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名流浪汉网络爆红,围观者“三宗罪”
2019/3/26 22:43:08小白 星火财经记者联盟
中国上海一名流浪汉网络爆红,有关他的传言越来越多,上海徐汇区新闻办北京时间3月20日证实,这名流浪汉名叫沈巍,于1986年进入徐汇区审计局工作,1993年起因病休假,并表示其工资薪酬正常发放。
据澎湃新闻3月20日报道,因阅读《左传》、《战国策》等书籍,并向路人讲述《论语》等经典著作,被人称为“流浪大师”,他的身份也引发网友好奇。

这名流浪汉名叫沈巍,随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然成为“网红”,更有很多民众特意去围观他,其中不乏网络主播、微商借沈巍的走红而宣传自己。
与此同时,有关他的传言也越来越多,复旦大学毕业生,妻女车祸过世,上海徐汇审计局的公务员等等。
上海徐汇区新闻办3月20日透露,沈巍1986年曾进入徐汇区审计局工作,1993年起因病休假。该局按照中国的规定,及时、足额给其发放工资薪酬。其他情况因涉及其个人隐私,单位不便予以公开。
围观者“三宗罪”
“网易公开课”一篇文章,对沈巍的围观者列出了三大罪状:第一罪“无知”,只有没读过什么书的人,才会把“大师”提到的典故奉为圭臬;第二罪是“刻板”,公众往往很难容忍和自己一贯印象不同的东西,而“大师”日常流浪汉的形象却能谈各种经典,是一个文化人的样本;第三罪是“侵犯他人隐私而不自知”,“大师”并没有授权任何人拍摄,利用他的热度获取经济利益的人,都是在侵权。而在这些人眼中,“一个走红的流浪汉,没有隐私权、没有肖像权”。
围观者的这些魔幻一般的行为,只为赚取经济利益,如“大师”所言,对他没有基本的尊重,丝毫没有下限。
对他冠以“大师”的称号,是为了制造反差博得更多眼球。但事实上,这背后也体现出公众文化虚无的一种精神状态,沉溺于短平快直播的公众,更多地追求对现实的享乐。
再者,不管是“大师”的爆红,还是其他草根的一夜成名,网络直播技术的运用都从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直播的参与将真正意义上的大师等严肃话题,形成了消解的效应;对“大师”的追捧,或者说对这种创造短暂欢愉和刺激的短视频的沉溺,正在成为网络环境中公众摆脱日常生活规则束缚、对严肃道德和教条等进行冷嘲热讽的发泄口和快感来源。
对沈巍“大师”的称呼亦是这种心理的表现,是带有魔幻色彩的黑色幽默,多数人在笑着说着也麻木着,为数不多的人在进行着反思。而这样一种造就“大师”或网红的方式一旦被多次利用并成为常规的方式时,或许,原本娱乐的态度会脱离一种戏谑的语境,戏谑与黑色幽默继而变成生活日常,生活便充满了讽刺般的游戏意味。
如此,真正意义上大师的逐渐消亡如果还不足够恐怖,那么没有大师可以随意造一个的张狂,并化作日长生活中某种引发快感的来源,将是更为恐怖的存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星火财经记者联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