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了部微电影红遍网络,想不到你是这样的新华社
2016/6/23 新华社

     △ 新华社全媒体最新作品《红色气质》,非壕者请在wifi环境下打开

     红色气质 | 互联网思维的政论片缘何口碑爆棚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由新华社精心打造、时长9分5秒、以95岁当事人(瞿秋白之女)故事开篇的微电影形态可视化全媒体产品《红色气质》于6月20日上午陆续在各类新媒体终端和户外大屏发布。

    

    没错就是这个。什么?还没看过?那我只能叹气表示:这位小同志你out了!

     这支又红又专的党的先进性教育政论片,一经发布,不仅没有遭遇市场寒潮,反而迅速登上了各大视频网站头条,火遍了朋友圈和微博。

    

     △ 新华社官方微信发布《红色气质》图文阅读量

    

    △ 网友对《红色气质》的好评如潮

     作为一个为党的95岁生日献礼、目标受众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宣传视频,《红色气质》怎么就一改我政治宣传教育工作常常遭遇的“内热外冷”的尴尬局面,变得“喜闻乐见”、“如鱼得水”、“风生水起”了呢?

     且听我(胸别党徽)为你揭秘这部爆款政论电影背后的秘密。

     ①互联网化的精良制作

     我们年轻人就是爱看炫酷一点哒!

     历史照片、人物讲述、跨越时空、同志“相聚”、亲人“重逢”、三维特效、过去与现在对话······影片一开始,导演就没打算让历史人物在照片里好好呆着!

     先来几张(由本全媒体互联化人才知著同志呕心巨制的)gif感受一下本片的强大的特效

    

    

    

    

    

    

    哪怕只是管中窥豹的几张截图,《红色气质》的科技感也可见一斑。

     影片一开始,就让故去的共产党人跨越时空,与同志“相聚”,与家人“重逢”,3D还原历史瞬间,人物和场景都“动”了起来。

     革命战场上,你能看到枪火的闪耀,听到战士的呐喊;开国大典时,你能听到毛主席雄壮的宣言,看到广场上飘扬的红旗;国家建设中,天空中雪花飞舞,建设者汗珠四溅;抢险救灾中,解放军战士激流勇战,救援者抬起受伤村民……

     影片中,日夜操劳的焦裕禄,至死未与家人照过一张合影,令人扼腕叹息。于是,借助特效,影片让焦裕禄“走”到一家人身后,与家人“合影”了一张“全家福”。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影片接近结束时的场景,小女孩站在天安门广场仰望天安门城楼,仿佛置身历史现场,风云变幻,时空移转,一幕幕历史事件陆续重现,天安门上方的天空逐渐清亮,一队组成“70”字形的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直升机编队缓缓飞来,到天安门城楼上方时变换队形组成“95”字形,然后定格在蔚蓝的天空中。

    

    比起干巴巴的照本宣科式的“宣传”,这样趣味满满又炫酷十足的作品,谁会舍得对它say no呢?

     ②媒介融合的制播思维

     全媒体之路已经越走越接地气了好咩!

     2016年是全媒体战事盛年,各家媒体纷纷交出媒介融合探索的新产品。(戳这里回顾其他知著君对今年两会的全媒体报道所做的研究两会观察│高能!新媒体新闻大战已打响!)

     作为新华社精心打造的微电影形态可视化全媒体产品,《红色气质》是新华社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一次积极尝试。

    

    影片结尾处,打出了两个显著的图片LOGO,一个是“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一个是“新华网”,《红色气质》由二者联合出品。

     相较于新华网,受众对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的认知可能还比较陌生。为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2015年7月7日,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作为国社的“关键一步”正式启动,进行跨部门、跨媒介、跨终端全媒体新闻产品的生产、发布和监测评估,推动各种新闻要素深度融合、各种报道资源充分共享、各种媒介互联互通。

     和人民日报、新京报等媒体一样,近年来,新华社也一直在积极贯彻落实媒体融合。官网改版、客户端更迭、增加“现场新闻”功能、成立产品研究院……

    

     △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近年也成绩频频

     除了本次推出的微电影《红色气质》,新华社此前还推出了可视化报道《四个全面》说唱动漫MV,从百姓视角、以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宏大内涵进行了阐释。歌曲融合了舞曲、说唱、合唱等多种音乐形式,动漫在卡通主基调上加入了拼贴、波普等视觉手法和“快闪”“弹幕”等流行元素,受到广大网民尤其是年轻读者的追捧。

    

    

    

    

    △ 新华社洗脑魔曲《四个全面》

     在宣传方式上,《红色气质》选择了短视频的形式,采用【优质内容+多屏分发】的方式,使观众通过电视、网络与移动终端都可收看,与社交软件的结合增加了视频的传播力度和讨论热度。这正是媒介融合希望达到的效果。

     ③不卑不亢地讲中国故事:内容厚重而不沉痛,感情真挚而不泛滥

     打开《红色气质》,伴着《国际歌》的渐渐响起,随着讲述人的娓娓道来,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在我们眼前划过,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从历史深处走来,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赵一曼、杨靖宇、左权、彭雪枫、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等不同时期的共产党人,穿越历史时空,重新“活”“动”起来,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气质”。

    

    《红色气质》以9分5秒时长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也提到,几十年来新华社记者记录了这95年来的无数珍贵历史瞬间。

     这部微电影有浓厚的“国社特色”,片名“红色气质”四个字,就是影片导演李柯勇从已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的书法作品中拼组的。影片选用的独家图片素材全部来自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该馆是目前全世界馆藏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照片档案馆之一。影片开头吟唱俄语版《国际歌》的瞿独伊,是革命烈士瞿秋白之女,而她的另一个身份则是新华社驻莫斯科的首任记者。

    

    瞿独伊在片中那一句“我始终不明白,儒雅的书生和壮烈的革命者,哪一个是我的父亲”的追问,催人泪下。

    

     有评论指出,《红色气质》让人爽心悦目。因为她的内容很厚重。9分5秒,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征程,任何一句解说词、一张图片、一个镜头,都十分经典,都是一个意味悠长的故事。一句话点燃我们的情感火山,一张图片勾起我们的美好回忆,一个镜头引领我们走向历史。

     相比过去的政论片,《红色气质》摒弃了宣传色彩浓厚、单向度说教的话语方式,而是将红色能量蕴藏在电影里的每一帧,让情感通过每个精致厚重的画面表达,让事实透过每句震撼人心的讲述呈现,当故事与心灵碰撞,这种红色就潜移默化地深入每位观众的心底,引导他们缅怀历史、不忘先烈、把握当下、眺望未来。

     没有絮絮叨叨的反复宣讲,她一出现的时候,你就知道“这是我一生坚定的信仰”。这大概就是片名“红色气质”中【气质】一词的真正用意吧。(李可以)

    

     来源:知著网(ID:covricus)本期编辑:关开亮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新华社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