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量身定做”的推拿代药法,实用!(上)
2024/4/1 肖相如频道
导读:小儿推拿代替用药,一定程度上解决小朋友不肯服药,用药困难的问题,是中医儿科治疗学中不可偏废的组成部分之一。
推拿代药赋清·夏禹铸 著于《幼科铁镜》


本文大意


推拿,是祖国医学十三科之一,是一种物理疗法,这种疗法经历代医家运用于小儿疾病,有其独特的治效。既能单独治疗,也可辅助治疗,还可解决不肯服药,针刺困难的问题,是中医儿科治疗学中不可偏废的组成部分之一。这篇赋文,夏禹铸根据祖传的治疗经验,结合自己对小儿推拿的体会加以阐发而写成,虽然没有将整个推拿术都包括在内,但却强调了每一推法或拿法都具有虚、实、补、泻、寒、热的作用,要在明确辨证的前提下,才可施用,如果,没有熟谙推拿的各种手法,随便乱用,便会误补益疾,反泻含冤,造成极为严重的不良后果。


原文


前人忽略推拿,卓奚(作者别号)今来一赋,寒热温平,药之四性,推[1]拿[2]揉[3]掐[4]性与药同,用推即是用药,不明何可乱推。推上三关[5]代却麻黄肉桂;退下六腑[6],替来滑石羚羊;水底捞月[7],便是黄连犀角;天河引水[8],还同芩柏连翘。大指脾面旋推[9],味似人参白术,泻之则为灶土石膏;大肠侧推虎口[10],何殊诃子炮姜,反之则为大黄枳实。涌泉右转不揉[11],朴硝何异;一推一揉右转,参术无差。食指泻肺[12],功并桑皮桔梗;旋推止嗽,效争五味冬花。精威拿紧[13],岂羡牛黄贝母;肺俞重揉[14],漫誇半夏南星。黄蜂入洞[15],超出防风羌活;捧耳摇头[16],远过生地木香。五指节上轮揉[17],乃祛风之苍术;足拿大敦鞋带[18],实定掣之钩藤;后溪推上[19],不减猪苓泽泻;小指补肾[20],焉差杜仲地黄,涌泉左揉[21],类夫砂仁藿叶;重揉手臂[22],同乎白芍川芎。脐风灯火十三[23],恩符再造[24]定惊元宵十五[25],不啻仙丹。病知表里虚实,推合重症能生;不谙[26]推拿揉掐,乱用便添一死。代药五十八言,自古无人道及,虽无格致[27],之功,却亦透宗[28]之赋。


词解


[1]推:是以手在病儿应推的穴位上,挤紧地向上,向下的推,在施行手术时应严格保持垂直。否则,便易触及周围的其他经穴,这样非但收不到预期的疗效,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这种操作它有以下三种方式:①用右手大拇指侧面着力向上,下或左,右推之。②将病儿手指屈曲,用右手大拇指外侧着力推之。③伸直病儿的手指,用右手大拇指外侧着力推之。以上三种操作方式,绝大多数适用于手,臂和头面部,很少机会运用于背和足等部。[2]拿:是用拇食二指,按穴对拿,如拿物样。适用于关节肌腱处或某块肌肉部位,拿力须轻重适宜。[3]揉: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面,不离应揉的穴位,婉转回环,轻缓绕揉的操作。四肢及骶部用一指,胸腹背腰双穴处,可用食中两指同时揉动。[4]掐:用右手的拇指或食指的指甲按穴位掐切,其作用相近于针刺。所以,夏禹铸云:“以掐代针也”由于小儿气血薄弱,不适合强烈的刺激,使用本法,便能收到一定的效果。现在称为:“指针”,使用的范围较广,四肢最多,头面次之。[5]推上三关:使患儿手掌向上,医者左手握住患儿的腕部,右手四指分开,放在下臂上面,然后用大指侧面自阳池穴推到曲池穴上面,这就叫做推上三关(图3)。

[6]退下六腑:使病儿手掌向上,左手握住病儿的腕部,右手四指分开放在儿的下臂上面,然后用大拇指自曲泽穴推到阴池穴。这就叫做退下六腑(图4)。按:夏禹铸的三关退六腑法,与此有所不同。推上三关是在一窝风外间使处,上推至曲池:退下六腑是在手的直骨正面,从肘弯处倒退推于总筋。并以性别的不同,作用即相反来区分。见下图,故特录此,以供研讨(图5)。[7]水底捞月:用左手握住患儿的二、三、四、五指,使掌心朝上,继用左手大拇指压在患儿的大指面上面,使它不会向里弯曲,以免妨碍操作。施行手术时,应先用冷水滴于患儿掌心。以边推边吹,向四面环绕旋转(图6)。按:本法是推拿法中的特殊操作之一,这个操作方法为夏禹铸的经验创作,较其他书中的记载,既扼要又简便,且同样有相当的效果。[8]天河引水:用两手围握儿手,将两大指在总筋中分推,各往侧边,手术时用冷水随推随吹,推至洪池,叫做天河引水(图7)。

