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上当了
2024/3/31 西坡原创

    

     文|西坡

     闲来翻书,翻到胡宝国《将无同——中古史研究论文集》,无意间被一段话吸引:

     “我们通常认为,一个研究者应特别注意克服自己的弱点。因为你的优势不用管它也会发挥作用,而弱点如果不被克服就会妨碍进步。这个认识看似合理,其实是有些问题的。经验告诉我们,人能克服的弱点其实都是比较次要的,真正严重的、致命的弱点往往是无法克服的。陈寅恪先生是如此,田馀庆先生也是如此。杰出的学者并不是没有弱点,他们也不是因为克服了弱点才变得杰出。他们之所以有杰出贡献,只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陈寅恪先生是成功的,田馀庆先生也是成功的。”

     这个观点与我近年来的体会正相吻合。我认为其适用领域,并不限于历史研究或者什么研究,假使你对做学问毫无兴趣,对陈寅恪、田馀庆这两个名字一无所知,你也可以从这段话中获得启发。

     我们做一下延伸和演绎,责任当然是我来负。

     我们从小便被教育,每个人身上都是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优点,同时要克服自己的缺点。每当我们遇到挫折,遭遇瓶颈,总会有人苦口婆心地告诫我们,这暴露了你什么什么样的缺点,如果不克服掉,你绝对无法迎来人生的春天。很多时候,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

     遇到问题,分析自己的缺点,然后绞尽脑汁克服自己的缺点。这是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也是我自己过去的思维模式。

     但是我在过去几年进行反思、调整的过程中,遇到一个无解的BUG。我发现,哪怕我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短板,我没有工具来克服它。短板之所以为短板,就是你命里缺的东西,而不是说你一直都有这个技能,但你忘了激活了。没这好事,我们要真的某种技能,早就发现并且使用了,谁都不舍得浪费。好比说你有音乐天赋,即便家里没条件买钢琴,你也肯定很早就在同龄人中表现出会唱歌什么的。其他技能也大抵如是,不可能七老八十突然发现原来我是个数学天才,只是一直没想着补这块短板。

     也就是说,对一个三四十岁的人来说,你的长板和短板基本都明确了,你自己知道,你周围人也知道。你用尽余生的全部精力,也不可能把短板补上了。

     这不等于说你的人生就封死了。大器晚成是可能的。但大器晚成是机缘的问题,不是说一个人年轻时脑子不灵光,老了老了突然开窍了。人的智力能保持不要太大幅度衰退就很不容易了,不要异想天开。

     认识到这一点至关重要。就像胡老师说的,人不可能通过克服弱点而杰出,而只会通过发挥优势而杰出。所以如果一个人把太多精力和时间用来克服自己的缺点,那么即便有点效果,也远远弥补不了由于未能充分发挥长板而造成的潜在损失。

     不妨回头去看看自己已经取得的那些成就,每一项达成的时候,都是伴随着那些熟悉的缺点在自己身上的。那个时候我们为什么不想着克服缺点呢?因为顺风顺水。等到逆风逆水的时候,我们开始琢磨自己的缺点了,可是走不动道真的是因为缺点存在吗?更大的可能是,时势变了,我们的长板不能像以前一样发挥作用了。那么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就不是克服缺点,而是寻找新的领域去释放自己的既有优势。

     古希腊那个神殿上有一句著名的话:“人啊,认识你自己。”我们得思考一下,为什么是认识你自己,而不是“人啊,改造你自己”。

     人是被造物,是无法修改自己的代码的。当然,认识自己也包括认识自己的缺点,但更要认识到人的缺点和优点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卡住一面,另外一面也转不动了。只有当缺点有可能造成致命威胁时,我们才需要予以特别的注意。日常的时候,知道它就行了。

     当你不再想着克服自己的缺点时,也就不会再想着克服别人的缺点,你想的是,设定什么样的规则让大家可以共处与合作,发挥最大的能量,创造最大的价值。假如大家互相盯着缺点,最后只会变成井底里互相看不顺眼的青蛙,都觉得对方挡住了自己的青云之路。

     继续阅读等待大事发生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西坡原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