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的诊断和管理:NICE指南更新概要
2015/11/11 心领神荟

     约有2.8%的13岁以下儿童及5.6%的13~18岁青少年受到抑郁的影响

     建议

     NICE指南推荐建立在对获得的临床证据进行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并对成本效益进行了仔细的考量。如果可获得的证据很少,指南则基于编写组成员(GDG)的临床经验和良好临床实践。证据的等级用方括号里的斜体字标出。

     评估和检查

     ● 评估抑郁的儿童或青少年时,通常应考虑可能的合并症,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社会、教育和家庭背景,并记录在患者注意事项中。这些信息中应包括患者与其他家庭成员、患者与其朋友和同龄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质量。【根据2005年GDG的经验和意见】

     ● 基层医疗、学校及其他相关社区单位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应接受训练,以便检查抑郁症状,评估可能有抑郁风险的儿童和青少年。训练应包括对近期和曾经心理危险因素的评估,例如年龄;性别;家庭不和;遭受欺辱;躯体、性或情感虐待;伴发疾病,包括药物和酒精滥用;以及父母抑郁的病史。还应了解单一损失事件的自然病程,多种危险因素的重要性,民族文化因素,以及已知与抑郁和其他健康问题相关的高危因素,例如无家可归、难民身份以及住在福利机构。【根据2005年GDG的经验和意见】

     ● 评估儿童或青少年抑郁的过程中,坚持直接询问患者及其父母或照顾者有关儿童或青少年的饮酒及用药情况、任何被欺辱或虐待经历、自残以及自杀观念。为有此类情况的青少年提供机会私下讨论这些问题。【根据2005年GDG的经验和意见】

     ● 如果抑郁儿童或青少年存在明显的自残行为,应遵照之前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NICE指南立即处理

     克服障碍

     原有的2005年指南建议,只在尝试心理治疗无效时使用抗抑郁药。主要的改变在于临床医生现在应考虑对中度到重度抑郁的青少年同时使用抗抑郁药和心理治疗。执行的障碍可能在于克服对青少年使用抗抑郁药安全性的担忧(有关自杀的想法)。然而,委员会回顾的证据并未显示与仅接受心理治疗的青少年相比,联用抗抑郁药和心理治疗的青少年其自杀观念的增加,但却显示联合治疗有明显效果。遗憾地是,尽管早先的NICE指南关注对此曾有关注,英国仍存在难以得到心理治疗的情况。

     ——————————————

     有关指南的更多信息

     经过监督审读,确定对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优选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关于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的指南进行更新,该过程为检查NICE指南以确定是否存在可能影响目前建议的新证据。在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与心理治疗联合使用方面发现了新证据。对证据进行了审读,并仅对指南的这些部分做了更新。

     方法

     该次更新根据2012年NICE指南手册中制定的方法实施(www.nice.org.uk/article/pm6/chapter/1%20introduction),过程中的偏差遵循2013试点项目指南更新的临时过程和方法指导中写明的(www. nice. org. uk/article/pmg17/chapter/1%20purpose)。

     委员会由13名常委和5名主题特定成员构成。常委包括业外人士、临床医师(包括一名全科医师)、研究人员以及不具有所更新主题的专业知识或经验的专员。主题特定成员包括1名具有儿童及青少年抑郁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业外人士、1名儿童及青少年医疗服务护士、1名儿童心理治疗师、1名儿童精神科医生以及1名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人员/临床心理学家。有关心理治疗的选择,抗抑郁药治疗与心理治疗联合使用的3个问题,进行了临床和卫生经济学证据的系统回顾。使用建议的评级、评估、制定以及评价(GRADE)工作组指定的方法评价临床证据的质量7。利益相关者应邀对指南的草拟版本发表意见,并且指南更新的最终版本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NICE已编制了4个不同版本的指南:2005年完整版的增编详述了已更新建议的证据;途径;被称为“NICE指南”的版本,总结了这些建议,包括那些已经更新的;以及针对患者及公众的版本(www. nice.org.uk/guidance/CG28/InformationForPublic)。全部4个版本均可在NICE网站上获得(www.nice.org.uk/guidance/CG28)。

     参考文献:

     1 Costello EJ, Erkanli A, Angold A. ls there an epidemic of child or adolescent depression?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2006;47;1263-71.

     2 Fergusson DM, Woodward LJ.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and social role outcomes of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Arch Gen Psychiatry 2002;59:225-31.

     3 Fergusson DM, Boden JM, Horwood LJ. Recurrence of major depression in adolescence and early adulthood, and late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and economic outcomes. Br J Psychiatry 2007;191;3352.

     4 Harrington R. Depression, suicide and deliberate self-harm adolescence. Br Med Bull 2001 ;57 ;47-60.

     5 National lnstitute for ll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Depression in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l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in primary, community and secondary care.(Clinical guideline 28.) 2015. www. nice. org. uk/guidance/cg28.

     6 National l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Self harm: the short-term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management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elf-har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care.(Clinical guideline 16.) 2004. www.nice.org.uk/guidance/cg16.

     7 Guyatt GH, Oxman AD, Schunemann HJ, Tugwell P, Knottnerus A. GRADE guidelines: a new series of articles in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J Clin Epidemiol 2011;64;380-2.

     文转载自医脉通精神科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心领神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