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想要一个家,除了身体的温暖,其次就是情感的温暖。
2017/9/6 17:37:41 心灵治疗师

    

     有温度 有深度 有鲜度

     只等你来关注

    

     《瓦尔登湖》作者写道:“人类之所以想要一个家,想要一个温暖的地方,或者舒适的地方,首先是为了获得身体的温暖,然后才是情感的温暖。”

     于现代人而言,与一人结婚,我们缺的其实并不是身体的温暖,而是缺一个给我们情感上温暖的人。然而,真正能够在婚姻中保持情感温暖的夫妻并不多。据一项不完全统计,因夫妻双方无法沟通、感情冷漠导致离婚的占六成左右,一直非常幸福的夫妻不到1/3。

     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离婚率就一路走高。但更重要的是,剩下那些没有离婚的家庭有很大比例的夫妻貌合神离,过得并不幸福。

     本文作者:徐林芬(哈佛大学访问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国际认证催眠治疗师,NLP执行师&教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她曾为高校讲师、《家庭教育》杂志编辑,在一新加坡驻广州社工机构担任过督导。接受过萨提亚家庭系统治疗,家庭系统排列、精神分析、叙事治疗等多种心理学流派培训与督导。除了系统的学院派心理学理论学习,还赴印度、尼泊尔参加修习静心与内观禅修。

     著有心理学长篇小说《静等花开》,深受读者喜爱,许多读者反馈从她的书中读到自己,并从朴实无化的文字中得到疗愈。

    

     中国人维系婚姻考虑更多的是情感以外的因素,如面子,财产,孩子等,西方人则更重视个人情感的需求。但这并不是说他们不注重家庭,而是当他们发现两个人性格不合或者彼此不再相爱,他们会选择遵从自己的心选择分开,而不是因各种外在物质维持婚姻,所以即使他们家庭意识强烈,离婚率也依然很高。如果融合两种文化中的优点,创造一种既重视情感建设又保障个人自由的方式则需以适当的个人牺牲为代价。因为,适当的隐忍、受苦,不仅对于维系关系很重要,对于个人幸福也是必须的,完全地自由和绝对地幸福是不存在的。

     现代人落入维系婚姻难,没有婚姻也难的境地。作为一名资深的心理学教育工作者,我透过从自身体验和大量生命样本中不断地总结出了影响婚姻幸福的元素,找到了婚姻永久的秘诀。

    

     你在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对孩子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谈家风,他强调家风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家教建设、家风建设”。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心灵的归宿。唯有好的家风才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否则将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老子说,越是宣传提倡的东西,越说明它是最缺乏的东西。老子深刻独到的见解正是反映出当下家风建设的迫切需求。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由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和氛围营造的,犹如一种磁场被人们深深地感受到,让人发自内心地服从和遵守。家风好坏直接导致家庭教育的质量,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最直接的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影响孩子的是非观,价值取向等。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无疑,良好的家风是融在家庭成员血脉中的传承基因。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要认为只有你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孩子。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除了家风,校园教育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现代学校的教育偏向于知识的收集,信息的累积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频繁统考、统测及各种模拟考,“题海战”使学生成了解题的机器,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常常处于一种精神压抑的状态,甚至产生厌学态度,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也给家庭带来痛苦。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走“正常”的成长道路,无法承受孩子“与众不同”的心理压力,所以从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出适应其心智成长的方案,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各种技能和特长,并且不过问孩子的意愿。这是颠倒顺序的教育理念。

    

     学习首先要先学做人。

     《论语》开篇讲道: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幼年时先学习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少年时习文阅读;青年时学如何优生优育、家庭幸福;人到中年,学习养生之道;老年之后,学会放下心态,安享晚年。

     如果学校教育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课本知识和生存技能,将生命意义的教育和生活智慧的教育置于不顾,可谓是顾此失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同时我们也不要盲目地崇拜国外教育,舍本逐末地从西方寻找药方,其实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家庭教育精华,我们要回归本土文化,从根本上引发孩子的人性,这样学校和社会才能对其进行相关正确的知识技能教育。

    

     幸福无关贫穷或者富裕,假如你不曾快乐过,即使拥有再多钞票也只是徒劳。

     一位在美国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的高材生,回国后却一直躲在家中不出门,不工作也不与人交流,连生活都要家人照料;

     一位经济学博士,其在事业上取得傲人的成就,却因学习上一直名列前茅的孩子上了中学后,突然宣布要辍学在家,并拒绝见任何人而陷入痛苦的深渊;

     一个童年深受家庭破裂之苦的女生,人生最大的追求是拥有一个稳定幸福的家庭,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嫁给一个被认为顾家的“好男人”,她一结婚就努力学习、成长,以为这样就可以确保幸福永久,可到头却又莫名其妙地亲自拆散了家庭;

     这些人学历较高,家境富裕,也有获得了一定的社会价值,然而,却无法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这与前段时间的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中呈现的有矛盾的家庭现状有相似之处。人们物质丰富,却很难满足精神需求,这样的结果是人们所期待的吗?答案肯定不是,幸福快乐应该比成就更重要。

     正如文学家史蒂文生曾说:“未得快乐的人,一无所有。”

    

    

    

    

     点击文字查看徐林芬的其他文章:

    


     · 你再哭,我就把你一个人丢在这里!

     · 这也是心理咨询师的一个坑洞

     · 难以启齿的性爱,是否影响了你的生活?

     · 《我的前半生》结束了,唐晶和子君的下半生要怎么扳回这一局?

     · 你会是《我的前半生》中的谁?

     · 该内求还是外烁?

     · 当我遇见一个人(1、智者):徐林芬 | 《静等花开》长篇小说作者

     · 【抑郁】我们是怎么离自己的感受越来越远的

     · 赢在分数线,却输掉整个人生

     · 所谓的灵魂伴侣,不应该只是出现在电视剧里

     · 你从来没有研究过,就断定是迷信,到底谁才是迷信的态度

     · 跟你说个秘密,不怕你先知道

     · 有些事情不能等

     · 如何变创伤为生命礼物

     · 如果孩子不是期望的样子,父母该怎么办?

    

    

    

     专注于心灵疗愈和成长

     分享健康、快乐、富足的生活方式

    

    微信号:xinlingzhiliao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互动~

    

    

     —— 联系我们 ——

     心灵热线:400-880-5265

     沈老师微信号:18158537132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心灵治疗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