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家书|毛泽东称他是“最守纪律”的“党内圣人”
2019/9/20 22:00:00 学习小组
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习近平
今天的“初心家书”阅读的是罗荣桓致儿子罗东进的一封信,朗读者是来自河南郑州的组员毛利国。

罗东进,1939年生于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山东前夕,当时罗荣桓担任一一五师政委。从出生到1945年抗战胜利,他一直断断续续寄养在老乡家,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父辈对我们最大的影响和教育就是,千万不能成为‘八旗子弟’。”这种教育理念在1961年罗荣桓给罗东进写的这封信里也有体现:
决不能只是从书上找现成的答案
东进:
你八月四日来信收到,你所提出的问题,我简略答复如下:
理论学习必须联系实践,因为理论是来自实践,而又去指导实践,再为实践所证实,所补充。如果理论离开实践,就会成为空谈,成为死的东西。学毛主席的著作,亦不要只满足一些现成的语句或条文,最重要的是了解其实质与精神。所谓带着问题去学毛主席著作,决不能只是从书上找现成的答案。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事物是多样性的,因此也就不可能要求前人给我们写成万应药方。
你同同志们对问题的看法有些不一致,也是很自然的。个人看问题方法没有一致的基础——唯物辩证的基础,还缺乏实践生活。因此同志间互相交换意见,交换不同的看法,甚至必须经过争论,才会有可能求得一致。但不要在同志间无论对谁存在成见用事。
你在引用我的话“要依靠自己吃饭”,看在什么问题上讲的,那不是要把个人与集体存在对立的说法。干部子弟有些不争气,须要互相帮助改正自己,不要轻易给人戴上帽子“腐化”。大致上干部子弟中有特殊优越感,在同学中生活中表示突出,不艰苦朴素,应该劝导要保持革命的光荣传统。
对同志应是互相信任的,是互相听取不同的意见,决不能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人家,排斥人家意见。同志们有错误,不仅要批评,还着重在帮助改正。对基层组织干部,老干部,更应该虚心向他们学习。要经常记着毛主席的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你不要经常关心我的身体,我现在做一点工作,有时也在忙一阵,你妈妈的身体,也是无关重要的一些小毛病。你对个人问题的处理,要不忙于考虑,特别慎重。
罗荣桓
八月十四日
字迹潦草,你仔细看,因我久不写字,手发抖。

罗荣桓一贯重视党的纪律建设。他常对妻子林月琴说,要经常检查有没有违反制度,是不是多领了东西;还嘱咐妻子,有些制度规定该发的,也尽量自己解决,不要去麻烦组织;有些我们能够动手做的事情,就不要让工作人员做。
儿子罗东进和女儿罗南下上小学时,学校离家很远。有个周六学校放学晚了,家人派车去接了一次,罗荣桓发现后把全家叫到一起,严肃地对孩子们说:“这样不好,汽车是组织上给我工作用的,不是接送你们上学的,如果再不自觉就不好了,那样会害了你们自己。”
罗荣桓曾嘱托湖南衡阳铁路局局长:“衡阳是我的家乡。会有很多人想通过你上北京来找我。你要做工作,劝他们不要到北京来。不能让他们免费坐火车。”不出罗荣桓所料,果然有一些人打着罗荣桓亲戚的旗号,要求免费乘车进京,都被婉言拒绝了。毛泽东称他是“最守纪律”的“党内圣人”。

1963年12月16日,惊悉罗荣桓逝世的不幸消息,毛泽东沉痛地说:“这个同志有一个优点,很有原则性,对敌人狠;对同志有意见,背后少说,当面多说,不背地议论人,一生始终如一。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不容易。原则性强,对党忠诚。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作用。”
毛泽东亲自参加罗荣桓的追悼会,一句“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表达了对罗荣桓的信赖、依重和惋惜之情。
【上期评论】
初心家书|钱学森写在香烟纸上的求救信

组员也可以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在喜马拉雅FM上收听初心家书专辑。
来源/《红色家书》、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后期/喜马拉雅FM
编辑/鹤鸣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学习小组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