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摆脱父母的“爱”,我拉黑了他们
2018/2/5 15:28:35 心灵治疗师


1月29日,微博上由人民日报发文的一篇名为《留美学生写万字长文数落父母“过渡关爱”,12年春节不归》的文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小编先在此处还原一下事情原委:
一个笔名为“秋岸”的80后留美学生向记者投递了一封足有15000余字的长信,信中记录了他从小到大,再到美国研究生毕业前后,和父母的种种矛盾以及对他们的控诉等。行文间,言辞激烈。
他之所以将此文发出来,一方面是给已经为人父母的或者即将为人父母的人一些参考,说明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另一方面,他也想知道在伤害发生后可以做些什么。
秋岸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父母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从小成绩优异,生活在环境单纯的大院里,无忧无虑,北大毕业,而后留学美国。在旁人看来,他的生活是人人羡慕向往的。
然而,事实是他自美国留学后,从2005年开始再也没有回家过过春节。2012年更以一封长长的决裂信作为和父母最后的关系通牒,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与“家”告别。
促使秋岸做出这种在人们看来大逆不道的行为的诱因是他认为父母对他“肆意操控”,过度的关爱让他没有树立足够的自信,社能能力差,甚至出现很多性格缺陷,让他缺失了作为一个独立人格该有的样子。为了摆脱这种爱,他决定远离父母。
他说:“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的父母真的是出类拔萃的典范。”
作者简介:墨卡卡
本文转自“海恩文化”原创文章
关注海恩文化(ID:lovehaien)
更多精彩内容~
在帖子的评论下方,观点两极化。
一种认为,即使父母有问题,多数还是自己的问题,把这个锅甩给父母实为大不孝;
另一种则认为,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深远,父母的爱要有分寸,爱冷漠或者爱过度都会给孩子造成人格缺陷。
无论站哪一方,问题显而易见。即:原生家庭对我们的成长是否有影响?影响有多深远?
心理学研究早就表明:早期生活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个人生活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幸福。

一、生活圈子的控制,让我的社交能力被限制
秋岸说,他从上学到高中,大学,都在父母的“监控”下生活的。父母喜欢把他关在屋子里,按照他们的喜好帮他包办好所有事情。
即使是出国了,他们还是托熟人帮忙照顾自己,从学业到生活琐事,事无巨细,让他觉得自己像是被父母操纵了一样。
在父母看来,他们之所以限制他的生活空间,替他包办事情,都是为他好,起码是为了给他提供一个纯洁的环境,他们害怕秋岸被外面的社会带坏。
甚至会不停地以事实证明外面的社会很“精彩”。
而秋岸则说,正是因为这一单纯封闭的生活环境,导致他毫无任何自己的社交空间,社交能力从小就极差。
哪怕北大毕业后,进入了生物科技园工作,还是内向、敏感、不善交际,不懂得该如何与人相处。

这一点是大多数父母都会犯的错误,因为无论是以“孩子还不懂”为理由帮他做决定,还是为了多了解孩子的世界,偷看孩子日记等行为,都会被他们冠上一个“为你好”的头衔,这个头衔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顺从父母,会违背自己的内心,反抗,会被认为不懂事。
当这种隐忍压抑的情绪得不到释放,积压久了,就会对父母产生怨恨。
每个人的的成长阶段,都必须自己去面对。无论是孩童时期对世界的好奇,还是进入青春期的躁动和不安。
世界是孩子们的,他们有权利去探索未知,而不是给他们套上爱的枷锁,那样他们将永远失去探索世界的能力。
这个世界,或许糟糕透了,但也可能精彩极了。
不去探索,怎么知道在孩子的眼中,它是怎样的呢?

二、从未得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励
秋岸从小被父母照顾的衣食无忧,最基本的生活小事打鸡蛋都不会,遭到同学的嘲讽,甚至在外人面前,或者和同学有了矛盾,父母从未给过他相应的“面子”支持和保护,让他多次感觉很难堪。
当他和父母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父亲却认为外面的世界就这样,你必须学会和任何人相处。
在这种情况下,秋岸对自己的父母逐渐失去希望,变得自卑,最终决定出国。并于2012年以一封长信与父母决裂。
秋岸的情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常见。
父母对一些“小事”的不在意,任凭别人对自己孩子的嘲讽嘲笑,或者谴责。不问缘由的任其发展,并不会站出来保护孩子,只认为是孩子间的闹脾气,不懂事。
而实际上在孩子心里是受到了打击的,得不到来自家庭,来自父母的佑护,会有损孩子自信心和安全感的建立。

我们常犯的错误是,认为孩子还小,对一些事不理解,理所当然的认为就算讲了他们也不懂,所以从不把孩子的话放在心上。
然而自尊心是与生俱来的,就算他们不能完全理解,当自己的身体或精神受到侵犯的时候,父母给予的保护对孩子来说有很大的作用,会让他们觉得有安全感,有靠山。
注重孩子日常细碎小事的发生,父母及时进行沟通和帮助,而不是等事情埋下祸根有一天轰然爆发才引起注意。
在秋岸看来,当他把心理医生的测试报告传送给父母后,父母还是不以为然,尽管当下承认他们自身的错误,但一有机会就把责任重新推给他,压倒了他最后对父母期望的稻草。
从此拉黑父母,电话拉黑,短信不回,微信不上,彻底和父母失联。

秋岸的决绝,在父母看来完全不可思议,不理解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他们认为即使自己有责任,但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外面,有了问题多半也是自己的问题。
还说秋岸老是揪着过去不放,说来说去都是那些事。
当他父母看到万字长信时,也曾有所反思,抛开儿子自身性格中的缺陷,在支持和“求助”上确实忽略了他的感受。
只是一味的要求他与大家一样,以大原则要求他与人为善,却没意识到个体的不同。
对于他们之间的断绝分离,秋岸父母只能无奈的说,“我们在期待一个契机,给他时间和空间,期待着儿子能回归,重新与儿子建立亲密关系。”
“你走进,我不会反手推开你,家的大门永远为你而敞开。”

秋岸和他父母的事件其实在中国司空见惯,只是他被放大了而已。
父母的掌控,孩子的顺从,不得忤逆,如果忤逆就会被认为是不孝顺,是白眼狼,不懂得感恩。
但我们在情感和道德的绑架下,更应该看到的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不是父母用来完成自我梦想的工具。
而我们自古以来讲究的孝,不是用来绑架爱的,爱是相互的。
秋岸的做法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可能是最无奈的选择。
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样的人生,不敢妄加评论。我们要反省的是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如果发生了该怎么办?
中国家庭的教育模式是,父母在等子女感恩,子女在等父母道歉。
不沟通的亲情,互不理解的思维让这两代人的谈话迟迟不来,酿成了诸多悲剧。
我们与其去批判和谴责,不如引导和体谅,决裂并非最终选择,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对抗不如对话。

同时,为人父母者也该明白,孩子不是私有财产,就像风筝的线,攥得太紧,孩子会疼,风筝会断。
谁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谁都是无证驾驶,当我们看到这些家庭问题的显现,除了痛心疾首,还要未雨绸缪,别再让悲剧发生。
今生能做父母子女,是几世修来的缘分,别让不知分寸的爱毁了这份美好。
家庭教育,从现在学起,拿证上路,让你的家庭教育顺风顺水。
杭州海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专注心理健康咨询和家庭教育多年,帮助数万家庭修复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让家庭重新收获幸福。
在家庭教育这条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文 | 石智玲;排版 | panpan;插图 | 来源于网络

-END-
公众服务号:lovehaien
咨询热线:400-880-5265(we are love)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心灵治疗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