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同学,快过年了,你为何还不回家?
2016/2/7 新华社

    

    点击上方“新华社发布”可以订阅哦!

     新华社北京2月7日新媒体专电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三学生李维坐在宿舍电脑前,盯着屏幕,一遍遍刷新着某招聘网站的主页。猴年春节将至,绝大部分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已暂停,一上午可能也刷不出一条新消息。“我是怕有漏网之鱼”,李维说,“万一呢,要是人家放出来我却没看到,不是可惜了。”

     1月中旬开始放寒假,在这个时候,北京多数高校已经“人去楼空”。回到父母身边过个团圆年,是求学在外的游子们一年中最盼望的时刻。但仍有许多个“李维”暂时还没有回家,在日渐冷清的异乡,守望着自己的梦想。

     “收到拒信的那一刻,特别想哭”

     还有5个多月就要毕业了,李维目前还没有确定工作。

     李维家住河北雄县,离北京不远,但他不太想回家,“回去要面对亲戚的一堆唠叨,‘工作找的怎么样了’‘有没有女朋友’之类的,我不想让爸妈脸上挂不住。”

     李维被同学们称为“文艺青年”,上学期间最大的爱好就是看话剧、听音乐会,平时喜欢写诗歌和散文。名校名专业毕业、怀揣着“文艺梦”,李维起初信心满满地步入求职大军。但现实不断冲击着他,“这里是北京,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最优秀的人才,一场群面的参加者不是来自北大清华,就是美国常青藤联盟名校,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用人单位一上来就问你有什么证书,而不会把你写的诗当回事儿。”前不久,李维在历经笔试、面试等若干环节后,还是被某知名出版社挡在了门外。李维坦言:“收到拒信的那一刻,特别想哭。特喜欢他们家出的书,特想去那里工作。”

    

     和计划毕业后留在北京的李维不同,北京大学中文系研三学生于洪清,选择了另一条路——离开北京,去天津农村,做一名选调生。

     “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纠结,最初的求职意向是北京的国企和政府部门。”于洪清说,后来逐渐想明白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北京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生活质量却不够满意。“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提出,给天津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去天津工作,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所长。”于洪清说。

     然而要跟父母解释自己的决定,于洪清却花费了一番周折。“北大硕士毕业,就去做一名村官?”“做基层公务员可以,但为什么要离开北京?”……长辈的期待有时也是某种压力。

     尽管不完全理解,但父母最终还是支持了于洪清的选择。

     “就像一道曙光,也许抓住了就能改变命运,我不敢懈怠”

     蒋勇是李维隔壁宿舍的同学,对他来说,回不回家过年,不是眼下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某央企的应聘激战中,蒋勇脱颖而出,晋级到差额实习的最后环节。

     来自湖南常德的蒋勇这样评价自己:没有背景,不敢休息,不敢懈怠。这家央企承诺解决北京户口,福利、待遇都非常不错。“就像一道曙光”,蒋勇说,“对于我这个农村孩子来说,这份工作是我梦寐以求的,抓住了也许就能改变命运,我不敢懈怠。”

     蒋勇每天早上6点起床,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到朝阳区上班。晚上9点多回到学校,食堂早就关门了,蒋勇就在校门口买两角肉饼、一碗紫菜汤,一共10元钱。

     同样没有回家的,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的研二学生余抗。尽管放寒假了,余抗每天还是很忙碌,一边跟着导师做科研项目,一边找工作,同时还在准备出国的申请材料,“我觉得年轻人不应该把自己的未来限定得那么严。”

     “年轻嘛,吃苦没什么。”余抗买了除夕当天回家的车票,“爸妈也都支持我。我给他们准备了礼物,给我爸买了一个计步器,让他多走路,少吃喝;给我妈买了一条围巾,让她新的一年暖洋洋。”余抗笑着说。

     “世上再美的风景,都不及回家的那段路”

     “虽然每年都被说是‘最难就业季’,但应届生就业形势正在逐渐步入‘新常态’。”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陈永利表示,一方面,选择到非“北上广”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在提高。2015年,北京大学应届生毕业留京率跌至50%以下,这具有标志意义。另一方面,民营、私营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及新兴产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大幅增长。就业趋势变化的背后,反映出大环境下学生及家长的心态在逐步调整。

    

     “好男儿志在四方,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北大近年来提出‘家国战略’,倡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和‘回家乡作贡献’,鼓励毕业生到基层、西部及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建功立业。”陈永利说。

     在于洪清看来,去天津做选调生,深入基层、深入人民,很有意义,“因为自己做的工作,可能关乎很多普通人,可能真切改变老百姓的生活。”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做一名踏踏实实的螺丝钉,尽一己之力做一点实事,是于洪清和很多基层选调生的追求。

     2月的北京,春的生机悄然萌发。无论尚在徘徊,还是已坚定了选择,李维、于洪清、蒋勇、余抗,这些“还没回家的同学”,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对梦想的坚守,陆续踏上了返乡的旅途。

     正如于洪清临行前所说:“世上再美的风景,都不及回家的那段路”。(参与采写:徐祥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注新华社发布微信公众账号

     ①点击微信右上角的“+”,“添加朋友”中进入“查找公众号”,输 “ 新华社发布”或“xinhuashefabu1",搜索号码关注。

     ②点击文章右上角,查看公共账号,添加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新华社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