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方证学习心得——小柴胡汤合栀子豉汤合三仁汤
2024/4/1 肖相如频道
导读:方证的“特异性”关系是明确的,是建立在肯定疗效的基础之上的。两者可互为对照,进行以方释证,以证释方。
| 作者:林圣(肖相如师门六期弟子)
01
《伤寒论》总是为中医人津津乐道,源自何处?《伤寒论》为后人收录了屡试屡效的方剂,总结了方证的适用等级,更提供了一种方与证的描述使用方法。中医碍于技术受限,总是进行着司外揣内的诊查,而诊查出的种种现象则归纳为证,而某一些固定的证在大量的医疗实践中找到了与之特异对应的方。特异性方证正如师父定义那般,精准,快捷,高效,可重复。“精准”,为中医人说理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性规范的方式,方证的对应是特定的,建立在典籍的基础上,两者可互为对照进行以方释证,以证释方。且对于方及法的应用也有了对应的参考,依证处方出法,调整用药结构;“快捷”则是方证的高度总结免去了传统“四诊合参”的繁琐;“高效”因其相互形成的方证对应,该证的病因病情都处于对应方最适应的范畴,因此可以快速见效;“可重复性”我认为是特异性方证价值最大的部分,其重复性实现了学术探讨的标准汇聚,医疗效果的重复,可有效避免模棱两可的讨论和运用。
02
在生活中我也对特异性方证有所运用,并达到了如期效果。以下是一则医案:患者女,18岁。[主诉]失眠半年,凌晨两点才入睡。[刻下]胸胁胀满,时全身性发热,胸闷,心烦郁闷,食欲不佳,大便稀,失眠。舌尖红,苔白厚腻。[处方]小柴胡汤合栀子豉汤合三仁汤。该病例中胸胁胀满,食欲不佳,属于小柴胡汤证;发热胸闷心烦属于栀子豉汤;因其苔见湿热因此合三仁汤以祛湿温。上方1付则失眠发热改善,3付诸症几近消灭。虽此一则医案,但特异性方证的简洁,快捷,高效亦体现的淋漓尽致。
03
“特异性方证是医学的最高追求”,虽其效如桴鼓,但成文成路的总结依旧是伤寒金匱居多。
这一条道路还有广大的空间有待探索,包括拓展原有特异性方证的适应证,积累临床验案创新特异性方证。
并且我认为医学在诊察疾病时或多或少会出现难以判断的证,西医可以是技术限制,中医可以是参脉查体。而某些特异性方证也包含了模糊的体质要素,其效应范围则会更大。因此我认为在使用特异性方证的时候也应当根据病人当前体质适作调整,而这一步也可以是创新方证的起点。
END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特异性方证的体会,作者林圣。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包图网。往期推荐:
自学《伤寒论》五年都没入门,他选择了拜师
中医人临床治病思路清晰,自然底气足,有疗效!
用“特异性方证”治疗妇科顽固性痛经 | 医案3则
觉得有用点个“在看”再走~~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肖相如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