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灯时分,一个疲惫的动词住回词典
2022/7/25 14:15:25 星星诗刊

    

    

     最后的瓦檐

     韦汉权

     叔叔和伯伯手拉手离开,最后的瓦檐

     那龛灯倏间像一朵花

     卸了火。母亲把脊背转过去

     告诉姑嫂们相持多年的苦乐

     我放下磨盘的弯臂

     把玉米酒碗往院门前一拍

     哥丢下斗笠

     拉着我

     去往村口方向

     我小心地跟在他们身后

     我的长辈

     我回望被甩在身后的每一段路

     我看到起伏的田野

     黑白相间得欲言又止

     我们进入灯亮前的小城

     移民点中心广场的篝火

     燃烧我们的柴薪

     薪火相传的壁画指明着

     我们的来路

     和去路

     ——原载《诗刊》2021年第3期

     推荐语

     诗作选材于扶贫第一线的小故事。表达一个整屯搬迁的贫困山村的村民,在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庄时的矛盾心理:农村年轻一代对现代美好生活的向往,年老一代对农村过往生活难以割舍的矛盾和纠结。全诗用白描的手法,徐徐道来,自然朴实。最后一句“我们的来路/和去路”点明诗眼,表现了对“来路”之根的铭记与对“去路”此刻的向往。

     推荐人:纯 子

    

    

     变咸的石头

     于 邦

     我妈腌的菜好吃

     一块压菜石

     在菜缸里

     一泡就是多年

     慢慢变得赭黄,黧黑

     有了厨房

     与锅灶的颜色

     摸一摸,感觉它

     不再那么凉

     那么硬

     似乎不是一块石头

     手指放在舌尖

     还尝到一丝咸味

     ——原载《青春》2021年第3期

     推荐语

     一块压菜石如何入诗?第一句白话起到开关和触媒的作用,统领全诗,很关键;在诗歌生成和语气语感上,抓住了口语为诗的要义。在成为腌菜的工具之前,石头的自然属性是坚硬冰冷的。当它被选中,成为压菜石,便与生活产生了联系。经过多年盐水的浸渍,它有了人世沧桑的色调,有了人间烟火的况味,继而生动起来,温情起来。此诗植根于生活,它的妙处在于,诗人对压菜石只做客观冷静的描绘与陈述,并没有刻意的主观思想的升华,让其写作内部的意义自动彰显,完成对生活的超越,呈现出大道至简的冲击力,具有艺术的生命感,那“一丝咸味”,是唤醒,也是教诲。

     推荐人:徐 飞

    

    

     立 春

     鄱阳余晓

     再垒几个土块

     坟就高了

     岳父就能直起身子

     站着和我们相见寒暄

     油菜正肥,孩子们

     玩着泥土、野草很欢

     太阳刚好,不热不燥

     我们用手拍打着松软的坟头

     就像拍着他宽厚的肩膀

     虽然未曾谋面,但

     此刻,我们

     彼此都能感觉到

     春天的存在

     ——原载《浙江诗人》2021年第4期

     推荐语

     这首诗既没有修辞手法的炫技,也并不深奥晦涩,让人琢磨不透。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逝者毕竟抱有诸多忌讳与敬畏心理,可是诗人却写得生动、自然,不见凿痕地将情境植入笔端,一切的界限,统统被这诗行之外的亲情所融化。诗的第二节,有如透开的天窗,春的景致豁然入目。诗人却惜字如油,只寥寥数语,便展现了一幅富有生动情趣的油画画卷。诗的第三节呼应首节,通过动作上的细节刻画,如回环篆体的刻刀,再一次深入骨髓地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震撼之力。写的虽然是祭奠亡人,但整首诗读起来却轻松温暖,如沐春光,让人乐观向上。

     推荐人:绿 野

    

    

     掌灯时分

     步红祖

     掌灯时分,一个疲惫的动词住回词典

     米沃什就坐在那扇窗边。一笑。蜩螗羹沸

     初夏的原野有光影可爱的气息

     深的浅的绿色像是最美的情书。

     准备浆衣的乡下姑娘斟着栀子花香

     用一枚波德莱尔眼神将寂静切成小小薄片

     一切都回返。譬如我的童年。我的骨锈

     譬如模糊的场景变得清晰。记忆也是。

     凭心而论,这些与诗其实并无关联

     只是平常事物站在时间里面,喃喃自语

     倒是有一事实可以肯定:这个黄昏是活的

     幽幽地探望所有缺席的歧义和隐藏在

     表层下面的酒神

     ——原载《太湖》2021年第6期

     推荐语

     简·赫斯菲尔德说:“我们赞美艺术作品的一种方式是称它拥有了‘视力’。”这首诗同时拥有了诗的视力与诗人的视力。诗人看见了事物的表相,“蜩螗羹沸”“初夏的原野”“乡下姑娘”,同时,诗在事物的背后,又看到了其它的东西,比如“一个疲惫的动词”“波德莱尔的眼神”。这些掌灯时分的“平常事物”,在变形中放弃了功能性的外观,从而“被看见”,它们让这个黄昏成为某种活物。在这一刻,诗与诗人的“看见”重合成一种“隐藏在表层下面的”洞见。

     推荐人:阿 剑

    

     ?星星诗刊电子书

     视频号|星星诗刊

     新浪微博|@星星诗刊

     《星星》诗刊

     主 编:龚学敏

     《星星》诗刊公众号

     执行主编:萧融

     统 筹:任 皓

     编 辑:黄慧孜

     投稿邮箱

     《星星·诗歌原创》:xxsk_yuanchuang@126.com

     《星星·诗歌理论》:xxsk_lilun@126.com

     《星星·散文诗》:xxsk_sanwenshi@126.com

     《星星·诗词》:xxsk_sc1957nian@126.com

     邮局订阅

     《星星·诗歌原创》邮发代号:62-97

     《星星·诗歌理论》邮发代号:62-157

     《星星·散文诗》邮发代号:62-202

     汇款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收款人:星星诗刊杂志社

     账 号:4402259009008802963

     开户行:成都市工行红星中路支行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星星诗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