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给海洋的"情书",离未来最近的他念给你听|未来亲启
2017/3/16 新华社

    

    

     《给未来海洋的信》

    

     蔚蓝的大海:

     你好,这是一封来自30年前,从你身边发出的信。

     作为一名海洋探测领域的研究人员,我这辈子都想着看清、听清你,此时的我,正在中国首都北京全国两会的会场上,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你对话。

     地球因你而充满着神秘的蔚蓝,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千万年来,我们穿行在海洋,捕鱼以及远航。麦哲伦、哥伦布乃至于中国的郑和,都在你的帮助下,不断突破日常生活的范围,画出人类联系与进步的路线图。

     1869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一部颇有悬念的小说《海底两万里》,小说中在海底航行的“鹦鹉螺”号激发了我们对你的无尽想象。

     于是我们就像“鹦鹉螺”号上的尼莫船长一样,坚持着探索。我们通过声呐探测,看到海平面以下的世界也存在着山丘、沟壑以及平原;我们进行着深海钻探,才证明地球犹如拼图一样,存在着板块的连接;我们攻坚着深潜技术,1000米、4500米、7000米再到11000米,我们正逐渐走近你内心的深处。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面向太平洋,毗邻大陆边缘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互相连成一片,管辖海域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公里。

    

     2016年5月15日下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被A形架吊起,即将回收至母船。当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西侧成功完成科学应用下潜,此次下潜是“蛟龙号”首次在雅浦海沟开展下潜作业,最大下潜深度4955米。新华社记者 潘洁 摄

     这个东方大国正在逐步走向深海、远海,2016年,在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我国“海斗”号水下机器人和“彩虹鱼”号万米级着陆器相继成功进行万米海试并采样,“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远征,“向阳红01”和“向阳红03”投入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万米级海底地震仪也于近日成功应用,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获取万米级海洋人工地震剖面的国家。

     对于人类科考而言,下海和登天一样难。目前为止,尚有95%的海底未能被人眼所见。未来,我们愿意像少年派一样,在海洋上来一次奇幻漂流。

     在我的研究领域,声呐作为漂流路上的“眼睛”和“耳朵”,将会愈加精确、灵敏,会“感知”你的内心深处。我们的载人潜水器功能也将更加强大,突破一个又一个的生命禁区,看到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深蓝世界。

     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这是人类探测海洋的必由之路,也蕴含着我们中国礼仪之邦交朋友的朴素道理。

     愿30年后的今天,乘坐定期往返的深潜器,着陆在你的最深处,与你这位老朋友相见,道上一句“我又回来了”。

    

     全国政协委员 潘锋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所副所长。主要从事海洋声学技术研究,包括声呐系统设计、结构设计及工程实施。负责了863计划和科技攻关等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研制完成多种新型声呐设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是国家863计划“十一五”海洋技术领域专家组专家、“十二五”海洋技术领域主题专家组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三五”重点专项“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总体专家组成员。

     记者提问

     1

     Q:走向深海,我国未来要做些什么?

     A:“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是我国“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首批部署实施的重点专项。专项围绕认知深海、探查资源、保障安全这一主线,重点突破制约我国在深海领域发展能力的核心共性关键技术。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有四个目标:重点突破全海深(最大深度11000米)潜水器研制,形成1000-7000米级潜水器作业应用能力,为认识深海提供装备;研制深远海油气及水合物资源勘探开发装备,促进海洋油气工程装备产业化;推进大洋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及试开采进程;加快“透明海洋”技术体系建设,为我国深海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总策划:陈凯星、冯瑛冰

     监制:葛素表、刘洪、陈知春、于卫亚、李代祥

     策划:蔡玉高、蒋芳、陈刚

     统筹:张漫子、陈诺、陶一萍

     文案:蒋芳、陈诺、张漫子、陈刚、陶一萍

     音频剪辑:康雪嫣

     合作单位:科幻文化品牌——“未来事务管理局”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新华社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