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怎样理解最近官方媒体的这篇信号文章?
2018/7/21 22:01:17 星火财经记者联盟

     很多年以来,中兴的摊子铺得很大,高科技喊得很响,民族品牌大旗举得比谁都高。

     没想到特朗普轻轻一招,立马把中兴打得大小便失禁,还赔美帝14亿美元。

     中兴事件刺痛许多有识之士。这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斤两的人,终于出来发话了。

    

     他痛心疾首地说:

     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评价中国制造业发展成就,往往扬长避短,片面夸大成绩。中国制造业创新力不强,核心技术短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几十年的差距,建设制造强国的路还很长,有些地方急功近利,盲目跟风,炒作所谓新技术新产业,必须高度警觉,坚决纠正。

     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

     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

     在装备制造领域,高档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等关键件精加工生产线上逾95%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

     这位部长打醒了很多人的战狼梦:原来我的国对外依赖如此严重。

     我替这位部长补充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兴在美国面前卑躬屈膝。

     因为这帮孙子把科研的钱都用来买p2p之类理财产品去了。

     圈了钱就买理财,却不肯踏踏实实投入研发,炒p2p,炒房,炒所有东西,就是不搞实体。

     这些年来,底层赌命、中产赌房、顶层赌国运。大家都在赌,谁也不肯去赚钱,结果出事了。

     昨天,央行和财政这两个给老大找钱的部门就开始掐架。

     央行说,放那么多水,结果还是没有流入实体,还是流到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变成钱炒钱,资产泡沫越来越重,政府要收房地产税,这个房价估计还会下跌。我们不敢再继续给房地产放钱了。

     中央财政说,背不动了,还有国有银行,国有企业,央企等小兄弟,都需要财政来兜底。美国还天天威胁要降低评级呢。再发债,继续借钱,财政也快要破产了。

     出纳跟会计吵没钱,却没人敢说总经理把钱花到哪里去了。

     作为一个纳税人,我还是比较支持央行。

     因为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超10万亿,创历史新高!

     1.国内增值税33600亿元,同比增长16.6%。

     2.国内消费税6869亿元,同比增长17.4%。

     3.企业所得税23928亿元,同比增长12.8%。

     4.个人所得税8127亿元,同比增长20.3%。

     而同期,GDP 增速6.7%。财政部真是干的不赖,经济下行,财税飙升!

     财政收入在减税的雷声却越收越多,政府有钱了,原来去杠杆的是政府债务,而民间一直在加杠杆,因为缺钱。

     央妈骂得没错,确实在耍流氓。

     近日,新华社主管的《经济参考报》发出了一篇《养老、教育、医疗健康领域有望成拉动内需“三驾马车”》的报道,得到了人民网等诸多中央媒体的转发。

    

     这篇报道粗看平淡无奇,但是细思极恐,微博上的网友已经一片哗然。

     外围的贸易战如火如荼,我国显然处于被动的状态。所以有关部门把重心又放到了国内。其中拉动经济最长效的无疑是内需。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养老、教育、医疗健康居然被视作拉动内需的“三驾马车”。

     绝大部分网友认为:

     通俗地讲,他们在研究如何赚老人的钱,如何赚学生的钱,如何赚病人的钱。

     如何赚老人的钱

     有关部门统计,2017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41亿,其中城乡失能、半失能老人高达4000万元,这已经成为无数家庭的沉重负担。

     面对这样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张恺悌表示:大问题背后是大机遇,只要措施得当,养老会较快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前不久,辽宁省还出台了鼓励老年人创业的文件政策。这是一边要老年人自力更生,一边要鼓励老年人消费啊。

     中国老人,还要承担多少振兴经济的责任?

     如何赚学生的钱

     前有《月薪3万,托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等争议网文,后有寒门学子为何难以考上清华北大的社会讨论,这无不烘托出中国教育的两大问题:资源的匮乏与资源的分布不公。

     一边是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一边是学区房的价格一浪高过一浪。多少家庭已经被子女的教育绑架在了生活的刀尖上。

     1986年开始的九年制义务教育,40年过去了也没有期限上的延长,说是财力不足。那边却在大肆补贴留学生。

     这种大环境下,教育产业化却如火如荼。“民众教育需求旺盛,社会资本看好教育市场的前景,资本才会加速流入。”某教育集团董事长兴高采烈。

     越大的资本流入,也意味着更大的家庭财富流出。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这几年我国城市家庭消费支出增长最快的就是教育支出,年均增速20%左右。

     请问,家庭收入有这么高的年均增速吗?

     如何赚病人的钱

     一部《我不是药神》票房节节高升,赚取了多少中国人的眼泪,因为国人都感同身受。

     看病难,看病贵,似乎是讨论了几十年的老话题。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中国还是非常突出。根据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底的调查显示,全国贫困农民中,因病致贫的高达42%。

     我们看不到什么时候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规划,倒是看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里明确健康产业2030年要达到16万亿的规模。

     健康中国,什么时候才有健康的医疗保障体系?

     1998年,中国房地产进入完全市场化时代,房地产行业确实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失控的房价,让地方财政、地产商、投机客赚得盆满钵满,却造就了数以亿计的房奴。

     我们不否认,养老、教育、医疗也是潜力很大的产业,但是它们首先还是民生问题。不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下去盲目发展产业,视作拉动内需的主要筹码,就会重蹈房地产的覆辙。

     咱们什么时候能改改思路,想办法升级动力把马车变汽车,不要总想着让人做牛做马去拉车。三驾马车压得人跑不动,还能有什么创新,还怎么搞制造2025之类的。

     这三驾马车,不能成为压倒中国人民的新三座大山。

     最后用社会学家孙立平先生的一段很精辟的话来做个总结:穷人看不到希望,中产阶级普遍焦虑,富豪缺乏安全感,一只巨大的八爪鱼在吸取每一个人的血,整个国家都失去了方向感,彼此伤害。

     (以上内容深度整合自“财牛社”、“兽财处”等)

     防止封号失联,请一定要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小编

    

     ▲ 更多财经内参,欢迎关注“星火记者联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星火财经记者联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