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國】太突然!一日本上班族大叔被通知得了诺贝尔奖,他却选择消失了16年,又有重大发现!
2019/3/7 15:14:24 星火财经记者联盟

     NHK的一个访谈纪录片,看哭了很多网友。

     “感动,这才是真正的大神啊!”

    

     纪录片的主人公,是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

     17年前,他的获奖,几乎是都市传说般的爆炸新闻:

     “小职员神奇の逆袭”,“日本史上最年轻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诺贝尔史上学历最低得主”…

    

     当时只有43岁的田中耕一,在一夜之间,从一个公司最底层的小职员,变成了有无数粉丝打call的“平民英雄”。

     但他本人却在领奖后,奇迹般地从公众面前消失了近16年……

    

     1.“我根本不配拿这个奖”

     和其他拿诺贝尔奖的学术大牛不一样,田中耕一的人生,平凡得像一条咸鱼

    

     大学念的是电气工程,不仅跟化学没有半毛钱关系,还因为挂科留了一级

     好不容易混到大学毕业,想去索尼工作,第一轮就被刷了。

     后来还是有人介绍,才去了岛津制作所,在企业底层搞了近20年的仪器研发。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公司,田中耕一都没有什么存在感。

     “害羞到几乎没什么朋友,更没谈过恋爱,一直到35岁才通过相亲结了婚。”

     虽然他很喜欢动手做实验,也从未想过要成为什么了不起的科学家。

    

     要说田中耕一身上最大的特质,大概就是省吃俭用

     因为从小在贫寒的家庭长大,就连随手扔掉一团废纸,都会被奶奶念叨说:

     “太浪费了,明明可以留着擦鼻涕哇。”

     所以他唯一一次在公司得到褒奖,也是因为他的省吃俭用……

    

     那是在1985年,26岁的田中,在一次工作中,不小心操作失误,把甘油倒入钴试剂中。

     因为觉得钴试剂挺贵的,丢了怪可惜,从小就习惯勤俭节约的他,决定将错就错,把测试进行到底。

     没想到竟然使生物大分子相互完整地分离了——这在之前,可是很多科学家想破了脑袋,都没能搞定的。

    

     这个意外成果,使田中耕一发表了他人生中的唯一一篇论文——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

     他的老板也很高兴,给了他约合人民币700块的奖励。

     对此,刚工作了两年的田中还挺不好意思的:

     “这次实验,完全是由于我对化学的无知,把不该放一块儿的东西混到了一块儿……”

    

     2.“晴天霹雳般的人生巨变”

     田中根本没意识到,这个偶然的发明有多么了不起。

     他也万万没想到,自己所在的岛津制作所,在申请专利后,利用“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暗戳戳地赚了将近1亿人民币

    

     而田中却在公司底层一线工作了近20年,压根儿没升过职。

     如果不是因为一通看似莫名其妙的国际电话,田中的人生,或许还会继续咸鱼下去。

    

     那是在2001年10月9日,和平常一样,在公司老老实实上着班的田中,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里的人很奇怪地说着英文,田中只勉强听懂了“恭喜”,心里想着不是诈骗吧,就默默地挂了电话。

     谁知道,分分钟公司电话就响炸了。

     公司同事都冲过来说:“天呐,你得了诺贝尔奖?!”

    

     就这样,没有一点点防备,田中耕一的名字就上了头条。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问:“这人谁啊?”

     学术界大咖纷纷表示“额,这个人嘛,确实不熟”,当时的日本首相也说“这是晴天霹雳的消息”。

    

     很快,得知这个爆炸消息的媒体和日本民众都闻风而动。

     都跑去了田中耕一所在的岛津制作所,想看看这是何方神人

    

     在咔嚓咔嚓的闪光灯下,日本最年轻的诺奖得主,畏畏缩缩地现身了。

    

     面对着数不清的摄像机和话筒,从未见过这种大阵仗的田中耕一,连双手都不知如何安放

    

     田中耕一的家人,反应也很有趣。

     养母看到他出镜时惊呆了——哈?竟然不是跟他同名的人?

     而他的妻子,甚至在他接受采访时“头晕晕地”打电话来确认:

     “田中,这,是真的吗?”

    

     跟妻子解释完后,局促不安的田中,不停地面对镜头鞠躬。

     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声音颤抖着的道歉:

     “今天穿工作服见各位,实在抱歉,我应该换个西装的。”

    

     去领奖的时候,终于换上了西装的田中耕一,似乎应该更自信一些。

    

     但在领奖现场,在那样的荣耀时刻,他依然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头疼表情:

     “Leave me alone,我只想一个人静静。”

    

     他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么多的鲜花,和这么高的褒奖。

     “一次失败却创造了震惊世界的重大发明,真是让人难以启齿。”

    

     颁奖礼后,田中便像明星防狗仔一样,突出重围,消失在人海。

    

     3.“真正的逆袭”

     转眼,17年过去了。

     诺贝尔奖带来的喧嚣,似乎在田中耕一的低调回避中,慢慢沉寂了。

     很少有人会去想,当年那个连头都抬不起来的获奖者,现在怎么样了?

    

     NHK的最新访谈中,已经60岁的田中,居然很爽快地出镜了。

     大家很惊讶地发现——尽管他头发都白了,却看起来自信多了!

    

     原来,一直担心自己配不上诺贝尔奖的田中耕一,在获奖后,也曾在焦虑和困惑中度过了一段时间。

     虽然一夜之间涨粉无数,但还是有很多人都觉得田中不过是走了狗屎运而已。

     他的上司和同事也很尴尬:难道以后要叫他先生了吗

    

     别人眼中的幸运,于田中而言,完全是一种负担,他不停地问自己:

     “那么多专业研究者,把一生的时间贡献给学术,都没能获奖…

     我一个非化学专业的小职员,凭什么拿诺贝尔化学奖?”

    

     日复一日的灵魂拷问,让从来没有胜负心的田中耕一,开始在一间写着自己名字的办公室里,暗暗跟自己较劲。

     他一直按部就班的人生,终于有个一个崭新的目标——要成为真正配得上诺贝尔奖的人

    

     像一个真正的学者一样,他把全身心都扑在“提升血液检查敏感度的技术,以更容易检测疾病”的研究上。

    

     在实验室埋头研究了15年之后,他成功了。

    

     一年前,很牛X的国际科技期刊《NATURE》,发表了田中研究室的突破性成果:

     “能提前30年,从几滴血中检测出阿尔茨海默症的征兆。”

    

     虽然不知不觉,就熬白了头。

     但这一次,说起自己的研究成果,田中耕一的眼睛里,有了光

    

     对着镜头拍照时,他的脸上,也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从获诺奖到现在,田中耕一用了17年的时间,总算跟自己握手言和。

     走路时,60岁的他,终于能挺直了腰板

     真好。

    

     防止封号失联,请一定要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小编

    

     ▲ 更多财经内参,欢迎关注“星火记者联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星火财经记者联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