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划船又教书,这位"船工"老师明天就退休了……
2017/9/9 新华社

     19岁初登讲台,他满怀热情,意气风发。60岁光荣退休,他满脸皱纹,一头白发。对江西上犹县东山镇清湖小学的学生们而言,老师邹国梁既是传授知识的领航者,也是求学路上的摆渡人。

    

     9月6日,邹国梁老师在学校放学后划船送孩子回家。(胡晨欢 摄)

     1980年,当地因建电站蓄水形成南河湖,阻隔了小学附近村庄孩子们上学的道路。看到有学生家里穷没船上学,有学生划竹排出了危险,邹国梁心里很不好受:“我有责任买条船,送孩子们去读书。”

    

     2011年12月22日清晨,邹国梁老师划着船送孩子们上学。(胡晨欢 摄)

     邹国梁买好木舟,自此养成清晨6点起床的习惯,早早到渡口等着接送学生。每次他都先给孩子们穿上准备好的救生衣,确认系紧了带子,再把他们一个个抱到船上。

    

     9月6日,邹国梁老师给一位学生辅导功课。(胡晨欢 摄)

     不论刮风下雨,湖面上总能见到邹国梁载着学生们的一叶扁舟。站在船头,划起双桨,邹国梁看着水面的薄雾、周围的青山和孩子的笑容,自己也不禁微笑起来。

    

     9月5日,在完成简单的清理和打扫后,邹国梁老师在曾经使用过的旧船上休憩。(胡晨欢 摄)

     这段长约千米的水路,他风雨无阻划了37年,共往返2万多趟,没有出过1次事故,用坏了6条木船。

    

     9月6日课间之余,邹国梁老师(左二)和学生一起玩“跳棋刮鼻子”游戏。

     邹国梁一点儿不觉得亏:“有了船,孩子们上学就方便。学到了知识,就能走出大山,给他们带来财富。”

    

     9月6日,邹国梁老师划船拉着孩子放学回家。(胡晨欢 摄)

     在库区度过自己一生的邹国梁,渡过了一代又一代学生。曾在清湖小学读书的邹承飞硕士毕业后,现供职于一家大型企业,他说,“如果没有邹伯伯和他的渡船,我很难从山里走出来,到沿海城市学习、工作。”

    

     9月6日,邹国梁老师在讲台上为孩子们授课。(胡晨欢 摄)

     邹国梁要独自教授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五门课。教室里没有电扇,夏天上课常常汗流浃背;寒冬天气湿冷,有时双手会冻得颤抖。但只要站上三尺讲台,邹国梁双眼就透出神采,手臂也随着自己的讲述挥动起来。

    

     9月5日,邹国梁老师提着为学生准备的蔬菜走在回校的路上。(胡晨欢 摄)

     除了早晚的摆渡和上下午授课,邹国梁中午还要给孩子们买菜、做饭,或者划船送他们回家吃饭。

    

     9月6日晚,邹国梁老师在办公室准备退休前最后几天的课程。(胡晨欢 摄)

     一天劳顿后,顾不上和家人说笑,夜里还要准备第二天的课程。

    

     9月6日,邹国梁老师在辅导一位学生课业。(胡晨欢 摄)

     邹国梁回忆,几年前最苦的时候,全校只剩下两个学生和自己。那时,不管如何辛苦,两个孩子的课业从未中断过。

    

     9月5日,邹国梁老师正敲钟提醒学生上课。(胡晨欢 摄)

     “越是困难时,越是不能放弃。”邹国梁的话里透着一股劲儿,但这样的坚守又谈何容易。

    

     9月5日,邹国梁(后排中)和在校的两位新老师以及学生合影,身后黑板上写着邹国梁参与创作的《园丁铭》。(胡晨欢 摄)

     邹国梁时常犯愁:自己离开讲台时,手中的接力棒能传递给谁?教师节前,两位青年老师来到清湖小学任教,邹国梁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他领着新老师走进教师办公室,墙壁黑板上,用粉笔书写的《园丁铭》:

     “园不在大,有苗则成;薪不在高,有用则行。虽是村小,吾宜安心。……寒暑染白发,桃李报阳春。与人云:无怨无悔!”

    

     9月6日,邹国梁老师在准备教案。(胡晨欢 摄)

     “看到这些文字时很感动!”新来的邹秀华老师说,“我们会一直把它保留在黑板上,作为对自己的鼓励。”

    

     这是一位在校学生送给邹国梁的临别礼物(9月6日摄 胡晨欢 摄)。

     “以后学校就交给你们了。”邹国梁把钥匙交给新老师,但他心里还有一份放不下的惦念,“希望快修好路,架起桥,孩子们读书就方便了。”

    

     影像拍摄、剪辑:胡晨欢

     文字:李天启

    

    

     觉得不错,请点赞!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新华社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