[9]大指脾面旋推:又名运脾土。使患儿手心向上,用左手四指托住他的手臂,大指置其掌心,再将右手大指按在经穴上,食指在下面和施术相对,然后用大指变曲不断地向右旋的揉运(图8)。「10] 大肠侧推虎口:使患儿手竖直,大指侧向上,用左手握住他的二、三、四、五指,
右手三、四、五指扶好他的手臂,再用第二指放于大指手掌侧面,这样使大指竖起,不会和第二指碰到,最后,用大指自“命关”(二指第三节),向上一直推到“虎口”,这种手法,又名推虎口三关(图9)。[11]涌泉右转不揉:涌泉穴在足心陷中屈足卷趾宛宛中,操作时使患儿身体仰卧,用手持其足,微向上,然后就涌泉穴用大拇指不住向右旋转(图10)。


[12]食指泻肺:使患儿手心向上,用左手托住他的手背, 再用右手大拇指在患儿的食指经穴部位向指端推下,能起到泻肺的作用(图11)。[13]精威拿紧:精是精灵穴,在外牢宫左边骨缝处。威是威灵穴,在外牢宫穴右边骨缝处。拿紧就是运用重拿的手法。精威拿紧手法可降喉内痰响(图12)。[14]肺俞重揉:肺俞是脊背第七节骨右寸许处(图13)。在此处运用重揉的手法,能起到化痰的作用。[15]黄蜂入洞:以小儿左手掌向上,术者用两手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托住,将两大指屈起,伸出左右食指,来回循环转动,如黄蜂入洞状(图 14)。
[16]捧耳摇头:术者用双手捧住患儿两耳摇而揉之(图15)。[17]五指节上轮揉:使患儿手背向上,用左手握住他的手掌,然后在五指节上轮流运用揉法(图16)。
[18]足拿大敦鞋带:大敦穴在足大指上。鞋带穴在脚后跟上,即昆仑穴,亦名扑参。这两个穴位运用拿法,能起到定风的作用。[19]后溪推上:使患儿手背向上,用左手轻轻握住他的手指,不使移动,然后用右手大指按后溪穴位上轻轻向上推去(图17)。[20]小指补肾:从小指向下推去有补肾的作用。夏禹铸认为四脏俱推上为补,下为泻,独肾与四脏相反,因肾居下,肾虚则推四脏之气,往下以滋肾,所以称做“下补”;肾水混浊,则小便闭赤,如再往下推,则闭愈甚,一往上提,疏通水道,而小便自清,所以推上为清(图18)。
[21]涌泉左揉:使患儿身体仰卧,用手持其足,微向上,然后就涌泉左侧揉之(图19)。[22]重揉手臂:使患儿手心向上,用右手四指托住他的手背,大指置其掌心,再将左手指按在患儿手臂食指托在下面和施术图 、指上推补的一指相对,然后运用重揉的手法(图20)。
[23]脐风灯火十三:灯火又名神火,是以灯草数根,用线扎紧,燃蘸麻油烘干燃着,向穴位粹灼,在囟门、眉心、人中、承浆、两手大指少商,脐心脐轮等处,共十三焦灼,称为脐风灯火十三,专治脐风证(图21)。[24]再造:再造是重行创造之意。[25]元宵十五:这是灯火法之一,在囟门、眉心、脐心脐轮、合骨(在手背大指食指两骨、丫蹼相合之间)鞋带等各穴,共十五焦灼,称为“元宵十五”。说明:脐风灯火 囟门、眉心、人中、承浆、两手大指少商,脐风脐轮,共十三焦。
定惊元宵灯火囟门、眉心、脐心脐轮,合骨,鞋带各穴共十五焦。按:这个操作,目前来说,能够掌握使用它的已不很多,我们现在所用的已有所改变,操作比较简便,疗效也很好,兹特介绍于下:用火纸一张,卷成条状(最好卷紧如爆竹样),蘸上菜油或豆油,点着后,先将纸条轻轻敲击,使周围的细碎纸屑,完全脱去,以火线结聚,不见火星飞出为度,然后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分开,放在穴位上,将纸条向拇指上敲打,敲打次数,可以按照病情决定。[26]不谙:就是不够熟悉和掌握。[27]格致:就是穷追事物之理,而其知识极其广博,无所不到,可为人法的意思。[28]透宗:透是透析,宗是本旨。透宗,就是主要的旨意。已作了深透的剖析。未完待续......
肖相如师门弟子学习分享,
点击观看?
END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中医儿科经典选释》,刘弼臣编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6。本公众号“肖相如频道”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往期推荐:
运用“对药”治疗小儿哮喘
推拿怎样才能补虚泻实?
“小儿王”刘弼臣先生治疗“小儿哮喘”的基本方
觉得有用点个“在看”再走~~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肖相如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