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说丨第15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大学生发言精粹
2022/8/15 16:11:32 星星诗刊

     2022·第15届星星大学生

     诗歌夏令营大学生发言稿

     (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伯竑桥【发言】

    

    

     记得我写给自己十八岁生日诗的最后一句:“去求证/ 去温习 / 人类微弱的趋光性。” 几年前,二十岁的我对老师说,我要继续写,写成我这代人里最好的。可是,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少年意气,被猛地扯进红尘生活的滚筒洗衣机里飞速旋转,洗出的是斑斓泡沫。当诗,从校园林荫道间晃晃荡荡的单车,拆解变为修理铺里裹覆油污、不被过路人看见的一只废旧车铃,我是否还能听到内心原本的声音?那自我放逐的、校园诗人式的、栖身词语的浪漫主义生活态度,在愈演愈烈的资本逻辑席卷世界后,写作就不再是一种坚持,甚至不是修行抵抗不是超越,而是我之所以为我的每一次普通呼吸。

    

     陈 媛【发言】

    

    

     写诗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觉得我有了情感的发泄口,而且又不用那么直接,可以隐秘地在诗歌中暗示。我想,如果想要写出好作品,阅读不可或缺。

     因为之前备考,我停止了创作,没有再阅读诗歌作品,产生了“断崖式”的感觉,在写诗上失去了一种灵敏。从一开始的唯美童话般的乡愁亲情这种普遍的题材,到后来偶尔的精神挣扎的人生哲理的感悟,以前让我觉得无比深奥作品,现在读懂了,那些都是过来人的痛。人生百味,不知道我现在在第几味,但是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会把写诗这个习惯保持下去。

    

     杜华阳【发言】

    

    

     我认为诗歌不仅是看的,更是读出来的。我从大一开始有系统的正式的去阅读各种诗集,开始去创作,这是一种很孤独的心路历程。诗歌也是有生命的,在诗歌中节奏是极其优美而重要的,这种节奏它其实就是诗歌的呼吸。我个人写诗的时候就会跟着这种呼吸去写,我的感情就是在这种呼吸中去抑扬、去顿挫的。我们是诗神亲自点名的人,要我们去继承去发展这个时代的诗歌。

    

     定 官【发言】

    

    

     我在创作上要求真实和真挚。写的过程中要专注于本体,围绕某件事某个物展开,不容易散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修辞,能够写得有趣将会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我有意不靠灵感写作,那样写作之前会经历漫长的等待并且会赋予这种行为以正当性。灵感即是被词语点了名,在被这位老师点拨之前,我们的答案应该抢先一步向这位老师发难,否则,一味地等待馈赠将使我们入不敷出。

    

     黄仙进【发言】

    

    

     作为写作者,要时刻叩问自己写作的初心和目的是什么?我的初心是想改变一些东西,有很大的,也有很小的。目的是为了去表达,去获取文字本身的力量和美感。相较于宇宙万物,我们太过于渺小,所以,只希望留下淡淡的痕迹。要多尝试,不管是口语,自然,抒情,叙事都要去实践。至于锤炼语言,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为诗歌做加减法,反复做加减法之后会慎用词语,让我们的诗变得更加有力量。

    

     翎 风【发言】

    

    

     我在民俗学专业的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了史诗、口头诗学等文类和理论,这让我理解到,我们当下进行的书面诗歌创作与民间艺人吟诵的口头诗歌,尽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创作体系,但我们对诗歌本质的理解并没有高下之分。许多史诗或者长篇叙事诗落在书面上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对它的修辞、技巧不甚满意,但当口头诗人把诗歌演述出来的时候,我仍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感受到广义上的“诗歌”精神的传递,所以我的诗歌创作,常常从民间汲取营养,并试图通过断句、分行、长短句交替使用等方式,营造语言的节奏、张力,这是我诗歌前进的一个路径,也是我构建自身精神地图的一种方式。

    

     李舒扬【发言】

    

    

     相比改换自我,我更希望在诗的欢腾中发明自我、表演自我,即把自我经验他者化,凭借一个角色、一个拟人化物体、一种诗歌口感,借助语言效果器把自身体验无限放大。写诗就是一次次重回语言的后台,在大幕将启的屏息中发明新我。这些面目睽异的“我”可能是野心勃勃的猫、颐指气使的花、明清小说中的人物或古希腊政治家,它们在诗中玩着投与送、致与达的游戏。写诗就是为了接近感知到自己存在的时刻。在诗成为诗的时候,我也短暂地成为了“我”。

    

     墨 尘【发言】

    

    

