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芩为你夜读:光阴静去,阅历无声
2017/4/17 新华社

    

     导读

     静静光阴流淌去,亦不乏温情在心头。

     仔细一回想,竟然已经读了二十多年《红楼梦》。

     从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至今,这本红楼也已经陪了我那么久。

     我一向不太喜欢薛宝钗。但年岁渐长,却越来越理解她。忽一天无奈地笑了:当一个人真正理解了宝钗,大概,已是不太轻的年纪、不太薄的阅历了。

     宝钗不能用“完美”来形容,但可以用“完整”来概括。做人做事井井有条、有始有终,方方面面都考虑精到。宝钗的身上,向来没有意外,她一直那么从容,活得不徐不急。

     但就是这样面面俱到的薛宝钗,却敌不过一个林黛玉!——确实,生活中,尤其是年轻女孩子,喜欢黛玉的,远超过喜欢宝钗的。

    

     原因不复杂。

     黛玉是每个人梦想过的生活,宝钗是每个人不得不过的生活。

     黛玉代表着理想,宝钗意味着妥协。

     不然来看看钗黛每天的生活。

     宝钗看看账目、会会伙计、管管家务、帮衬着不成器的哥哥、还要带着丫鬟做活到深夜。

     黛玉葬葬花、写写诗、谈谈情、说说爱、竹荫底下逗逗鹦鹉。

     不用多想,黛玉的生活,也是更多人的理想。

     难怪宝玉会痴爱黛玉,即便她任性爱哭无理取闹,都挡不住他把她深深的挂在心里。那是因为,宝玉正值年少,正是追梦的年纪,理想,永远大过现实。

     可到了宝玉母亲那个年纪,不惑之年的王夫人,就不再是年少的追梦人。理想早被现实淹透,她的心里,生活为大。琴棋书画不过是些花边点缀,开门七件事,件件都比这来得实在。安稳的日子,宝钗是最好的舵手。——每个人的理想,总会在现实中不断妥协。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在寻求一个最优的生活选项。

    

     偶尔也在想,如果宝玉不是十七八岁的年纪,如果他是三十岁四十岁乃至更大的年纪,还会不会为了黛玉此情不渝?宝钗袭人,贤妻美妾如此这般,还会不会忍心割舍下尘世的一切?

     至今没想出答案。或是不敢去想那答案。——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选择。正因为在特殊的年华里、发生了那样一个特别的故事,这才是生命真正的惊喜!

     青春的意义就在于,可以为了理想做任何傻事!

     所以黛玉必定早夭,因为理想总会先现实一步离我们而去。

     黛玉死后,宝钗在她灵前哭得沉痛。

     这绝不是伪装。

     人生总会不断的“得到”,但得到的代价,也总是不断的“失去”。得到的是物质丰裕,失去的是理想激情。

     虽然手中抓得满满当当,但内心却时常空空旷旷。成长,有时意味着现实与理想的割裂。

     就好比黛死钗悲,带着深重的疼痛!

     最终黛玉死了,留下宝钗,继续过着生活。日子总不会比我们想象的更糟。她依然有她的理想,大概就是那世人皆知的八个字: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其实这也没什么不好。

     黛玉,在回忆中越走越远,留给生命去记忆。那是青春。

     宝钗,在岁月中陪伴始终,相伴你我去终点。那是生活。

     黛玉+宝钗=人生。

     从此,再不说“喜欢宝钗或是黛玉”。生活,既是黛玉、亦是宝钗。

     也许真正生命过半的人,才会有这样的顿悟。

     接下来能做的,是珍藏青春的记忆,陪伴生活的点滴。

     如此,静静光阴流淌去,亦不乏温情在心头……

    

     特别主播

     苏芩

     苏芩,畅销书作家,新女学发起人,百余档电视栏目专家嘉宾。常年致力于女性意识觉醒与自我提升的书籍撰写,其文温润感性又深具哲学思辩,作品被译为多国文字,热销亚洲地区。

     来源

     苏芩《世上没有人比你更重要》

     本文评论区点赞量前3名

     将获得苏芩亲笔签名的新书

     《你要世俗地活着,才有不俗的未来》

     (新书公开发售后将统一寄出)

    

     监审:袁建

     监制:葛素表、刘洪

     摄影:中国之美社群

     (楚福增、愚夫 、 陈浩 、吴瀚榆)

     编辑:王龙、王朝

     实习生:康雪嫣、张梦溪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新华社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