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所同:爱诗容易写诗难
2022/5/25 11:31:40 星星诗刊
![](/asp/image.asp?m=0&w=gh_9ff1f1d403c6&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Vu49vozbg65CJnX2vo2NEia7qXzWXbVziamUdydliaHUMuzbgexaOKOquGd9atICbHUJMG21HwLlu9BmITe521h4A/640?wx_fmt=jpeg)
![](/asp/image.asp?m=0&w=gh_9ff1f1d403c6&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png/Vu49vozbg65CJnX2vo2NEia7qXzWXbVziaibMPHf6gt5vviaCmSe0loGx8PtOic74icbhIwEg7d228NEBFGNuC291ngg/640)
周所同的诗 (组诗)
落花乱
喜欢或爱。先从拒绝开始
万物皆有自己的深渊
敢于下坠,才看见危险的云彩
知道的愈多相信的愈少
智者从不雄辩,比如顺从的草木
一边匍匐一边生出尖刺
落花不是凋零,是迷离的美
和暴力!可以摧毁一切!
给予辞
把米粒给蚂蚁。露水
给玫瑰;把向阳的巢窠
给投林的鸟雀,苜蓿与青草
给反刍的牛和咩咩低唤的羊群
把宽恕给仇隙,仁爱给邪恶
淡泊与宁静给欲望和虚荣
把从容一笑给灾难给胸中块垒
把一封旧信给白发老人
他会读到青丝依旧的爱情
反证录
没有比担心更深的爱
没有比少更多的幸福
也没有比无奈难以摧毁的伤痛
生死只是一页对折的白纸
没有比火焰更冷更黑的灰烬
欲壑难填即是古老的疾病
没有比明白更糊涂更平静的表情
绵羊与老虎是敌人也是邻居
没有谁比我更珍惜吃草的花纹
![](/asp/image.asp?m=0&w=gh_9ff1f1d403c6&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Vu49vozbg65CJnX2vo2NEia7qXzWXbVziaHw0hubCCibwu5rAxmwZy2DOIA1DVIczZldiboT1fwJp9pFD0mPtibHLyw/640?wx_fmt=jpeg)
一致小令
爱是一只翅膀,美是另一只翅膀
干净的羽毛与飞翔的方向一致
清澈的流泉,内心的微澜
与游鱼、水草、卵石的呼吸一致
不带猎枪,只穿粗布印花衣裳
与敢去老虎、豹子出没的地方一致
事物的意义有时直接有时曲折
哲学的盐草木的咸与精神的来历一致
安静适宜冥想,神秘暗含玄机
突然哗变的玻璃与完美的丝绸一致
平庸之爱
我喜欢米粒,是爱最小的
蚂蚁;喜欢白菜萝卜
是爱简单的叶子和露水
喜欢一个人,是爱上他的
缺点和失败;喜欢虚幻的美
是爱尘世中深陷的足迹
偶尔,也会自己喜欢自己
是平庸的人爱着平庸
是记住我和忘记我一样容易
生 活
一杯水有口渴的时候。一粒米
有饥饿的时候。一条曲折奔波的路
偶尔也有散淡悠闲的时候
草木在露水中开花在霜枝上结果
低处牛羊望着高处山坡
天晴转阴时阳光也会带来风雨
尘世上的矛盾或悖论像常绿乔木
落下一片叶子又生出两片叶子
比如废墟有失败的砖瓦胜利的虚无
比如蚂蚁有一粒米的热爱和忧愁
你看那些喧哗的水
下面一定埋着沉默的石头
![](/asp/image.asp?m=0&w=gh_9ff1f1d403c6&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Vu49vozbg65CJnX2vo2NEia7qXzWXbVziaBDcNt9xsvibicGwdAU8msPkZ3zDIqxhTC0nRMWFmuRBGhCFA8rjbExjw/640?wx_fmt=jpeg)
与自己为敌
心中有块垒,血液里有冰川
想清扫耳廓噪音,眼前又涌来
障目的雾霾;想喜欢想热爱
却绕不过拒绝的东西
我是左手矛右手盾,是自己的敌人
和危岩,被平静的日子打败
一直住在看不见的伤口里
不流血不喊疼,像一只黑山羊
有对峙的角,恍若哲学中的悖论
坦 白
喜欢的书都是闲书
喜欢的事一般都是小事
喜欢的人身上大都落满草屑
和尘土;喜欢散淡喜欢无争寡欲
偶尔也会喜欢老虎和豹子
就是喜欢缺失、隐秘、冒险和最终
残留的火苗;清茶素食布衣是活命的
倾向。我喜欢一边拒绝一边挽留
像一盏灯因反对而爱上黑暗!
