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家书 | 牺牲前,19岁的战士给妈妈写了一首诗
2019/9/27 21:49:57 学习小组

     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习近平

     今天的“初心家书”阅读的是战士王建川给母亲写的一首诗,朗读者是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组员许泽堃。

    

     王建川,1964年10月出生于云南省砚山县者腊乡的一个农村家庭,壮族,家里兄弟姐妹共6个孩子,他排行老二。1984年1月,19岁的王建川入伍参军,成为陆军第14集团军原40师118团(35207部队)步兵一营三连的一名战士。1984年4月28日,年仅19岁的王建川在西南边境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后被追记三等功。

    

    王建川(右二)在训练。

     入伍后他一直坚持写日记,整整写了两本。准备边境战争结束后,把日记本和军功章一起寄回家,作为献给母亲的礼物。

    

    王建川决心书手稿 在向党支部递交的决心书中,他这样写道:“宁上前一步死,不退后半步生”,以此郑重地做出承诺:为了祖国,哪怕牺牲生命,血染战旗,也在所不惜! 然而就在入伍当年的4月28日,年仅19岁的王建川,在一场战斗中光荣牺牲,揣在他身上的日记本被鲜血浸染,成为他留给母亲最珍贵的遗物。日记里,只有初中文化的王建川给母亲写了一首诗——《寄给妈妈的日记》。诗词原文如下:

     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

     ——王建川写给妈妈

     当巡逻的脚步送走除夕,

     妈妈,我送给你这本日记。

     孩儿一年的征尘、四季的足迹,

     全部忠实地记在这里。

     当灶前的火光映红了日记,

     妈妈啊妈妈,

     日记将给你带去多少回忆。

     童年的天真,

     少年的顽皮,

     如今化作了庄严的军礼。

     放心吧妈妈,

     我已经懂得了“战士”的含义

     当还击侵略者的炮声震撼大地,

     妈妈,请你不要把孩儿惦记,

     不付出代价怎能得到胜利?

     战士的决心早已溶进枪膛里,

     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

     再见吧妈妈,

     孩儿即使在九泉也千声万声呼唤您!

    

    王建川手稿

     1984年5月,王建川的父母听说前方牺牲了很多战士,一直很担心,于是叫长子王建光去前方打听打听。

     王建光辗转到了麻栗坡烈士陵园。当时阵亡的将士坟前竖着牌子,写着名字、部队和籍贯。王建光从第一排开始,一排一排地找过去,心里祈祷着不要出现弟弟的名字。可是到了第17排,还是看到了王建川的名字。 回到家里,王建光不得不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日夜担忧的父母。二老当时就哭晕了,整个家里就像天塌了一样。

     王建川留下的遗物,包括这个日记本和里面的诗,成了父母的手头宝,两位老人每每无事,就要翻出来细细抚摸一遍,然后再小心地收藏起来。

     2015年1月21日上午,习近平在视察驻昆明部队时,谈到了这支部队19岁的烈士王建川在战场上写给母亲的诗,称赞他“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的军人血性。

     【上期评论】

    

     组员也可以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在喜马拉雅FM上收听初心家书专辑。

     来源/人民网后期/喜马拉雅FM朗读指导/中国传媒大学 黄俊香编辑/司卿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学习小组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