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造就龙泉寺的幕后之人
2018/9/6 19:47:56 星火财经记者联盟

     本文成文于 2016年10月,选自公众号《拾遗》,今之视昔,犹如后之视今

     对大多数事情都略知一二的我和你们,应该在最近一两年都听闻过龙泉寺的大名,以及它的堪称“奇葩”的事迹。

     它聚集了多位来自北大清华的博士入槛出家,动不动搞个小程序来改善寺庙“管理流程”,还发明了机器僧贤二颂扬经法……

     但我和你们都不知道的是,10年前,龙泉只是一座破庙。更不是北京的旅游胜地。在10年间,让这里改变发生的,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得道高僧。

     乍听起来,这好像只是一座有着高科技感噱头的寺院罢了;但星云法师居然会这样评价:“龙泉寺已成为大陆汉传佛教的中心,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整个佛教界。”

     造就龙泉寺今天这一切的幕后之人,就是学诚法师。可以说,他是佛学界的一位创新者。今天荐读的,就是他的故事。

     如果你已读过,不妨再读一遍。

     原标题:

     他用短短十年,

     将一座废弃古寺

     打造成中国最牛寺院

     选自:拾遗(ID:shiyi201633)

     这两年中国最火的寺庙,知道在哪儿吗?

     对的,北京龙泉寺。

     “这是出家人学历最高的学霸寺庙。”

     “这是被称为‘清华北大分校’的寺庙。”

     “这是史上最强科研实力寺庙,没有之一。”

     “这是创作全球首部面人动漫的极客寺庙。”

     你也许耳闻过这些传说,但你肯定不会想到——十年前,龙泉寺竟还是一座荒庙。

     用短短十年,将一座废弃古寺打造成中国最牛寺院的那个人,便是学诚法师。

     “龙泉寺已成为大陆汉传佛教的中心,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整个佛教界。”星云法师这样评价。

     你知道台湾有星云大师,可知道大陆有个学诚法师?

     1966年,学诚法师出生于福建仙游。

     那时,他的名字叫傅瑞林。

     父亲,是生产队的一名会计。

     母亲,则是一名虔诚佛教徒。

     祖母,更是一个地道的出家人。

     在祖母和母亲影响下,

     瑞林小小年纪便种下慧根。

     10岁开始茹素,12岁开始诵经。

    

     福建,素来佛教兴盛,寺院林立。

     一有空,瑞林便去寺院翻阅典籍。

     16岁那年,他从寺院得到一本玄奘大师传记。

     如获至宝,彻底读完。

     “宁可西行一步死,绝不东回半步生。

     玄奘大师西行求法的果决,让我涕泪四流。”

     那天清晨,瑞林毅然决定:

     “今生学玄奘,弘法度众生。”

    

     那年,瑞林正上初三,

     还剩半学期就要毕业了。

     他找到父母:“我想退学出家了。”

     父亲先一愣,再使出缓兵计:“拿了毕业证再说。”

     瑞林说:“出家人要毕业证书干什么?”

     父母坚持了一个月,见儿子态度果决,

     只好叹气:“由他去吧!”

     瑞林原本打算就在附近小庙出家,

     但小庙法师一见瑞林,便觉这孩子善根深厚,

     就说:“我带你去找大法师。”

     于是,瑞林被带到了福建名寺广化寺。

    

     圆拙老和尚

     中国近代有两位有名高僧,

     一是弘一大师,一是印光大师。

     而圆拙法师是这两位高僧的弟子。

     印光大师的特质是老实,

     他最有名的话是“老实念佛”;

     弘一大师的特质是认真,

     做人、作文、弘法,一丝不苟。

     圆拙继承了两位大师的特质:老实认真,持戒精严。

     如果出家修行能得圆拙法师指点,

     “那将是人生多大的幸运啊!”

     可他们一到广化寺,才知道圆拙法师不收徒。

    

     圆拙法师

     圆拙法师以前收过一个徒弟,

     但出家没几年就得癌症死了,

     圆拙法师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我这个师父没当好,没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他一直把徒弟骨灰背在身上,

     一年四季不离身,整整背了四年。

     后来,泉州要建弘一法师塔墓,

     一位居士说:让您弟子和弘一法师在一起吧!