拟童谣:火车
画一个蜗牛样的火车
又慢又小,我能追上她了
扎两条小辫子长两粒小虎牙的
火车,我能领着她一齐跑了
画一个“呜呜呜”爱哭的火车
我会哄着她笑,笑得眯眼的火车
走了又回来,刮风下雨的火车
我画下蓝铁轨绿车厢白烟雾
画一声汽笛,悄悄涂上心疼的颜色
随意道来 (创作谈)
爱诗容易写诗难,话虽俗却是真的。爱上诗于我是个意外,几十年居然坚持下来,应是盲目的意外。像在石头里点灯,流水上刻字,赤脚踩着蒺藜去拜佛,一直做着这等无望的无用功,全赖盲目热爱。曾经这样表述过我的诗:“不仰视不低头不想假声歌哭/不以茶饮兑换咖啡,任由泡沫泛滥/无雨的云太闲,多糖的话太甜/唯美或审丑只差半步,不想用脂粉/掩去雀斑;我就是一件旧衣服/不缀流行纽扣,也不系时髦领带/更不想换成昂贵而拉风的丝绸/拒绝越多喜欢越少。我的诗/是一块布满擦痕,裂纹与苔藓的石头/只想从下面翻出一个啼哭的婴儿。”态度端正,也努力过了,可惜,我还未能翻出那个啼哭的婴儿,还不能“像一根细弦为一大群声音说话”。
诗人一生都在寻找自己,什么时候找到了,什么时候才能与别人区别开来;诗人还必须具备一种能力,即能否将日常情感上升为审美情感,这个过程漫长而复杂,最考验一个诗人综合实力。此外,从及物及事的具象表达到抽象而智慧的表达,更见一个诗人的精神气象,那些具有哲学背景和认知高度的诗才得以产生。前人留下经验之说不过短短几句,却概述了诗歌创作的全部要义与秘密;要命的是这些为诗的经验与秘密,具体到个体诗人的创作实践,不可仿制或排异力十分强大,如果没有足够的反作用力,绝望将是注定的。许多流行诗,就是因缺失了反作用力,不由自主泛滥成灾的。
与西方诗人相比,中国诗人一到年龄稍大便写不动了。原因也许很复杂,不便细说,在深感吃力之余,如果还不忍舍弃,就应虚心地向年轻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不断的实践学习;要克制名利和虚荣,要端正姿态,放下身段,打碎守成习惯,或许多少可以延缓创作寿命。就题材领域而言,从有新诗以来,我们依然停留在以人类为中心的写作。
早在五、六十年之前,西方就有人开始实践以自然为中心的生态写作,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的诗歌理论是滞后的,似乎放弃了倡导和引领的作用。基于这一想法,我试着写过一首《自然诗人》,企图发出一些自己的声音,但毕竟微弱,相当于自己又消音了。严格来说,每首诗的生成,都有其秘密,每首诗与前一首诗都有区别或不一样才好;这是创造与仿制的分野,我一直告诫自己应这样做,总因力所不逮,只能遗憾了。
我的诗是敞开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尽量真实说出与尘世生活的关系,是对卑微如蚁一生的感受和交待,也是我热爱并留恋这个世界的写照。我只有轻的重量,多的承受,少的选择,慢的滞后,到了这个年龄,还有诗陪伴已经足够。“一叶翻霜两鬓秋/三生有梦逐东流/幸逢诗事写蓝调/不向青山问白头”。这是我的一首古体诗,不服老的意思还在,但毕竟用旧了自己,时间无情,磨损一切,偶尔豪壮一次,权当自勉了。
美国诗人马特·兰德在他74岁生日时写了一首诗:“我与谁都不争/与谁争我都不屑/我热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用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该走了。”我喜欢这首诗并抄在床头,他说出了我没有说出的话,实践了“我有你没有的”应是诗歌的意义。好诗或好诗人的标准应是如此。现在,我就是一张写满潦草字迹的废纸,记载着瞎子摸象和刻舟求剑的盲目和愚钝,但我毕竟来过、活过、爱过,曾有的不平、恩怨、甚至敌意已变得宽容。我像一只蜗牛背着唯一的行李,一边攀爬一边寻觅一边向死而生,当某一天离开这个世界,我把留下的带走,把带走的留下,如果有谁还在意这只空无的贝壳,谢谢!你就是我此生唯一的知音。
打住,是为记!