     文学更是一种坦诚的吐露,诗歌依附于一个人的情感,并借助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将一个人内心的瞬刻境况永恒地呈现出来。因此,诗歌首先是抒发情感,将一些无序的字符,通过情感这个链条,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并呈现出特定的含义。真正的诗人,一定是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的,他会不断经历一些未知的东西,在错综复杂的情感中,贯穿个人的生命情感体验,用心写出每一首值得写下的诗。

    

     鸥 可【发言】

    

    

     我的创作更像是我下一阶段写作的规划与警醒:首先安静的写作环境很重要,摒除浮躁气,不要受太多外界影响,专注于提升自我文本;一首诗要有完整的展开过程,不是纯粹依赖感性,诗意的产生发展、语言的思维逻辑都不是凭空而来,诗人对自己的诗歌要负有责任心,每个词语都要做正功,不铺张浪费;掩藏情感,作者能够藏得越多,一首诗才能更包容,能够吸纳更多读者。

    

     曲晓楠【发言】

    

    

     我会更多地把诗歌看做是与自己的对话,是我的大脑的存档,每过一段时间,我就会把这段生活经历中最令我惊奇的、体验最深刻的,或是最有趣的、最美好的东西放进诗里,它可以是幻想的,也可以是现实的。诗人、艺术家对我来说就是我想成为的、我所想象的自己,而现实生活中,把我塑造成的那个人却与之相差甚远,诗对我来说,是一种触不可及的梦想。

    

     邵 骞【发言】

    

    

     我始终在不断尝试融合各种各样的技巧方法乃至语言风格,始终在打磨自己的语言控制力,同时以一颗真诚的心深潜到现实与当下,我想写出那些具有洞穿经验和历史的作品。当然,这种写作注定是艰难的。我沉浸其中寻找对话的主体、声音和方式,以此来消除我自己面对这个时代和世界时候表现出来的笨拙、拧巴和孤独。在我眼里,文学就是那个我们透过书写和阅读可以建造和去往的元宇宙,于是我时常以往返穿越者的姿态,“向外跳伞”或者“向内探索”,去经历和写作。

    

     谭智文【发言】

    

    

     进入表达前的自己往往是被某种感情浸泡过的,当我的感觉器官触碰到某个瞬间,记忆的阀门会突然被打开,那些零碎的生活片段忽然涌动过来,喧腾后平静成一副完整的画面。诗人并不时刻具备脱口成诗的能力,很多精彩的句段,我相信不会是完全凭借瞬时的灵感而偶然得之,它们要求写作者沉浸于表达状态一段时间,自己则水到渠成地溢漫出来。写作和生活是两种自我,不写作时我会虔诚地、沉浸式地生活,等待两种自我在纸上相逢。

     台 风【发言】

    

    

     有时候,我在水边回忆台风的姿态:优美的、有力的弧线。它低旋在一首诗歌的内外——结构与节奏,以及字形间不同的美感。这种律动本身,就包含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诗艺如同塑料伞,最易攥握,又合起秘密的面纱。当走出语言迷宫,我们也常会掉入意义的陷阱。书写自由与死亡的本能,是台风的前提。这已经足够了。

    

     吴 个【发言】

    

    

     写诗对我而言,是和自己说话、和别人交流的一种手段。对自己,是发明自我,或说自我感动;对别人,是展示人格面具。写诗也是为了享受一些本能的语言快感,陌生化的语言技术对诗歌而言很重要。偏颇的题材不会实质上损害到读者的生活,俗套的修辞却可以伤害到读者的阅读期待。

    

     吴 越【发言】

    

    

     一个词在被准确命名之后,本身就存在的物质的消逝和意义的升起的过程。我们在用陌生化或者现象学还原的视角去面对客体的诘问时,势必遭遇大的阻力。难以将可认可知之物还原成可观可见之物去重新赋予它崭新的经验。于是我们如何去恰当地处理,刷新附着在物、客体上的经验便是不得不直面的问题。这与将“新鲜”的物引入到新诗写作中同样重要。怎样回应这两个问题,并写出好的诗歌作品,是我们这些青年写作者必须肩负的责任。

    

     小 玖【发言】

    

    

     我写诗是从大学开始的,最初是文学这门课,让我尝到美感,而生活破碎,我渐渐迷恋这种破碎。当然仅仅停留于此非常肤浅,它应该同样拥有历史、现代、智性、深邃、复杂、多元等特点,这是一个辽远的历程。我们生活在一个纵深的,交叉的,复杂的世界,我想诗歌会不断指引我们去抵达。

    

     于 乌【发言】

    

    

