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年薪百万”女孩口出狂言,刺痛了中国2.4亿单身男女
2022/3/17 心理说

     点上方蓝字关注 心理说

    

     心理说

     作者: 桌子先生来源: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01

     之前看到一个热搜,中国成年单身人数已经达到2.4亿了,这个数据让一众网友非常惊讶。

     2.4亿人单身,也就是说,差不多每5个成年人就有一个单身。其中90后是主力军,占到了总数据的47.68%。

     实际上,大龄未婚男女青年的现象,已经很严重了。 27以上的大龄女青年达到了恐怖的5200万,而北京以80万大龄女青年夺得全世界最多大龄女青年城市头衔。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从一个街头采访说起。 曾经有记者,在街头做了一个无差别采访,询问那些适婚的女性:男人在30岁之前,应该有多少存款? 一个女性回答说: “至少要100万吧。”

     记者说,100万是纯存款,会不会太高了? 而那个女生说,“没有呀,我觉得100万很正常。”

     还有一个女生说:“500万。”

     还加了一句,“这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吧。”

    

     另外一个女生说,需要500万,因为她身边的男人都是500万以上。

    

     当然,还有说一千万的,她说:“现在这个社会,怎么也得有个千万吧。”

    

     “那不最少的(得)要有一千万吗?”

    

     最让人心塞的是一个黄头发女性,她说:“如果一个男生30岁还没有80万存款的话,就很低能。”

     “低能”二字,攻击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我很好奇,这个说男人30岁之前没有80万存款就很低能的女生,她自己到底月薪多少? 看完女性采访,我们先别急着上头,再看看他们对男性的采访吧。 同样的问题,记者问街头的男性:女人30岁应该有多少存款? “100多万吧。”

    

     “起码得有个五六百万的样子吧。”

    

     “怎么也得有一两千万吧。”

    

     看完这些街头采访,我相信很多人心里应该对“为什么有这么多单身男女”心里有些数了。 “明明自己拿出来一万块钱都难,却觉得别人拿出100万不是什么难事”,这就是这个社会最讽刺的现状。 男人或者女人,在30岁之前存到100万,到底有多难? 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拿薪水的年纪是23岁,如果他在30岁之前存够100万的话,只有7年时间。 也就是说,他每一年都得存14万元,均摊到每个月得存1.2万元,这还是在不吃不喝,不用租房不用养家的“理想”情况下。 如果算上租房、缴税和各种开支,那么这个年轻人起码得在税前得月薪2.5万。 那么,一个年轻人在我国月薪2.5万的概率是多少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实际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近6亿人,在1000到6000元之间的有7.7亿,在6000到1万元之间的有0.6亿,在1万到10万之间的仅有0.2亿。 只要你月收入过5000元,你其实就“打败”95%的中国人了。

    

     看到了吗?在30岁之前能够存够100万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而要求自己的结婚对方必须有100万存款,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其实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女性在相亲,我们常常听到女性的择偶标准是这样: 希望对方是城市户口,三环以内有独立住房,年龄在28岁到35岁之间,本科以上学历,身高1米78左右,年收入25万左右,长相中等偏上...... 乍一看,这个标准好像不难吧,也是我们常说的“及格线”,但你不知道这个及格线到底有多难。 我们以成都为例。 成都常住人口2093万,适婚青年的男女比例大概为100:175,在成都的适婚男青年人数为120万左右,然后又要符合28岁到35岁之间的男性,大概只有40万。 有成都户口的是25%左右,三环内有独立住房的是15%左右,年收入达到25万的有25%,身高178以上的是30%,本科学历是50%左右,长相中等偏上的25%左右。(数据来源于抖音@发财树) 40万人,按照这样算下来,全成都满足这个要求的,大概只有200人。 而成都有11个区,这些人都散落在每个区的话,就18人。 作为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一辈子能不能遇到这个18人还是一个问题,更别说和他们结婚了。 有太多的人,天天刷着短视频,看着别人开豪车、住豪宅,这里旅游那里旅游,就以为自己就跟着整个世界就脱贫了,连看别人的标准都不一样,可是他忘了自己如果不工作,可能连房租都交不起。 网络只是虚幻的世界,根本不是真实的世界,如果自己被洗脑了,就成了悲剧的来源。

     02

     赚钱很艰难,没有谁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哪怕是超一线城市,高薪人士也根本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多。

     有人在北京街头做了一次月收入的采访,可以说十分真实了。

     她是护士,工作了10来年,黑白班颠倒,忙得马不停蹄,但月薪也就几千。

    

     她在机关单位工作了12年,主要做民政方面,每天要处理的事情也挺多,月收入4000元。

    

     他是停车场保安,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月薪45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对待工作一刻也不敢松懈。

    

     她是博士,没有自带光环,到了30岁的“而立之年”,在私企上班,月薪6000到8000元之间。

    

