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称没后遗症,院士称致病力减弱:后疫情时代,小心一种征状
2022/11/20 10:24:38 慢思考王国
时光飞逝,晃眼之间,疫情已经三年的时间了。
三年了,回想起来,仿佛一瞬之间。
其中的日日夜夜需一分一秒累积,其中的酸甜苦辣,每个人都各有体味。
疫情发展到现在,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国家发布了“二十条规定”,实则是个风向标。
我们对待疫情的态度和观念,也应随着实际发生转换,地方上的措施必然也要适当调整。
正如二十条规定中所写“不能随意停课停学,停工停产”。
就在今年,张文宏应四国大使馆邀请,发布了对病毒的最新个人看法。
他在其中提到,病毒发展至今,后遗症几乎是没有的,否则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也不会如此地“躺平”。
张文宏是医学专家,他的不少观点都深受人们的信任。
张文宏说出这些话,给不少人心中吃下了定心丸,也值得让我们重新审视病毒存在的威胁。
张伯礼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专家。近日,他发表了个人颇有见解的观点。张伯礼表示,病毒的致病力在逐渐减弱。
张文宏和张伯礼是抗疫过程中的专家组核心成员,对病毒的研究以及发展有全面的掌控和研究。
他们不会轻易对外发表看法,一旦发表看法,必然是深思熟虑,以及经过他们科学认证后的结果。
种种迹象表明,“后疫情时代”已经来临。
所谓“后疫情时代”,个人认为应该区别于我们与疫情打交道的这三年时光。在后疫情时代,它的特点就是病毒的威力在明显减弱。
毋庸置疑,在这个时候,防疫的手法和相应管理也应该随之变动改变。正如国家所强调的既不能躺平也不能一封了之。
也就是说,在这两者之间要寻求一种平衡。
在最大限度地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的同时,又要能保证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
精准防控就是后疫情时代所应该着重采取的方式。
精准防控的前提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如张文宏所言,走出疫情靠的是科技。
在病毒仍盘旋在我们上空之时,“后疫情时代”的一种症状已经出现。
有人出现了一种类似“斯德格尔摩综合征”的症状。
这种综合征的表现之一就是,对所处境遇感到恐惧和害怕。
现在已经有人表现出了这种症状。
据网上消息,石家庄在前些天尝试放开,不再进行常规的核酸检测,人们也开始可以工作,学生也可以去上学。
但这个时候,人们又表现出了一种状态,反而更加自觉的去做核酸检测,反而不敢送孩子去上学,也不敢轻易的去逛街。
不少人对有几例甚至一例就静默的情况深为反感,渴望能够不受影响的工作,孩子不受影响的学习。
真的放开后会发现,人们又走向了原先愿望的对立面,反而又自觉遵守静默时的种种行为。
这种症状是后疫情时代如果一旦逐渐放开后,一些人可能会表现出的心态。
为了避免人们拥有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同时又保护人们的健康,国家在执行既不能“一封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的策略。
有人很奇怪,当受到大的束缚时,他埋怨。当不管不顾他时,他又担心。这种左右摇摆的心态让人啼笑皆非,但也深表理解。
此种心态归根结底还是缺乏慢思考能力,导致自己像水上的浮萍,随风飘动,思想没有定所。
培养自我的思考力,在“后疫情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多读好书,多和优秀的人交谈,站在先贤们的肩膀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他们的观点和见解,形成独立的思考系统。
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幻,都能保持内心的一种平淡,也就不至于对疫情形成恐慌之心。
诸葛亮曾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达到这种心态的前提是内心的丰盈和厚重,在外界风起云涌时,内心自得一片天地。
我们相信最终能战胜病毒,走出疫情的困局。
在此之前,需要调整心态,树立正确地对病毒的看法,纠正在病毒初期树立的害怕和担忧的意识,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如此,一旦时机成熟,疫情散去后,我们才能尽快地适应没有疫情的节奏,不至于陷入焦虑的心态之中。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慢思考王国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