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时代,糊里又糊涂
2022/11/18 14:29:38 西坡原创

    

     文|西坡

     这几天一直有种失重的感觉,恍惚,怅然。我已经连续五天没做核酸了,仿佛占了便宜,嗓子又仿佛有点寂寞。就这样结束了?

     昨天读到:界面新闻注意到,连日来,石家庄市官方渠道和当地媒体鲜有发布疫情相关信息。石家庄日报自11月14日发布上述石家庄市疫情防控总指挥部办公室通告后,11月15日仅发布一整版《科学佩戴口罩》的公益广告,11月17日刊发一篇文化界人士创作抗疫画卷的简讯,此外再无刊登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

     从新闻上看,还没有结束,每天还在发布疫情数字。小区里的核酸亭,每天也仍有人排队自愿做核酸,应该是公交地铁和工作单位的要求。但稍懂数学的人都知道,大故事结束了,剩下的只是小章节了。

     你如果还不相信,我再来读段新闻:张伯礼院士17日表示,奥密克戎成为主流毒株后,一直在不断变异,它的致病力减弱,但传染性增强。他认为,奥密克戎难以彻底消灭,但希望越变毒性越低。

     从这几天的朋友圈来看,大家的心情也比较释然了,之前的压抑一扫而空。但是潮水退去也有一个过程,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还会看到一些熟悉的状况。如果期待一个标志性的节点,可能会失望,因为名词会长期保持一致,但是名词的定义会与时俱进。

     总之,我们会逐渐感到轻松,只是不排除会有局部的反复。但这种轻松感也不会持续太久,会有新的困扰,新的无奈,新的不可思议向我们袭来。

     时代就和人生一样,我们突然发现,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进入了一个漩涡。在漩涡里的时候,仿佛永远无法挣脱,于是痛苦,于是绝望,发誓等到离开漩涡,一定好好生活,珍惜美好的事物。

     又不知道怎么回事,漩涡就到了身后,先是不敢相信,继而庆幸、欣喜,劲头十足,接着日子又恢复往日的平庸模样。

     想象中的历史:一件大事接着一件大事,每一件事都有头有尾,有正派有反派,起承转合,跌宕起伏。

     真实的历史:千头万绪一起向前滚动,一件事突然膨胀起来,就成了时代的主流。一时间,所有的人都围绕这一件事旋转。但其他的事并没有消失,依然在自顾自地向前走。直到有一天,另一件事又膨胀起来,原来的主流就成了支流。

     近一点说,你有多久没见到关于996的讨论了?大学生找工作都成为难题的时候,就没人嫌弃996了。

     再远一点说,你有多久没看到过拆迁的新闻了?当房地产不景气的时候,拆迁也就闹不出新闻了。

     再再远一点,你知不知道反革命罪是什么时候从中国法律里消失的?答案是1997年。

     时代就是这样的,层层叠叠,虎头蛇尾,糊里又糊涂。

     重要的是,潮起又潮落,我们学到了什么,又变成了什么。

     没有大事的时候,我们等待大事发生,大事发生之后,我们等待大事结束。人生数十寒暑,等待几回就过去了。有时候,我们一边等待大事结束,一边又舍不得,因为空荡的内心一时还找不到其他的锚点。就好像嗓子被捅习惯了之后,竟忘了还有其他的用途。

     大浪淘沙,风流人物一茬接一茬,我来,我见,我没了,这不对吧。原文里的我征服呢?我们的歌里是这样唱的:就这样被你征服/切断了所有退路/我的心情是坚固/我的决定是糊涂……歌名叫《征服》,其实是被征服。

     我这两年思考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形势与人力。形势比人强,毋庸置疑,一次次验证不爽。但这并不是思考的终点,因为还有另外一面,就是人只能在形势里活。如果我们拥有无穷的寿命,就可以坐在那里,等待自己厌恶的事物消失。但我们都是有死的凡人。

     所以,要努力把时代变成自己的养料,而不是把自己变成时代的养料。

     梁启超抄过一本曾国藩语录,他在序言里说,曾国藩不是“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当时诸人中“称最钝拙”,但是能够实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与时代保持适当的距离,给自己留下生长的空间。宏大事物具有摄人魂魄的力量,如果你注视地太久,哪怕你是反对的,也会被它吞噬。等到眼里只剩下自己无力左右的大物件,人便会退化成只具有观看功能的被动角色,而人的本质是行动。有时我分不清楚,人们究竟是被时代折腾出了无力感,还是拿着自己的无力感去解释时代。时代可以糊涂,人不能。

     继续阅读一起往下出溜,一定万劫不复

     防止失联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西坡原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