     圆拙法师这才放下了徒弟骨灰。

     但从此,他再没收过徒弟:“我没资格。”

    

     绝不收徒的圆拙法师看到瑞林时,

     眼睛里倏地闪过一丝亮光。

     他竟然亲自安排了瑞林的出家剃度,

     并把时间定在1983年农历二月初八。

     “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出家的日子。”

     安排这一天剃度,可见圆拙法师之深意。

     这一天,瑞林在剃度恩师定海长老主持下,

     落发为僧,法号学诚。

     从此,便依止圆拙法师修学佛法。

    

     一进门,学诚就被泼了一瓢冷水。

     “你的任务就是扫地、清厕、倒茶。”

     这一干,就是两年。

     学诚心里不太舒服,但忍着没说。

     干着干着,他就明白了一个道理。

     “干这些事情,就是不停蹲下和弯腰,

     这是调伏傲慢、放下自我的最佳方法。”

     干着干着,他又明白了一个道理。

     “每天和茶叶、泥土、屎尿接触,

     慢慢觉得美和丑,干净和肮脏,

     自我和他人的分别心就消失了。”

    

     想不通的事情,学诚便请教圆老。

     一次他问圆老:“出家怎么修行?”

     圆老讲了一个故事:

     过年时,寺院要分橘子,

     库头把橘子分成一堆一堆,

     里面有大的、也有小的。

     轮到你时,不要刻意去挑。

     你存心挑大的,那是贪利;

     你存心挑小的,那是贪名。

     “这个故事对我启发很大,

     一切随缘,平常心是道。

     很多学问、境界都在这里面。”

     就这样,学诚跟着圆老潜心修行,

     学法悟道,日益精进。

    

     1984年,学诚考入中国佛学院。

     学院学风不好,学诚跟圆老写信:

     “学院较乱,大家不愿学修,浑浑噩噩过日子,见了伤心,想回广化寺。”

     圆老回信说:“别人是别人,你应当虚心学习!”

     从此,不管清晨还是晚上,

     不管是星期天还是节假日,

     那个或宁静或吵闹的教室里,

     总会见到一位身材瘦高的学僧在俯首穷经。

     学诚用三年时间持诵了10万遍《大悲咒》。

     同学问他:诵这么多遍干嘛?

     学诚回答:培养专注。

     1988年,本科毕业考试。

     学诚以差4分满分的成绩,震惊佛学院。

    

     学诚法师与赵朴初先生

     1989年,广化寺方丈毅然法师退居。

     退居时,他举荐学诚担任广化寺住持。

     有时提出异议:“名寺主持怎能选一个年轻人。”

     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鼎力支持:“以前打仗,20几岁的年轻人就当了司令员。”

     于是,拍板钉钉。

     学诚却吓坏了:“我哪有这份德能。”

     几度推辞不掉,他只好“逃之夭夭”。

     毅然法师追到福州,才截住了他。

     学诚再无法推辞,便回寺做了主持。

     于是,中国最年轻的名寺方丈诞生了。

     那一年,学诚法师23岁。

    

     释迦牟尼入灭之前,

     预言佛教2500年后将迎来末法时代,

     “虽复剃除须发,身着袈裟,毁破禁戒,行不如法,假名比丘。”

     果不其然。

     “僧侣流俗于商业,经卷为尘埃卷裹,危堕之势,似不可免。”

     学诚担任住持后,顿想逆势而行。

     他精心制定了多条戒律:

     不卖门票,不设商业网点,不赶经忏。

     不得看电视、报纸、杂志,

     每月只发15元生活费,等等。

    

     90年代,门票经济开始风行,

     为抵制铜臭味,学诚法师传话:

     “有票的不让进,没票的就进来。”

     最后,以政府部门妥协告终。

     为弘扬戒律,改变寺庙滥传戒、滥收徒、滥挂单等恶习,

     1996年,学诚法师联系全国高僧,

     在广化寺举办了108天规范传戒法会。

     这是建国以来受戒人员最多的一次。

     “此举在当代佛教史中意义深远。”星云法师评价。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

     “佛教很落后,消极避世,与社会脱节。”

     但学诚法师说“其实佛教非常入世”:

     自古以来,寺庙除了是出家人修行办道之所外,还承担着教化人心、净化人心、慈善救济等多种社会责任。

     “佛教是以出世之心在做入世之事。”

     出世,就是修行出离烦恼、解脱烦恼之道。

     入世,就是将出世所领悟的道,用以净化人心和帮助众生解脱烦恼。

     “即所谓的‘出世清修,入世度人’。”

     但一百年来,寺院这个功能日渐退化,

     “渐渐沦为一个充满铜臭的烧香叩拜之所。”

     学诚法师便想建造一座“崭新寺庙”,

     “让大家看看寺庙本来应该是什么样子。”

    

    

     龙泉寺

     说到龙泉寺,就不能不提蔡群。

     1990年代,她经商发迹。

     2001年,她偶然来到凤凰岭。

     当时凤凰岭还只是北京郊区一个不知名的山头。

     这里有一个始建于辽代的龙泉寺,

     数经磨难后,寺院只剩下几间破屋。

     屋前有一棵千年银杏和一棵千年古柏。

     “树有灵气,我非常喜欢。”

