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智者的忧思:中国现代史上的三篇雄文
2018/11/11 18:23:09史飞翔 星火财经记者联盟
金岳霖:与其做官,不如开剃头店

1922 年,正在英国留学的28 岁的金岳霖,在《晨报?副镌》上发表了一篇长文《优秀分子与今日的社会》。文章是针对蔡元培、胡适等人在《努力周报》发表的《我们的政治主张》,所提出的“好人政府”的主张有感而发的。
在这篇文章中金岳霖提出四点希望:第一,希望知识分子能在经济上独立。他说:“我开剃头店的进款比交通部秘书的进款独立多了,所以,与其做官,不如开剃头店;与其在部里拍马,不如在水果摊子上唱歌。”可见,金先生的意思是:知识分子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不依附于任何权贵势力,而实现自己的独立人格。第二,希望知识分子不做官,也就是“不做政客,不把官当作职业的意思。若是议定宪法修改关税的事都是特别的事、都是短期的事,事件完了以后,依然可以独立过自己的生活。”可见,金先生的意思是:知识分子要做到不受官场的约束,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第三,希望知识分子不发财。“如果把发财当做目的,自己就变作一个不折不扣的机器。同时,对于没有意味的人,要极力敷衍。”可见,金先生的意思是:知识分子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第四,希望知识分子能有一个“独立的环境”,要与一群志同道合者在一起。
此时的金岳霖虽然对中国社会的利弊有清醒的认识,但并没有失去信心。他说:“有这种人去监督政治,才有大力量,才有大进步,他们自身本来不是政客,所以不致于被政府利用,他们本来是独立的,所以能使社会慢慢的就他们的范围。有这样一种优秀分子,或一个团体,费几十年的功夫,监督政府,改造社会,中国的事,或者不致于无望。”今天,我们读这篇文章感到金岳霖对知识分子提出的四点希望,至今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冯友兰:睹一叶之飘零,知深秋之将至

1943年,国民党的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时,全国性的官员腐败和严重的通货膨胀,招致民怨沸腾,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共产党、民主同盟等反对党自不待言,就是国民党内部,要求实行民主、宪政的呼声也非常强烈。
在这种情况下,西南联大国民党党员教授会议在昆明蒋梦麟的住宅召开,决定以联大区党部名义致函蒋介石,要求国民政府开放政权,实行立宪,以凝聚人心。会议推举冯友兰具体起草这份致函。冯友兰不负众望,仅几天时间就用如椽巨笔起草了一封内容严切、措辞得当的信函。遗憾的是原信失传,全部内容我们已不得而知,但能确定的是,信中有如下几句:“睹一叶之飘零,知深秋之将至。昔清室迟迟不肯实行宪政,以致失去人心,使本党得以成功。前事不远,可为殷鉴。”
数日后,西南联大教授再至蒋梦麟宅开会讨论此信稿,大家一致赞赏。陈雪屏称冯友兰为“当代大手笔”。雷海宗则就此信说:“即使你写的书都失传了,仅这一篇文章也可以使你不朽。”此信后由联大三青团分部干事长陈雪屏带至重庆。陈雪屏返回昆明后说,蒋介石看信后“为之动容,为之泪下”。不久,蒋介石复信联大区党部,表示同意实行立宪。抗战结束后,蒋介石果然启动了民国立宪大会实施宪法。
钱钟书:报纸的开放是大趋势

1988年,压抑了多年的钱钟书终于说话了。这年6月3日的《光明日报》发表了钱钟书的一篇短文《报纸的开放是大趋势》,全文如下:“我们现在是个开放中的社会,报纸的改革就是开放的一个表现。今天报纸的开放程度已经出于有些人的意外了,这是大趋势。官话已经不中听了,但多少还得说;只要有官存在,就不可能没有官话。《光明日报》影响很大,你们办报纸的也是责任重大。所谓透明度,总有个限度,比如人,透明到不穿衣服甚至剥掉皮肉,也不行。不要以为资产阶级政治全透明,他们有包裹得很严密的东西,当然任何包袱还免不了有破绽或窟窿的。”
在这篇不到二百字的短文中,钱钟书大胆地触及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官话”,另一个是“透明度”。虽然字数不多,但话已经说透。钱钟书曾自称,他是一个闭门不管天下事的人。但中国的读书人,哪能真的不管天下事呢?表面超然的钱钟书,内心深处其实是有很多愤懑的。
防止封号失联,请一定要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小编

▲ 更多财经内参,欢迎关注“星火记者联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星火财经记者联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