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死亡是生命最伟大的发明
2017/6/15 10:56:50 心灵治疗师

    

     有温度 有深度 有鲜度

     只等你来关注

     自 然 物 语

     每当过年的时候,家里的小孩子一说,笑死我了,疼死我了等等,家里的老人就会说,不能说「死」,不吉利!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死亡,是一个很忌讳的词。平日里,大家一般也不会讨论死亡这个话题。

     很多人都是大限已至时,才第一次认真思考死亡。

     《西藏生死书》说: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

     01

     「人为什么会死亡?」

     「人死后会去哪里?」

     当孩子们忽闪着疑惑的眼睛,将这些叮当作响的问题摆在家长面前时,我们不是搪塞回避,就是胡乱作答:「他在睡觉」「他去旅行了」「他上天堂了」……

     大人们以为把孩子和死亡隔离是对孩子的保护,结果,却让孩子对死亡产生了深深的疑惑和恐惧。

     在我们的教育中,一直缺席「死亡」这一课。

     白岩松说:「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02

     作家曲冰讲过某电视台记者袁君的故事。

     那是2010年,一位富豪的妻子找到袁君,「想请您帮忙主持一场葬礼。」抑郁症,夺走了她老公45岁的生命。

     读完富豪的生前日记后,袁君深深震撼。他决定在这次葬礼上做一件事情。

     那天葬礼上,袁君公布了富豪一天的开销:这个数字还不及中产之家小孩子一天的花费。

     他不是在车上,就是在飞机上,不是在自己会议室,就是在别人会议室。天天应酬,天天开会,天天拼命赚钱,但他并没有享受到金钱带来的愉悦。

     他最大的快乐竟来自于一次汽车抛锚:「我让司机等拖车来,自己步行去公司。那天太开心了,我在路边看到了迎春花。如果没记错的话,我上一次看见它,是在大学毕业那一年,同学们一起去踏青。」

     那一天葬礼结束,袁君回到家后,没有像平常一样看片子找选题,而是破天荒地下了厨房,做好饭,然后在楼下等老公和女儿回家。

     「这场葬礼,让我的灵魂开了窍。幸好我还有时间、还有健康,还能好好地善待人生和生活,好好地善待每一个重要的人。」

    

     03

     乔布斯一生颠覆了四大行业:

     用iMAc颠覆了电脑,

     用PixAr颠覆了电影,

     用IPod颠覆了音乐,

     用iPhone颠覆了手机。

     正如iPhone开启智能手机时代一样,这四大颠覆,各自都开创了一个时代。

     乔布斯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因为17岁时,死亡教育让他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2005年,他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说:

     「从那时开始,过了33年,我在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

     于是,他决定「向死而生」,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去生活,如此才有了震惊世界的四大颠覆。

     所以乔布斯说:「死亡是生命的最伟大发明。」

    

     04

     乔布斯为何说死亡是生命最伟大的发明?

     「很多时候,尽管生命依然在进行新陈代谢,但我们并没有活着,或者说并没有真正活着。只是在死亡刹那,或经过死亡体验后,我们才开始有了真正的生命。」乔布斯说。

     为何说经过死亡体验后才有了真正的生命?

     「死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知道生的可贵。一个人只有在认识到自己是有死的时候,才会开始思考生命,从而大彻大悟。

     不再沉溺于享乐、懒散、世俗,不再沉溺于金钱、物质、名位,然后积极地去筹划与实践美丽人生。」乔布斯说。

     史铁生说:死亡是一个必将到来的盛大节日。

     它终将到来,我们无躲避。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出生是封面,死亡是封底。

     我们虽无法改变封面前和封底后的事情,但书里的故事,我们却可以自由书写。

    

     05

     李开复除了创新工场创始人、「梦想导师」的身份,也是曾任职苹果、微软、谷歌三家上市公司的总裁级人物。而今,他又多了一个身份:癌症患者。

     从人生的巅峰坠入病痛的折磨,从喧嚣抵达沉寂,这是属于李开复的17个,也是包含了17个月的追问与忏悔。

     「除去虚名和成就,你的人生还剩下什么?」

     面对死亡,我们反而容易得到顿悟,了解生命的意义。让死亡成为生命旅程中无形的好友,温和的提醒我们,好好活我们的生命。

     李开复的7个死亡学分:

     1.健康无价;

     2.一切事物都有它的理由;

     3.珍惜缘分、学会感恩和爱;

     4.学会如何生活,活在当下;

     5.避免名利的诱惑;

     6.人人平等,善待每一个人;

     7.我们的人生到底是为什么?

    

     06

     关于活着这件事,死亡是最好的老师。

     很喜欢毕淑敏的一句话:「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人生的意义便在于我们要努力赋予它的意义。」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我们常说的人生三观。

     但其实从生命的角度来讲,有生有死才是圆满的生命,所以这样的三观是不完整的,缺少了最重要第四观——人死观。

     人死观,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思想,而是一种最智慧和圆满的生活态度。

     当第四观介入之后,原本三观当中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会开始发生相应的变化,开始介入「从生以来,向死而生」的思考,对人、事、物和关系都会有更高的意识和更智慧的抉择。

    

     编 者 后 记

     让生命开始倒计时,把生命当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当做最后一个人,最后一件事来看,你会更全情的投入到当下的体验当中,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珍惜每个人每件事。

     向死而生,会让我们开始不因短暂的得失而愤懑,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烦恼,不因手头的问题而纠结。会让我们以大格局、大视野的角度去面对生命。

     生命无价,我们要利用自己这一次的生命,不光是做一点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还要在此基础上,让自己的生命觉醒。

     当我们真正的明白了向死而生,把全部的生命投入到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事情上,并在此基础上觉醒,才能成就生命真正的价值,让生命真正的散发光彩!

     让我们做一个假设,

     如果你的生命只剩30天?

     你想如何度过?

     也许只有真正体验过死亡,

     才能明白生命所赋予的意义。

    

    

     专注于心灵疗愈和成长

     分享健康、快乐、富足的生活方式

    

    微信号:xinlingzhiliao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互动~

    

    

     —— 联系我们 ——

     心灵热线:400-880-5265

     沈老师微信号:18158537132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心灵治疗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