     她出资200万,和西山农场签下修缮龙泉寺的协议。

     2003年,蔡群偶遇学诚法师。

     一番交谈后,惊为天人。

     “我可以将龙泉寺管辖权让渡出来,前提是:你来做方丈。”

     学诚法师一口答应下来。

    

    

     2004年3月28日,

     学诚法师率五位弟子正式入住龙泉寺,

     开始了筚路蓝缕的寺庙重建。

     平地里建庙,一切自己动手,从零做起。

     山上临时住处,是个石砌房子,

     木头窗户,冬天一冻,就抽裂变形。

     晚上,徒弟们冻得瑟瑟发抖。

     学诚法师便坐在床沿,给弟子描绘寺庙前景。

     “听着听着,我们心中便热血沸腾。”

     一次,弟子去问学诚法师:

     “师傅,还有多少钱,知道了好置办物料。”

     学诚法师回答:“只管盖,不必操心。”

     等那栋房子盖好,他终于透了底:

     “那时账上只剩下两块钱。”

    

    

     一边修建庙宇,一边弘扬佛法。

     很多僧侣都记得2005年那次法会。

     深秋,院里银杏树已满身金黄,

     学诚法师端坐台上开示讲法。

     突然秋风大作,佛像都被狂风刮走。

     台子嘎吱作响,摇摇欲坠。

     但学诚法师岿然不动,不紧不慢说着:

     “逝者如斯,生死流转,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终极问题……”

     台下纷乱四窜的人群,竟因此而安坐下来。

     杏叶漫天飞舞,大众安然静坐。

     那画面,优雅美丽得震撼人心。

    

    

     在这样的一次次弘法中

     很多人开了悟,从此皈依佛门,

     这其中,很多都是高知之士。

     禅兴法师,清华大学流体力学博士;

     贤清法师,清华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

     贤威法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

     贤启法师,清华大学核能和热能物理博士;

     贤庆法师,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

     …………

     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贤宇法师。

     贤宇法师俗名柳智宇,出家前在北大念书。

     他曾获第47届国际数学奥赛金牌,

     遁入空门前刚刚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

     因为高知云集,龙泉寺因此被称为“学霸寺院”。

    

    

     有了僧众,学诚法师开始描绘蓝图。

     第一步——依戒摄僧。

     “想要发展,先立规矩,规矩定了,模式就成了,

     后面很多事情的处理,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学诚法师将戒律清规与现代管理制度相结合,

     制定了一套严密的修行管理体系——

     内天3:55起床,21:30睡觉。

     每日出坡劳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要成为僧人须经过净人、沙弥等层层考核。

     僧人一切用度由寺庙统一分配。

     不发单资,僧人收取供养归属僧团。

     寺内经、香、素食,全由信众供奉,大众进寺参拜,尽可取用,分文不索。

     …………

     “以前,寺庙都要发单资,因此而矛盾纷起。龙泉寺不发,没有钱,就没有挂碍。”

     这套修行管理体系,根治了佛教界滥传戒、滥收徒、滥赶经忏、滥挂单等恶习。

    

    

     随着很多高知僧的到来,

     学诚法师启动蓝图第二步——互联治寺。

     龙泉寺有700多间客房,

     义工登记入住,办理手续都很麻烦,

     更不用说对床位进行规范管理了。

     于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贤信法师,

     受命开发了一套挂单(登记入住)系统。

     “客房管理难题一下就迎刃而解。”

     龙泉寺图使馆有十五万册图书典籍,

     “借阅、管理、保存问题多多。”

     学工商管理出身的贤才法师,

     带领义工研发了一套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

     条形码、防盗、检索、编目系统一应俱全。

    

    

     图书馆图书,使用电脑便可阅读。

     “这里还建有保护书籍的恒温系统。”

     高科技就这样在龙泉寺四处蔓延。

     “连僧人校勘藏经用的都是专门开发的插件程序。”

     “连门禁居然都带有指纹识别系统。”

     学诚法师倡导的互联治寺,

     让寺庙管理一下科学化精细化。

     难怪龙泉寺会被称为“最强科研实力寺庙”,

     在江湖上留下“天下极客出龙泉”的美名。

    

    

     机器僧“贤二”

     借助于互联治寺,

     学诚法师启动蓝图第三步——技术弘法。

     2014年,龙泉寺机器人贤二横空出世。

     来,感受一下贤二的厉害:

     问:我老婆脾气暴躁怎么办?

     贤二:只好跟她过下去咯,我又不能劝你离婚。

     问:妈妈老是唠叨怎么办?

