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我们再漠不关心,终将滋养出一批可怕的怪物
2019/1/19 19:34:28 星火财经记者联盟
作者:肥肥猫、周大明
部分内容选自:肥肥猫的小酒馆

01
前几天和朋友在外面办事,办完已经是深夜了,想着太晚了,也很疲惫,开车回家不安全,就决定在外面住一晚,开个三人间。打开某常用的快捷酒店app,找个最便宜的三人间,一看价格,觉得还是有点贵,毕竟睡不了几个钟头了,所以就到携程上去看看别的酒店,看有没有更便宜点的。找着找着又找到刚刚自己看的那个快捷酒店,发现刚刚自己找的同样的一个房间,居然比酒店自己app打开的价格足足便宜了40块。我怕自己看错了,又打开快捷酒店的app对比,确认无误。同样的房间,在酒店自己app打开,价格比其他平台贵了40块。
我正在纳闷,朋友说了两个字:“杀熟”
“大数据杀熟”,朋友补充道。
网络搜索“大数据杀熟”一词,乖乖,居然还是一个“网红词”:
2018年12月20日,大数据杀熟当选为2018年度社会生活类十大流行语。意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的现象。
02
我已经大概摸清了,用大数据杀熟,已经成为众多行业的潜规则,而很多人却还蒙在鼓里。
一家酒店,如果有好多ip都在查询,别想了,价格肯定嗖嗖涨。如果你用同一个ip的不同设备反复查,一天查好几次,他还会故意无房。要是你第一次点了取消后,回头再来看,价格会陡然升高。因为他知道你现在的需求特别迫切了。
马未都讲过他掏古董的时候也有类似的经验:买古董如果当场看中当场买,往往价格会比较低,如果犹豫了一下,过两天再去,对方就知道你是有明确购买意向的,立马涨价。他管这叫做“买惊了”。
所有的杀熟,都是建立在对你的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你只要上网,就会在网上留下信息,商家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你进行精准定位,这里有一个新鲜的词,叫:“人群捕捞”。
如果发现你住在“富人区”,卖给你的东西不贵个几成,对得起大数据吗,对得起互联网业界的努力吗?
以后那帮搞电商还能做到分辨每一个购买者的消费能力,同样买一双nike鞋,根据你平时的消费,判定是高帅富的,有一定鉴别能力的,给发真货。一般穷人,就图个牌子的那种,直接发假货,美滋滋。
现在人类全基因组全测序完也才70个G的大小,包含你所有的信息,以后要是这个也被卖来卖去,保险公司一定会推荐你买你最不可能的病的保险,这样他们的赔付率会大幅降低。
大数据要是再和证券市场一结合那更是割韭菜的利器。在这种零和游戏里面,机构对散户的收割会变成单向的屠杀。
如果一定要总结出来那些台面上的商人学者饭复念叨的新零售究竟是什么,那么可以这么给他下一个定义:
通过综合一系列的分析,判断出
你是谁,
你现在要做什么,
愿意付出多少代价去做。
然后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去对消费能力高、消费意愿强烈的用户展示更高的价格,赚取更多的利益。
更具体的说,他们会根据你以及你的朋友们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的词汇、时间、频率,判断你是“随便看看”还是“心里长草”甚至是“心急如焚”,从而给你以及你的整个社会关系圈调整报价。你会越来越被引导着去买那些对你来说非最佳、但对商家来说利润更高的东西。
不要觉得关于你的看似不起眼的信息泄露出去没什么。只要有心,从你身上多找点钱还是很容易的——而且你还发现不了。
所以你猜,为什么国产应用,总喜欢一口气要3、40项甚至更多授权,试图把你的通讯录你的短信你的摄像头你的麦克风你的SD卡等等等等,把所有的内容都一网打尽呢?