     这就是真实的世界,也是每一个为了生活压弯了脊梁的你我。

     所以,别说必须实现某种程度的财富自由,在30岁这个年纪,没车没房没存款才是常态。

     承认这一点什么好丢脸的。

     我们没有一生下来就在罗马的运气,只能用尽全力去触摸自己够得上的美好生活。

     03

     打开知乎,你会发现“人均年薪百万, 刚下飞机”;

     打开小红书,发现是“名媛”、“阔太”聚集地;

     打开短视频,更是人人有豪宅,人均法拉利;

     打开这些平台的评论,各种凡尔赛特别多,“坐标重庆,有100多万,4套房,2辆车,有稳定工作,没娃没老公......为啥感觉过得还挺拮据”……

    

     可怕的是,这些内容刷多了,平台就会不断地推荐相似的内容,轮番轰炸你原本的认知,让你以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这样。

     在社交媒体上有太多这样的论调:“月薪5000元一下的穷人怎么生活?”“我在北上广,日子太难过”……

     看多了,难免会焦虑和心浮气躁。

     还记得前阵子刷屏网络的“大学生挑战赛”吗?

     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是如何在一个月内“节衣缩食”,只花大几千或1万块的。

    

     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

     有的在“挑战”8000块花一个月时,仅仅四天就宣告失败,语气看似遗憾,其实是赤裸裸的炫耀。

    

     有的打着“降级消费”的噱头,“挑战”月消费控制在1万以内,越看越膈应人。

    

     甚至还有人声称,“我每个月只是饭钱就要一万多,三千我真的会死。”

    

     这些“降级消费”挑战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新的流量密码。

     可是作为我们普通人来说,看多了这样的内容,就会失去生活的重心,变得越来越焦虑。

     去年有个热搜:#六成大学生认为毕业10年会年入百万#

    

     实际上,这些大学生因为在网络上生活得太久了,已经不知道真实的人间是什么样了。

     换句话说,但凡多吃一颗凡间的花生米,也不至于醉成这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脑子被灌输进这样一个观念:

     “30岁前,一定要有车有房,如果没有,就是人生输家。”

     结果,我们的生活被焦虑团团围住,羞耻于被别人比下去。

     买车买房的需求,摆在了人生的第一位。

     毕竟,在“印象”中,就只有自己还没买房,被同龄人远远甩在后边……

     但事实是,我们在仰望别人在网上的“成功”时,早已失去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忘记了自己的活法,得不偿失。

     最可怕的是,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虑,而自己渐渐被这种焦虑给吞噬。

     04

     很想说一个毛泽东年轻时候的故事。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毛泽东年轻时也当过“北漂”,面对北京动辄几千一套的房价,他也无能为力。

     当时人们的平均工资也才十几块,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北大图书馆,月薪不过8块,别说买房了,租都费劲。

     天寒地冻,他就和七八人挤在破杂院的矮房子里,睡觉翻不了身。最冷的时候相互轮流换着穿一件厚棉袄,日子过得十分寒碜。

     那些大师和教授们,一个月的工资都是几百块,而毛泽东面对他们并不卑微,更不去攀附或者攀比。

     他不关心房价,更不会盘算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房,只在自己的时区里做最有价值的事:

     用读书抵抗焦虑,做调研精进自己,逛公园,结交名流,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并早早立下人生志向。

     有人说:

     无论你去查毛泽东什么时候的经历或者文章,你会发现他从来不怕焦虑。

     无论形势多么严峻,环境多么残酷,面对生死、重病、误解甚至是被批斗、被排挤,他都是一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心态。

     你去读他写的文章和诗词,无论何时何地,总是能感到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一股正气充盈的精神。

    

     这就是伟人和我们的区别。

     我们只需要在自己的时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何必去在乎焦虑不焦虑,何必去在乎别人过得怎么样。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属于自己的真实世界里,找到平衡和适合自己的节奏。

     不必羡慕谁,不必嫉妒谁,更不必被谁给影响,我们始终有自己的坐标和坚定的价值体系。

     最后,用一首我很喜欢的小诗结尾吧:

     纽约时间比加州早三个小时,但加州并没有变慢。

     有的人22岁就毕业了,但等了5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的人25岁就当上了CEO,却在50岁去世。

     也有人直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9岁。

     有些人依然单身,同时也有人结婚。

     世界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身边有些人看似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在你后面。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一样。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

     所以,放轻松。

     你没有落后。

     你没有领先。

     一切都准时,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你自己的时区里。

     —THE END—

    

     作者简介:桌子的生活观 ID:zzdshg,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著有畅销书《你只是假装很努力》、《我们终将与美好的一切相遇》....

     责任编辑:梦见羊

     历刘洲成官宣恋情,新女友评论炸了!网友: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惜她没有!

     史

     吊打汤唯,有恩胡歌,一场哭戏圈粉无数...她早该“扬名立万”了!文

     《金粉世家》的少爷小姐和鲁迅的相似之处:四个字章

     “百变小樱”遭大妈怒骂“洋鬼子”!穿成这样你浪给谁看?

    

     你点的每一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心理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