![](/asp/image.asp?m=0&w=gh_9ff1f1d403c6&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Vu49vozbg65CJnX2vo2NEia7qXzWXbVziaTUcgenrundtrJMztyJe4cBwlrzvAicJyb4HGbqyeicwySUVj8P0T2wJw/640?wx_fmt=jpeg)
作者简介丨周所同,祖籍山西原平市。大半生做编辑营生,爱诗写诗近半个世纪,出版诗集3部。发表中、短篇小说,诗文评论,散文随笔百万余字,参与编选各种诗歌选本三十多部。曾获诗刊社举办的中国首届诗歌大奖赛第一等金杯奖,诗刊社年度优秀奖两次,以及赵树理文学奖等。曾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于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有少量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细弦悠悠 大音锵锵
——评周所同先生诗作
张 翠
一个人的灵魂越是丰富、开阔、深邃,就越能感知精微的事物。有幸拜读了周所同先生的几首新诗,感受到先生对爱、对生活、对诗艺独特而深沉的哲思,像一根细弦努力为普遍意义发声,想在石头下面翻出“啼哭的婴儿”。相较于早年诗歌的高亢激昂如《北方和它的红高粱》,周先生近些年的诗歌蓝调而忧伤。这组诗在精微体察中随意道来,及事及物而抵智慧表达。文学是晦暗时刻的闪电,有一股穿透阴霾的力量。周先生在石头里点灯,在流水上刻字,在蒺藜上行走,诗艺和思维化作智性之光。诗心与哲思相互缠绕、渗透、生发,老诗人的灵魂长出新芽,思想之果彰显出诗人的自在、自信、自醒。
疫情的阴影里,世界如此动荡又如此寂静,无惧地凝视阴影,我们就会遇见光明。柔软与强硬,无为与有为,被动与主动,失去与得到。周先生深谙文化玄妙,诗中体现出来对立统一的思辨色彩和跳动奔腾的思维火花,如《落花乱》中的喜欢与拒绝、多与少,《坦白》中的拒绝与挽留,《给予辞》中的宽恕和仇隙、仁爱和邪恶。人总是在对立中寻找着存在的可能,如老子所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诗人把日常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重新诠释并结构了这种存在的可能,诗人凝视深渊时想到的是“下坠”才能看见“云彩”,纵身向下跳跃,灵性才得以升腾。思维的曲线跌宕起伏、意象与隐喻引人入胜,其间的智慧与勇气令人叹为观止。另一方面,诗人又在寻找着世间的一致,“哲学的盐草木的咸与精神的来历一致”“突然哗变的玻璃与完美的丝绸一致”(《一致小令》),将生活中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并且敏锐地嗅察到了它们的内在共同点。如同老虎也有“吃草的花纹”,在相异与相同的对立中,诗人上下求索,诗章中充满了迷人的思辨色彩,并且摆脱了肉身的重力,实现了轻盈的精神之旅。
一个人向内穿透得愈深,他就愈有创造力,内在的观察和觉照其实是一种高级的精神能力。诗人乐于内视与思考,满足于在诗的陪伴中做这种内省。尼采说“你所能遇到的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其实人类终其一生都在与自己作斗争,诗人更是在诗歌中不断窥探着自己内心的矛与盾。因为诗人这一群体本就是多智、多思而极度敏感的,沉于哲思的诗人又多了一层更为深入的思考,也便拥有了更多的纠结与无奈,成为了苏格拉底口中“痛苦的人”。正如周先生所说“也没有比无奈难以摧毁的伤痛”(《反证录》)。尘世中的芸芸众生总是有诸多的身不由己,这种矛盾与纠结,就如周先生自己在诗中所描述的“想喜欢想热爱/却绕不过拒绝的东西/我是左手矛右手盾,是自己的敌人”(《与自己为敌》)。但在诗的第二节中,诗人说即使为琐碎的日常所屈服,在世俗的定义中被“打败”,也绝不将伤痛宣之于口,依然在内心中开辟出一块纯净的疗愈之地,供自己在这片不足为外人道的净土上保留真正的自我。看似屈服却又充满着不屈的能量气息,不合理的悖论表述却正是诗人的高妙之处,卒章显志,在外界和内在的两相拉扯间,正体现着诗人以及与诗人一样有着不屈和倔强灵魂的人们的心境,正如叔本华所言,“不情愿地跟一个与之极其牴牾的普通外在世界相冲突,既不能逃离这个世界,又不会让自己屈服于这个世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艺术之魅在于它的深度、优雅和慈悲。在周所同先生诗中,看似含蓄的诗风、平易的语言,其中蕴含着诗人极大的热忱,是一种“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的深切关爱。