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活得那么压抑,是因为总在控制情绪
2017/9/28 16:29:26 心灵治疗师

    

     有温度 有深度 有鲜度

     只等你来关注

    

     真正的情绪管理,绝不是一味地控制和压抑。就像一条河,你建起高大的堤岸,或许能挡一时的水流,却终究会越积越多,泛滥成灾。只有用疏导管理的方法,才能最终让水变成能量,为你所用。

     by 圈姐

     你活得那么压抑,是因为总在控制情绪

     作者:晚妆 插图:ErosLauYo

    

     活得压抑,是因为总在控制情绪

     “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再这样下去我一定会崩溃的。”昨天半夜,朋友小A忽然打电话给我。

     原因是她前段时间意外流产,老公倒是安慰她没事,婆婆却天天在她耳边念叨,说她没用,连个孩子都保不住。

     她一时没忍住,就朝婆婆吼了一句:“你以为是我想的吗?你是不是要逼死我才开心!”然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大半宿。

     这姑娘是我高中时就认识的。因为从小父母关系不好,三天两头吵架,导致她很害怕与人起冲突。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是能让就让,能忍就忍。

     这样的性子,却偏偏遇上了一个强硬的婆婆。结婚前和老公说好家务平摊,结婚后,婆婆一看到自己儿子在洗碗,就马上拉下了脸,明着暗着说她不懂事,她想着老公工作确实辛苦,就决定忍了,从此包揽家务;

    

     婆婆口味重,但凡她有菜做得清淡,就说没有胃口,她忍了;婆婆嫌她乱花钱,不让她买新衣服,她也忍了;婆婆不喜欢宠物,经常用脚踹她养了三年的狗,她偷偷哭了好几晚,亲手把狗送给了朋友……

     她一次次地在心里告诉自己:都是一家人,吵吵闹闹像什么话?事情忍忍就过去了,过去就好了。

     可最终结果却是,那些无处诉说的委屈,那些无处发泄的愤怒,无时无刻不像一团火焰,在不断煎熬着她的内心。

     越是拼命控制,越是觉得生活压抑,仿佛一切都没有意义。

     那种感觉,就像是自己变成了一个气球,明知道将近极限,却还是不断地往里面打气,直到最后“砰”的一声爆炸。整个人充满了疲倦、无力和绝望。

    

     高昂的情绪劳动,是你没有看到的代价

     你有没有经历过以下这些或者类似的体验?

     面对无理取闹的客户,明明不是你的错,却还得赔笑道歉,乖乖按他的要求做。一天结束回家,只觉得累成了一条死狗;

     面对怎么说也不听的孩子,你深知自己不该发火,于是一忍再忍,忍成忍者神龟,感觉比把家里全部打扫一遍还要累;

     受了伤的自己,在黑夜里一次次哭泣,却还是微笑示人,强装坚强。回家躺在床上,只觉得白天的笑容榨干了自己所有的精力。

     为什么控制情绪这样看起来没有任何体力消耗的事情,会让一个人感到如此累呢?因为我们都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精神和心力上的消耗。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社会学家 ArlieRussell Hochschild 曾提出一个“情绪劳动”的概念,即个体必须根据情感规则,来调整外在行为表达甚至内在情绪感受。

     并认为这是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外,另一项同样艰辛的付出。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做,但其实已经消耗了很多能量,是一种看不见的代价。

     心理学上将情绪分解成了两个维度,即情绪感受和情绪表达,前者是指你内心真实的感受,后者则是你表现出来的情绪。两者差别越大,你“情绪劳动”的消耗量也就越大。

     就像往常面对婆婆无理取闹时的小A,她的真实情绪是委屈和愤怒,但表现在老公和婆婆面前的,却是愉快接受。

     于是,一次次的强颜欢笑,一次次的情绪积压,就逐渐将她的精力全部透支了。

    

     情绪不能控制,只能疏导

     这些年,情绪管理的话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很多人都在高呼:“你能控制情绪,才能控制人生”“真正的高情商,就是能控制情绪”……仿佛压抑负面情绪,让自己没有脾气才是最正确的。

     但事实上,情绪是无法控制的,很多人能控制的,只不过是一时的表情和行动而已。至于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和之后衍生出的其他感受,则并没有得到看见和处理。

     在心理学中,情绪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生情绪,另一种是次生情绪。

     根据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的解释,原生情绪即是事件发生时最初产生的、最自然的感受,往往很短暂,并有它所服务的目的;

     而派生情绪即是为了逃避原生情绪而发展出的种种感受,带着压抑的病态表现,会更加夸张,更加难以处理。

    

     就像有的男生失恋后,原生情绪是失望和悲伤,但压抑之后就会变成对前女友,甚至是所有女性的愤怒和敌意;

     有的女生喜欢在爱情里查手机,不给看就发脾气,原生情绪其实是恐惧,因为恐惧无法表达,就会出现愤怒这一派生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忍忍就过去了,结果非但原生情绪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反而还滋生了更加糟糕的次生情绪,最终多种情形混杂,形成心理学上所谓的“泛化焦虑症”。

     而一旦到这一步,再想要从头清理,又谈何容易?

     情绪就像是一条河,你建起高大的堤岸,或许能挡一时的水流,却终究会越积越多,泛滥成灾。只有用疏导管理的方法,才能最终让水变成能量,为你所用。

     所以,真正高级的情绪管理,从来不是控制,而是去看见、去疏导、去化解。让情绪自然流淌,我却不受影响。

    

     作者:晚妆,出处:心灵的圈子(ID:xinquanzi520),最专业、最具影响力的身心灵成长平台,我们与你,从“心”开启,最美妙的活法。

    

     专注于心灵疗愈和成长

     分享健康、快乐、富足的生活方式

    

    微信号:xinlingzhiliao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互动~

    

    

     —— 联系我们 ——

     心灵热线:400-880-5265

     沈老师微信号:18158537132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心灵治疗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