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理“减重”,才能撞上幸福
2016/7/11 心领神荟
如何才能减压

(美)施兰德(美)迪瓦恩著 周芳芳译
中信出版社出版
不经意间,“压力山大”成了流行语。压力似乎无处不在,内在的“需要”、外在的“改变”都成了压力的来源。在《哈佛减压课》(中信出版社)中,医学博士约瑟夫·施兰德和作家利·迪瓦恩根据最新的权威研究成果,详细解读了压力,并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压力、缓解压力,化压力为动力。
人一生60%~90%的疾病都与压力处理不当有关。比如,神经系统会受到悲观情绪影响,向肾上腺发出信号,释放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并由此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医学研究还表明,消极地应对压力还会影响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男性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和女性的月经状况。
压力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哈佛减压课》一书中,施兰德和迪瓦恩将压力分为来自家庭的、来自工作的和来自学校的三种。
他们认为,压力不仅具有传染性,还可引起人们的“退行”——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某些人有了压力不会用愤怒来发泄,而是选择退缩。他们把自己和那些会给他们带来压力的人、地点以及情景隔离开来。”
做人,有压力其实是正常的现象。遭遇压力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坦然承受并战胜它,关键看我们自己怎么来看待它,从哪个角度或立场来分析它。如果我们积极面对,适当的压力对人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由于人的天性的好强与自尊,还使得压力成为人奋起直追的动力源泉。但是,当面临来自工作、生活、健康及与人际关系的压力时,“如果我们觉得不幸,可能会永远不幸”。一如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所说,“人类不是被问题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所困扰。”所以,要有意识地用“理性信念”替代“非理性信念”,最大限度规避“压力陷阱”。比如,多看“得”少管“失”;平衡生活,实现压力最小化。
还有一种压力是我们自找的,比如要上名牌大学,要找既有钱又体面的工作等。如果把压力比作“货物”,严重超载的“货物”会压翻心理的“马车”。所以,要正确地认识压力,有一颗豁达的心,给心灵多一点空间。
在《哈佛减压课》中,施兰德和迪瓦恩用了大量的篇幅和我们分享“减压”的方式。比如“冥想”,这是一种“浑然忘我”的境界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往往会感觉不到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能以极高的效率完成手中的任务,并且产生充实的感觉,“几个世纪以来冥想被认为具有减轻压力的作用。冥想的目标是获得一种宁静的意识状态,使思维更清晰,注意力更集中”。
当然,“减压”没有标准统一的方式,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减压方式。工作之余散散步,或找点闲暇时间沉默静思,抑或听音乐,都是缓解压力的好方法。在西方国家,还盛行着一种新奇的、有趣的解压方式。比如,摔盘子泄愤、假想一个愤怒对象对他拳打脚踢等等。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选择合适的“减压”方式。
怎样“撞”上幸福

丹尼尔·吉尔伯特 著 张岩 时宏 译
中信出版社出版
人活着,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幸福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Gilbert)认为,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可以预见未来,因此,人类也就有了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幸福感,并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控制未来(并有把握让自己期望的未来实现),这就是幸福感的来源。作为资深的“幸福”研究专家,吉尔伯特关于幸福的每一个观点都是基于相关的科学研究结果或数据,绝少个人经验的一面之词。
约翰·穆勒说过,“不满足的人比满足的猪幸福,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满足的傻瓜幸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不满足”的人有更高的、更丰富的精神追求,而这种精神追求又是从想象的思考中产生。“我们日常思考中有12%的内容是同未来相关的。换言之,每8小时的思考中,就有1小时是关于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一如吉尔伯特在《撞上幸福》中所言,人类头脑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想象物体和情景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我们能够思考未来。说得更通俗点,就是“每个人都是被自己关于幸福的愿景所驱动着,我们今天关于幸福的每一个行动、每一个选择和每一个决定,都源于在想象中这些行动的结果能让我们更幸福”。
我们没有得到幸福,是因为我们所在意的是某种经历的结果。如果欲壑难填,欲望就会不断地吞噬着灵魂和幸福。
在《撞上幸福》一书中,吉尔伯特列举了大量实验,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幸福基础值”,生活中的成就与挫折,往往只是短暂地改变我们的幸福水平,因为我们很快就会回归自己的“幸福基础值”。
书中,丹尼尔·吉尔伯特用大量涉及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实验证明,人的认知与理解通常都存在结构性偏差,导致记忆、印象与观念偏差,我们一心追求的,如更多的金钱、更大的豪宅或更炫的车,事实上并不会带给我们所期望的那种快乐,这就是所谓的“预期偏差”。在所有事情上我们都可能判断错误,都有可能被自己的感觉所误导。丹尼尔·吉尔伯特的终极目的是寻找让幸福最大化的方法,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能摆脱痛苦和心碎的体验。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心领神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