在《给予辞》中,诗人把美好的事物毫不吝惜地给了出去:喂养了生灵,消弭了仇恶,荡涤了不快,滋润了心灵,让美好充溢了整个世界。他的关爱小到米粒、蚂蚁,大到整个尘世与人类,既有具象的形而下的叶子和露水,也有抽象的形而上的仁爱与宽恕,从最微小处着眼,放大到古往今来、上下四方的宇宙之中。诗人说这是《平庸之爱》,但恰恰最简单、最平常的爱就是最深沉、最珍贵的爱,不能扫一屋的人如何扫天下,不能从米粒、叶子、露水爱起的人又怎么能够爱人类、爱世界?诗人关爱的另种方式则是给予人们经验与警醒。诗人有着独立且清醒的思考,将自己的感受、经历、体悟、思索融汇一炉再淬炼成简短而有力的小金句,深沉的关爱散发着灵魂慈悲的芳香。
诗歌最怕搞成散文化的分行,铺垫而起承转合,苍白又浮夸慵懒。周所同先生凝练的诗意语言让读者觉到犀利的灵光,一针见血,道出了我们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感受,如“废墟有失败的砖瓦胜利的虚无”“你看那些喧哗的水/下面一定埋着沉默的石头”(《生活》),“像一盏灯因反对而爱上黑暗”(《坦白》)。在信息化、碎片化的时代里,我们不缺各种鸡汤,不缺各种简短及时花样翻新的推送,缺的正是这种能够直击灵魂的点醒妙语与洞见。诗人和哲人往往比常人更先一步接近真理,而诗人更要担负起将这真理告诉给大众的重任,在这里,周所同做到了。意象平朴却张力饱蘸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一杯水有口渴的时候”“一粒米有饥饿的时候”(《生活》),在吸引我们读下去的同时,又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进行思考,唤起感情的联动、心灵的沟通,这无疑与诗人的创作技巧有关,但从根本上说,是源自于诗人的哲思和对诗歌意义的珍重。
所同先生在《随意道来》中说:“诗人一生都在寻找自己,什么时候找到了,什么时候才能与别人区别开来。”我觉得诗人已经找到了他自己,在他诗歌的字里行间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个“himself”的形象,那是一个有着“清茶素食布衣是活命的倾向”(《坦白》),“偶尔,也会自己喜欢自己”的淡泊而可爱的生命,但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又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睿智、大爱与才华,那是一个黄土地的儿子对生养他的大地的热爱,是一个哲人对整个人类和全世界的热爱,是一个诗人对灵魂宝塔和精神花园的热爱。在这诗意的年代,周所同以一颗赤子之心《坦白》着自己,希冀通过诗歌在这世间留下一点存在过的痕迹。因为他深深爱着诗歌,因为他毕竟来过、活过、爱过。生命的轮子一直重复转动,载着我们驶向死亡。他并不讳谈死亡,而是以死亡提醒生命,一边寻觅一边向死而生。细弦悠悠,大音锵锵,“遗音沧海如能会,便是千秋共此时”,人生暮归,他放牧晚霞和夜风,期待遇到灵魂的知音。
作者简介丨张翠,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辽宁文学院特约评论家,辽宁省美学学会副会长。锦州市作协、评协副主席。
![](/asp/image.asp?m=0&w=gh_9ff1f1d403c6&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png/Vu49vozbg65CJnX2vo2NEia7qXzWXbVziaCSKvoKo8AImbe1C2lV5TAUy7t3oCmvuRDlDCiaFOK0EaZXSUsFEAHVg/640)
星星诗刊电子书阅读
视频号|星星诗刊
新浪微博|@星星诗刊
《星星》诗刊
主 编:龚学敏
《星星》诗刊公众号
执行主编:萧融
统 筹:任 皓
编 辑:黄慧孜
投稿邮箱
《星星·诗歌原创》:xxsk_yuanchuang@126.com
《星星·诗歌理论》:xxsk_lilun@126.com
《星星·散文诗》:xxsk_sanwenshi@126.com
《星星·诗词》:xxsk_sc1957nian@126.com
邮局订阅
《星星·诗歌原创》邮发代号:62-97
《星星·诗歌理论》邮发代号:62-157
《星星·散文诗》邮发代号:62-202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星星诗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