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新增无症状超23万例,封闭还是放开?如果放开,后果堪忧?
2022/11/28 20:48:38 慢思考王国

     疫情还在继续。

     你没有听错。

     疫情三年,如今仍在遍地开花,还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抗疫三年,我们曾欢呼骄傲。当其它地方都“躺平”时,我们严防死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曾以为风景这边独好。

     然而,疫情一次次卷土重来,让人难以安生。

     特别是这轮自从十月一日后席卷全国的疫情,比以往更加严重,我们都迷茫了,到底还要如何抗疫?

     根据网上公开发布的消息,七天内,也就是从11月20日到11月27日,全国新增无症状感染者超过23万例。

    

     11月20日,无症状新增24730例,11月21日,无症状新增25902例。

     11月22日,无症状新增26438例,11月23日,无症状新增27646例。

     11月24日,无症状新增29840例,11月25日,无症状新增31709例。

     11月26日,无症状新增36082例,11月27日,无症状新增36525例。

     这个数据令人不禁压力山大。

     我们日常出入公共场合戴口罩,疫苗也打了,国家防护严格,一旦发现阳性,立刻采取措施,比如集中隔离,平时更是核酸不断,甚至是一天一次的频率。

     和其它地方人相比,我们如此勤劳,丝毫不偷懒,怎么病毒还是不放过我们呢?

    

     迷茫的情绪在每一个人身上蔓延。

     三年,人生有几个三年,不少人因此心态都出现了转变,不再像以前那么执着于抗击疫情了,更想将疫情抛却脑后,尽快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中。

     从每一个个体来看,我们都尽快想恢复疫情前的生活。

     但作为国家一个大集体来说,则要全局考虑。

     因此,国家提出既不能“一封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从一味封闭和盲目放开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点。

    

     一味封闭的后果很严重。

     过往案例中,存在几例甚至一例就封闭全县的极端情况,没有病例的小区也跟着封闭,医院、学校也停摆。

     这种就是典型的一味封闭。

     负面后果已经历历在目,在此不再赘述,都是眼泪。

     一味地放开也不可取。

     此轮疫情凶猛,有些人的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从而内心有情绪,不再想延续抗疫,只想“躺平”,想从政策上放开,别再管控。这种思想不可取。

    

     首先,医疗体系承受不了。

     病毒经过多轮变异,虽然威力已经下降,但传播力更加强悍,这和现实中猛增的无症状感染者也是不谋而合。

     我国医疗资源虽丰富但绝承受不了大规模的感染者。

     我国人口众多,老龄化相对严重。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有2.67亿,占比总人口数量的18.9%。

     试想,如果一旦不管不顾,老人极容易感染,孩子也容易感染,这两个群体有几亿人之多,到时医院根本难以承受,医疗体系极大可能崩溃,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次,心态上适应不了。

     放开并不意味着病毒消失,病毒还在那不增不减。

     三年来,大家都小心翼翼地预防病毒,尽量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人。国家也在尽心尽力地做着各种保护老百姓生命健康的措施。

     如果一旦放开,意味着每一个老百姓之前所拥有的保护屏障全部都消失了,但病毒还在,而且传播能力比以往更强。

     那时候,很多老百姓可能都不敢正常地去生活,害怕出门,害怕逛街,害怕去公开场合,害怕自己接触的陌生人可能携带着病毒。

     这种心态是很可怕的,无形中将给人造成巨大的压抑感。

    

     石家庄就是明例。

     前段时间,石家庄曾尝试过放开,不再做核酸检测,不再管控,但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许多老百姓不敢出门,家长也不敢让孩子去上学。

     只要病毒还在,一旦放开,人们心态上一时间根本无法转变,也无法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那现在该怎么办呢?不少人对封闭已经没有了耐心,但放开后果又是不能承受之重。

     在这三年抗疫中,国家付出了无数的财力、物力,不少抗疫工作人员前赴后继,保卫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但抗击到现在,疫情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已经到了不得不选择的时候了。

    

     国家的大政方针是没问题的,就是既不能“一封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

     那这中间的分寸如何把握?尺度在哪里?

     老百姓至上,这是唯一的分寸。大家心中有杆秤,老百姓过得好,才是真的好,老百姓大都赞同,才值得支持。

     在抗疫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封闭没有问题,我想每个老百姓都会配合,毕竟是保卫我们的生命健康,但封闭的后续措施要跟上,也就是封闭的最终目的是为老百姓活得更好,而不能封了就算了。

    

     如果能以老百姓真正的需求作为宗旨,即使抗疫的过程艰难,充满着各种荆棘和坎坷,老百姓还是会努力携手抗击我们共同的敌人,病毒。

     老百姓在三年的过程中,没有看到抗疫的尽头,生活上也有各种不方便,这种不确定性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感。

     如何赋予老百姓心中这种安全感?我想是今后能够顺利推进抗疫工作进行的关键所在。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慢思考王国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