     贤二:老人嘛,让着她吧。

     问:我活不下去了怎么办?

     贤二:别以为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最惨。

     问:你为什么懂这么多?

     贤二:懂得多,麻烦就多。

     句句都是人生哲理,不服不行。

    

     钱老板:贤二,我要打官司,把我的商业竞争对手搞垮。

     贤二:放下啦。

    

     王小五:贤二,我要报复欺负过我的人。

     贤二:放下啦。

    

     张小四:贤二,我要找我老板理论理论,他太不讲道理了......

     贤二:放下啦。

    

     贤二:师父,拜托我的冰淇淋千万不要给贤一......

     师父:放下啦。

    

     贤二:那么多冰淇淋,又便宜贤一了

     放下并不是说说那么容易,它是一种通透的智慧之力,是内心强大的表现。

     接着,龙泉寺成立了动漫组。

     将高深佛法用毛笔画成小故事,

     然后通过微博微信传递出去。

     很多读者看了这些漫画后说:

     “我从贤二身上发现了自己的影子。”

     动漫组将这些漫画编制成书《烦恼都是自找的》,

     竟然一举夺得中国国际动漫节漫画金奖。

     当一个光头和尚上台领奖时,

     竞争对手一个个惊讶得合不上嘴。

     不仅如此,龙泉寺还创作了“贤二”系列动画片。

     “没想到佛法传播可以这么轻松幽默。”

     很多人看后这样感叹。

    

    

     从2011年开始,

     学诚法师相继开通了12个语种的微博。

     在上面弘扬佛法和解答疑惑。

     每天清晨五点,学诚法师会准时上网,

     回答苦恼又迷茫的现代人问他的问题。

     网友问:师父,怎样克服心中焦虑?

     法师答:没有找到自己该做的事、该走的路,或者找到了却没有依之而行,心中就会有莫名焦虑……

     网友问: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这种境界怎样修?

     法师答:克制自己,不迁怒,不二过,常反省,代别人着想。

     …………

     一位英文粉丝留言:“以前都是洋教士到中国布道,今天终于有中国法师向洋人讲经了。”

    

    

     “在网络时代,佛教也当与时俱进。

     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介传播佛法,

     这样才能让佛教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这些创新,让龙泉寺一下成为中国最牛寺庙。

     每天去龙泉寺修行的人络绎不绝,

     每天在网上修行的人也络绎不绝。

     “龙泉寺已成为大陆汉传佛教的中心,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整个佛教界。”星云法师这样评价。

     但学诚法师并不满足于此,

     他打造龙泉寺的目的,是希望启迪更多寺庙。

     “中国至少需要300座龙泉寺。”

    

    

     很多人以为,一个人出家,

     一定是遭遇了很大人生挫折而看破红尘。

     其实,这是对出家人极大的误解。

     “因为这个世上,就有那么一部分人,

     不愿跟其他人一样,只想过世俗生活。

     他们愿意放弃世俗的名利和诱惑,

     追随信仰去修行,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就算我们没有任何信仰,也不打算去修行,

     也不妨对身边那些正在修行的人多投以理解的目光。

     在信仰瓦解的今天,他们其实值得尊重。

    

    

     2015年,

     学诚法师当选中国佛教协会有史以来最年轻会长。

     49岁的他,已是中国佛教界领袖。

     他就像一幅禅画:幽深、幽静、幽远。

     几位法师频频谈起方丈学诚法师时,

     言必称“师父”“大和尚”,语气充满敬仰。

     学诚法师对于龙泉寺,是灵魂般的人物,

     “他是我们的精神导师。”贤才法师说。

     9年前,贤才法师还是大连理工大学学生,

     在西安法门寺的法会上见到学诚法师后,

     “一下子就被他的精神气质吸引住了,

     从此便决定跟随他左右,弘扬佛法。”

    

    

     那年冬天,学诚法师坐在床沿,

     给弟子们“画饼充饥”时,贤立法师也在场。

     如今,师父的预言已成现实。

     他想起那年冬天,凤凰岭漫山大雪。

     清晨3点55分,他准时打着板,

     从竹林边小道踏雪走来,

     板子发出的当当声,和着布鞋踏雪的嚓嚓声,

     在清冷寂静的山谷间回荡。

     那时木炭紧缺,晚课过后,

     众人瑟缩着搓手走回寮房。

     走到山门前的荒地,

     身后寺院已隐没在黢黑山影里,

     面前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

     而山下,满城的灯火辉煌。

     贤立在心里想,出家人修行就是这样了。

     END

    

     防止封号失联,请一定要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小编

    

     ▲ 更多财经内参,欢迎关注“星火记者联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星火财经记者联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