特异性方证:能够药到病除的特效方证
2024/4/1 肖相如频道

     导读:陈法林是肖相如老师的四期弟子,“特异性方证”具有精准,快捷,高效,可重复特征,通过临床实践,他把自己总结的“特异性方证”分享给大家。

     | 作者:陈法林(肖相如师门四期弟子)

     特异性方证心得体会

     通过系统学习《特异性方证》这本书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中医思想,解决了临床上一些疑难问题。

     关于“特异性方证”,我们首先要温习一下它的概念。

     “特异性方证”就是方和证之间具有特异性关联,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特效,具有精准,快捷,高效,可重复的特征。

     师父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读的非常透彻,理解到位,而且把方证的实用等级总结的清晰明了。根据《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原文把方证做如下区分:

     ①特异性方证等级,“主之”条文,这是方证中的最高级别。

     ②一般使用等级,“宜”,即有效率和有效程度都比特性方证等级差一点,目前也只有这种选择是最好的。

     ③可能使用等级“与或可与”,比宜的一般使用等级又差一点,但也只有这种选择是最好的。

     ④不适宜等级“不可与”,可以理解为禁忌症。

     ⑤无方可用等级,“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既无方可用的时候,就需要辨证论治。

     师父说过,《伤寒论》的核心是方证,“特异性方证”是方证中的精华,是中医学的最高境界。“特异性方证”的构成由特异性要素或特异性组合组成。

     比如往来寒热,小柴胡汤主之,这就是特异性要素;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呕吐和发热并见组合,这是特异性组合。

     根据师父的思路我们要挖掘出更多的特异性方证,在临床上要总结更多的临床经验,把临床经验,用“特异性方证”表达出来,在临床中作为自己的“特异性方证”。

     医学的目的就是找到特效药,就是要治好病,张仲景已经为我们找到了很多“特异性方证”,后世的医家也找到了一些针对证的特效方。

     师父也给我们总结了很多“特异性方证”,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疑难病例,需要动动脑筋,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特异性方证,比如,结节、囊肿、肿瘤等疑难杂症。

     通过临床实践,自己也在临床上总结了几个特异性方证:

     1.头晕目眩,恶心者,五苓散合小柴胡汤主之。

     2.腹痛,胃脘疼痛,脾胃虚弱,舌淡红或淡白,脉沉细者,小建中汤主之。

     3.上热下寒,偏重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白塞氏综合症者,甘草泻心汤主之。

     4.吃冰棍,喝冰镇啤酒引起的里实寒,腹痛、大便不通者,大黄附子汤主之。

     名医为什么看病又快又好?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特异性方证”,能不能掌握张仲景已经确立的“特异性方证”,有没有能力将经方名方升华成“特异性方证”?正是衡量一个医生水平的重要标准。如果我们在临床上也掌握很多“特异性方证”,并且运用自如,疗效如神,那么在患者的心目中,我们也一定是神医。

     注:文章来源师门大讲堂,作者:陈法林。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气虚两虚”型肾炎蛋白尿的临床治疗经验

     治疗肌肉痉挛,这张方可酌情选择

     火针治疗顽固性皮肤病,优势突出,简便验廉!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肖相如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