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常见精神疾病及家庭支持
2017/5/9 心领神荟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身体机能的衰退,再加上生活中的诱发因素(如退休、抚养第三代等),老年人中抑郁、焦虑、失眠的情况相当多。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老年精神健康,帮助您了解老年期心理特点,预防常见的老年期精神疾病,帮助家人支持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老年期心理特点

     如今,上海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比较高,户籍人口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1.6%。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衰老是不可回避的。除了身体功能的变化之外,老年期的心理活动也有着自身的特点:

    

     情绪体验改变:老年人更愿意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波动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平静;根据调查,23.4%的老年人情绪不稳易怒,特别是有高血压的患者。

     性格:老年人性格较为保守、固执;有些老人变得主观、敏感、多疑甚至冷漠,这些变化可能与疾病有关。

     智能:老年人更多依靠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来判断和解决问题,但接受各方面新信息的能力有一定下降。

     记忆力:记忆保存效果变差;近期听到的信息很快忘记;远期记忆(对既往事情的记忆)好。

     人际: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有亲密而忠诚的关系。

     老年人常见的精神疾病

     随着机体老化很多躯体疾病随之而来,老年朋友们会有很多对躯体健康的担忧和负性情绪,因此老年期的精神疾病往往被掩盖在躯体症状之下,不容易被及时发现和重视。对此老年朋友们需要特别注意,了解一下常见的老年精神疾病:

     老年抑郁症和焦虑症

     抑郁情绪及表现

     人有七情六欲,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属于正常的情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去感知、识别和自我管理。人生免不了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等情绪波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调查显示大约60%-70%的成年人在一生中会经历程度不同的抑郁情绪,其主要表现包括:

     情绪:感到悲伤、内疚、麻木、容易激动,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认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感到失望、无助、不知道新的一天该怎么办,优柔寡断、自责、自我评价过低,有时想到自杀,只关注自己,对外界失去兴趣。

     行为:哭泣,懒散,行动迟缓,社会交往方面表现出退缩,暴食、自伤甚至自杀等损害自身的行为。

     动机:对工作或业余爱好丧失兴趣,性欲下降,不愿外出,不愿与人交往。

     躯体功能:精力下降,睡眠紊乱,食欲改变,感到自己身体方面有病。

    

     焦虑情绪及表现

     焦虑是人类的一种常见情绪,适度焦虑是正常的,但过度而持久的焦虑就会带来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了。

     焦虑情绪的具体表现包括:思绪纷乱、不能控制思想、注意力分散、思考困难、缺少客观性等,还存在认知歪曲,甚至于导致恐惧感;焦虑会让人变得急躁、不耐烦、神经紧张、恐惧、容易激动;还可能会出现紧张性呆滞,想要逃跑或回避,语言不流利,坐立不安,换气过度等。更糟糕的是,一旦我们注意到我们焦虑了,自己会更焦虑。我们会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支持我们的焦虑。当焦虑反应被解释为严重的生理或心理错乱的信号,会唤醒新的焦虑。

     就医治疗及家庭支持

     我们认识了抑郁和焦虑情绪的表现,可参照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发现有相关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则要尽早到精神卫生机构进行规范治疗。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但由于老年人的代谢和解毒功能较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在药物治疗同时也可以辅以心理治疗和改善心理环境,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家人如何应对抑郁的老人

     理解老年人,不说教

     倾听,支持,陪伴

     鼓励老年人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

     家人如何应对焦虑的老人

     尝试让老人转移注意力

     让老人学会自我放松技术

     鼓励老人掌握自己的办法应对焦虑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中,每20人里就有1个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患者。老年痴呆症是因大脑神经细胞病变而引致的大脑功能衰退,是一种长期退化疾病。患者早期表现为记忆衰退、性格改变,进而发展为交流困难、行为障碍、生活能力丧失等全面性的痴呆表现。阿尔茨海默病应早发现、早治疗,治疗的主要对策为改善尚存的功能,从而达到延缓痴呆进展、延长生命的目的。

     老年偏执症

     老年期的偏执,常常表现为敏感多疑,通常说的疑心病重,可以达到妄想的状态,有的伴有幻觉。当老年人出现幻觉妄想状态时,应尽快请精神科医生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帮助控制病情。家人日常也要多关注老人的生活起居,防止意外发生。

     老年疑病症

     疑病症以老年人较多见,主要表现为过分关注自己的健康,总觉得自己浑身不舒服,或深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疾病。他们往往会反复就医检查,即使医生告诉其并无什么疾病时,他们却仍不愿意接受。疑病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坚持多种形式治疗,才能收到效果。

    

     家人如何应对疑病的老人

     充分理解他们的痛苦

     不能让患者过多的依赖他人。过度的依赖会使老人增加失败感与无力感。

     尽量说服老人停止不必要的检查

     帮助老人转移注意力,鼓励老人自己做一些事情,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循序渐进的进行暗示,如让患者进行慢走或身体锻炼,每次予以耐心的鼓励,让老人发觉自己的身体在好转中

    

    

     您可以:

     1、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2、点击菜单查看更多实用内容

     3、发送下列关键词获取更多信息

     >>>>抑郁:了解抑郁症及抑郁情绪>>>>

     焦虑:了解焦虑症及焦虑情绪

     >>>>

     分裂:了解精神分裂症相关信息

     >>>>

     心身:了解心身健康及心身疾病

     >>>>

     康复:了解精神疾病康复信息

     >>>>

     儿童:了解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

     >>>>

     自杀:了解自杀预防相关信息

     >>>>

     戒毒:了解毒品及戒毒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绿丝带

     凡本微信平台标注“原创”的作品均经作者授权首发,合法拥有版权,欢迎各类媒体转载。如需另行编辑修改请联系绿丝带后台,未经授权不得用于除转载外的其他用途,违反本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心领神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