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在时代的洪流之中,做个一个清醒的人
2018/5/4 19:58:24 星火财经记者联盟

    

     01

     心理学家阿希做过一个从众实验:

     当参加测试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时,

     发现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

     他不知道,这5个人都是托儿。

     阿希让大家作个判断:卡片上4条线段,哪两条一样长?

     线段差异明显,正常人很容易作出判断。

     但5个托儿故意同时说出一个错误答案。

     于是,一大串测试者跟着选择了错误答案。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从众心理:别人做什么我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你去参加音乐会,在路口遇见一群人。

     他们都在仰望天空,于是你也跟着仰头观望。

     音乐会上,一个人带头鼓起掌来,

     你也跟着鼓掌,整个大厅掌声雷动。

     音乐会结束,你去更衣室取外套。

     看到前面的人将一枚硬币扔进碟子,

     你也慌忙从兜里找出一枚硬币扔进去。

     ......

     我们常以为自己很有主见,其实恰恰相反——

     我们习惯依附于他人,没有自己的思想;

     习惯跟随别人瞎起哄,没有自己的主见;

     习惯人云亦云,没有判断事情真伪的能力。

     02

    

     1895年,勒庞写了一本经典著作《乌合之众》。

     此书出版后,以每年再版一次的速度疯狂传播。

     这本书为何具有如此魔力?

     它道出一个真谛:聪明的个体陷入群体就容易变成傻子。

     个体大多是聪明的、理性的、冷静的,

     但一旦陷入群体或成为群体的一部分,

     就容易变得迷信、盲从、愚蠢、暴力:

     1.群体不善于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

     2.群体冲动、急躁,易受暗示和轻信;

     3.群体的智慧,低于个体的智慧;

     4.群体充满原始的暴力和嗜血的欲望;

     5.群体的道德水平十分低劣。

     所谓乌合之众,就是说再聪明的人都有傻逼的潜质。

     “一旦融入一个群体,你就会传染上他们的动作、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做出一些荒唐可笑但毫不自知的事情。”

     03

    

     柴静刚进央视时,老师是陈虻。

     陈虻啪地将一盒烟拍到桌子上。

     问柴静:“这是什么?”

     柴静回答:“烟。”

     “我把它放医学家面前,说请您写三千字。他肯定会写尼古丁含量,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人的多少倍……”

     “我让经济学家写三千字,他肯定会写:烟草是国家税收大户,烟草走私对经济的影响……”

     “我让搞美术设计的写三千字,那哥们肯定会写:色彩、标识的个性创意……

     然后,陈虻翘起腿,对柴静说:

     “现在,请你写三千字,你会写什么?”

     柴静一下蒙了,不知从何入手。

     陈虻说:“你有自己看待世界的坐标系吗?”

     借用陈虻的话:你有看待事物的坐标系吗?

     遇到一件事情,你想过这五个问题吗?

     1、这个事情有没有证据和理由支撑?

     2、这个理由/逻辑是否能够推出结论?

     3、这里面是否隐藏了某种价值观假设?

     4、其中的证据/事实是否能有效支撑理由?

     5、是否存在隐藏或模糊不利的证据/事实?

     如果你不能明确判定,那就请:

     1、不要轻易妄下结论;

     2、不要轻易急于站队;

     3、不要轻易评价别人;

     4、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评论左右;

     5、不要随便说什么感同身受。

     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守脑如玉”。

     04

    

     当年,小泽征尔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

     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参赛。

     小泽征尔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

     突然,他发觉乐曲演奏得有些不自然。

     他以为演奏家演奏错了,要求重奏一次。

     但重奏的乐曲依然不够自然。

     评委会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

     小泽征尔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他喊声一落,评委们立即站起来,

     报以热烈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

     前面选手虽也发现了问题,但都放弃了意见。

     1998年,香港廉政公署公招首席调查主任。

     43岁的蔡双雄参加了这次选拔考试。

     可是,最后一道题把蔡双雄难住了。

     题目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保护环境采取了哪些措施。

     分值20分,答不出就意味着出局。

     蔡双雄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半点举措。

     最后,他在试卷上写下:我想不起他采取过什么举措,我不会答。

     两周后,结果公布:只有蔡双雄入选。

     原来,李世民根本没有采取任何举措。

     这道题,目的是测试应试者的诚信度。

     守脑如玉,才能有这般的定见和远见。

     05

     胡适先生在赠言北大哲学系毕业生文章里,

     曾引用禅宗的一位高僧所言:

     “达摩东来,只是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何为“不受人惑的人”?

     胡适先生说:“他不容许偏见和个人的利益,

     来影响他的判断和左右他的观点。

     他一直都是好奇的,

     但是他绝对不会轻易相信人。

     他并不仓促的下结论,

     也不轻易的附和他人的意见,

     他宁愿耽搁一段时间,

     一直等到他有充分的时间来查考事实和证据后,才下结论。”

     胡适先生的话,更适合用于这个时代。

     在这个信息、思想、流言、谎话满天飞的时代,愿你我学会“守脑如玉”。

     防止封号失联,请一定要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小编

    

     ▲ 更多财经内参,欢迎关注“星火记者联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星火财经记者联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