未来这帮大佬们的市值再增长个几千亿,就靠这个了。
03
过去要洗一个人的脑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比如传销组织,要先把你骗去一个地方,安排壮汉把你关起来不让走,然后主持人每天说的口干舌燥,又唱又哭,还未必能洗成功。
未来?洗脑根本不需要那么麻烦,随着你交付出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掌握在云端的数据日益庞大,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利益集团和别有用心的人可以让你的大脑自己自动产生出他们需要的念头。
这些掌握了大量个人信息的网站,不仅仅有你的生辰八字,身份住址,关键他记录了你的行为,通过后台反复模拟计算,他可以以最短时间了解到你的需求,然后迅速满足你。
慢慢地,互联网的“好用”会逐渐绑架你的心智。
在庞大的数据面前,人类越来越像一个提供输入的变量角色,任何试图伪装和保护自己的举动,在无死角的数据监控下都显得徒劳。
那个头条和抖音就是一场预演,每天大量的运算被用来预测1亿用户的“真实”需求,1亿用户的“真实”需求是什么?没人说得清,算法告诉你。
说实话,只是通过爬到我输入的关键词来打广告这还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我只是在心里想,然后它也会推送这样东西的广告。
而且他推了以后,我居然觉得自己确实需要。
可见算法工程师的工资不是白拿的。
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举个例子:
你有一天你心中突然想了解一下某个品牌笔记本电脑,结果一打开某个网站发现广告推荐已经给你把这个商品给推荐过来了。
你也许会心里疑问,我明明没在网上搜过这东西啊,也从来没和人谈起过这个品牌啊,怎么广告就知道了正好我现在就想了解一下呢?
其实很简单,你之所以会有想了解这个笔记本这个想法,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有可能是你在浏览其他地方时,对笔记本相关的评测或推广的目光停留稍微长了几毫秒。
滚动慢了0.1秒那么一下,人再“奸”都发觉不了这个小动作;甚至连你自己都没注意到自己手指拨动慢了那么一丝丝;但电脑却可以轻松察觉到这个停顿——然后立即采取行动。
就这么几毫秒,这个动作马上被记录下来,说明你看中这个商品了。现在,只需要想办法“推”你一把,帮你更快下定决心。
算法就会在接下里的咨询中倾向于给你推荐更多和有关某个品牌创始人、游戏、硬件方面的信息。
积少成多,终于这些活动引起了你意识层面的念头——我需要买一个新的笔记本电脑,算法大功告成,这个时候可以正式给你推它的广告了。
算法还可以根据你周围的朋友,从他们的网上留下的信息里归结出最近这些朋友的高频词,也即他们最近所关心的话题。而你是他们的朋友,所以算法就认为你可能总会从朋友那听说这个话题,从而变得关心。
个体的行为不全部是随机产生的,在之前的所见所闻所搜索中已经蕴含了你下一步行动的信息。所以你会觉得计算机怎么这么厉害,都窥探到你心里想什么了。其实并不是猜到,而是你的意识是被引导了,只是你察觉不到。
最终,我们自己变成了移动数据库。
我们的每次搜索都会变成用户画像中的一个标签在互联网上的这些平台上转发,我们每打开一次网页或者app,我们就被挂起来卖了:
诶!瞧啊!这个人在这上网呢,谁要给他显示广告,价高者得!
大数据时代,你无处可遁。
百度的李彦宏曾经公开宣扬过,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
借一句知乎上的评论:古往今来,所有损害中国人民利益的人都会用这么一个借口——中国人不需要。而中国人需要什么,人民自己反而是无权定义的。
04
我咨询了一个对互联网技术很了解的朋友要怎么擦除互联网上留下的痕迹,他给我的建议是:
国产服务不要想删除数据的事了。想彻底抹去互联网上的痕迹是很赛博朋克的行为,不要自找苦吃。除非你像我一样,关闭掉一切非必须的定位许可、照片读取许可、通讯录读取许可,从来不在外面连wifi。所有app禁止读取通讯录,禁止读取应用列表,禁止读取信息。
我说,那还有啥软件能用啊?这不全歇菜了。
他说,所以我从来不用任何大陆软件,能用开源软件一律用开源,任何大陆产软件都放在 virtual machine或者 Sandbox里面用,多重代理加TOR。
我想了想,放弃了。
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提高警惕。如果可能,转发这类文章给周围的人。我们的漠不关心,终将滋养出一批可怕的怪物。
防止封号失联,请一定要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小编

▲ 更多财经内参,欢迎关注“星火记者联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星火财经记者联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