     “有所克制的书写”,我在他人的建议和自我的探寻中,逐渐走出那座虚构的城池和囚笼,去更加切实地看见现实中的,曾发生过、以及正发生着的事物。将个人的主观情绪糅合到叙述的语言中,怎样仍然保持这种情绪的原貌,或者说,原貌本就不再重要,当情绪的初衷加入到一首诗本身的有机体之中,它在此过程中产生出新的意义。

    

     杨不寒【发言】

    

    

     诗是一种生活,有怎样的生活,就有怎样的语言。十数年写作古典诗词的经验,所培养出的一些文学感觉,对古典美学的认同,至今仍融入在我的新诗创作中。回头去看自己的诗,总会发现语言勾勒出的影子,每每不再跟随我的脚步。这才明白诗是活物,一旦写就,便马不停蹄地从我键盘上跑远。

    

     游 洁【发言】

    

    

     我的诗最初是以日记的形式存在,后来将其折取,修剪,插瓶,成为我“文学房间”一角的芳馨。中国是抒情诗的国度,《诗三百》和《楚辞》铺就了它的底色,而李杜如日月,熠熠生辉,其他亦是群星璀璨。我不过是一个小卒,试图添砖加瓦,更新我们浩瀚的语言,并使它组成各种形式的优美。它的确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就每天在海边拾贝,一边叹息大洋之美,一边以河伯之身筑屋。

    

     邹 弗【发言】

    

    

     当代诗歌是不断与我们每个个体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处在时代的进行曲中,都在无意识地参与历史。我们的当代诗要有时代气息,在无中心的游牧状态下去展现我们的文字自由。情景事理都可以成为诗,形式有很多,风格各不同,但诗的本质只有一个,那就是诗,诗是唯一的目的。深入到事物与情感的内部,细化感觉,要真实地质朴地明晰地去探查世界,静下心来,与自己交流,发现自己与世界的幽微关系,以小博大,记录神光的瞬间以及剖析自己。

    

     曾雷霄【发言】

    

    

     或许,诗歌本身就是一种温柔而又蕴藏力量的语言,让我完成了与自我的对话。同时,作为新闻系的学生,一名刚刚进入社会科学的研究者,有时,我不希望我的诗歌只是沉溺在喃喃自语中,我希望能够赋予写作现实主义与社会性,大千世界的美好值得被赞美和称颂,而那些人间疾苦也可以借由诗歌被表达,被记录与被安抚。

    

     赵星宇【发言】

    

    

     我常感到一首好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内心的情感与生命、自然万物的息息相通,面对万物,诗人应“沉默寡言”,充当着发现者的角色,懂得自我情感的克制与表达,让万物自己发声,这也让我明白诗歌写作不仅是个体经验的集中呈现,更是一种漫长而隐秘的自我教育,我无比期待下一首诗歌的写作,那里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

     8月10日下午,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星星》诗刊杂志社与成都文理学院联合承办的“2022·第15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李铁、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杂志社社长、主编龚学敏、成都文理学院校长助理张昊、成都文理学院文法学院院长曹亚丽、星星诗刊副主编童剑、星星诗刊诗词版主编牛放及星星诗刊全体编辑和工作人员,以及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22位大学生诗人参加了此次线上活动会议。

    

     星星诗刊副社长杨献平主持会议。

     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李铁在致辞中说,星星诗刊是新中国创刊最早的专业诗歌刊物,七十多年来,参与和见证了中国新诗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更为年轻有活力的诗人,是中国诗坛的主要力量之一。今年举行的第十五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即是一个见证。

    

     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李铁

    

     星星诗刊副社长杨献平

     成都文理学院校长助理张昊说,诗歌是年轻人的事业,更是代表了朝气和希望,这一次,亲眼见证了星星诗刊在中国诗歌界,特别是青年一代当中的巨大影响,也见证了年轻大学生在诗歌创作上的活力和优势。感到非常高兴,也祝愿从星星诗刊走出更多更优秀的青年诗人,为新时代文学高峰不断增光添彩。

     作为特邀嘉宾的著名诗人、燕赵七子之一温建军先生也参加了连线,期望在今后的时间里,能够见到这些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诗人们,也希望大家加强交流,在诗歌创作道路上不断相互扶掖,创作出更多更好,无愧于时代与不负青春年华的诗歌作品。

    

     成都文理学院校长助理张昊

    

     著名诗人、燕赵七子之一温建军

     这是星星诗刊杂志社首次以网络视频形式举办的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活动,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成都文理学院等全国高校的22名大学生诗人先后进行了发言,介绍了自我创作情况,并提出了个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星星》诗刊领导成员,四川省作协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李铁(中),成都文理学院部分领导合影

    

     部分营员合影

     星星诗刊原副主编,著名诗人李自国针对大学生提到的问题和困惑,以专业的方式,集中进行了解答。

    

     星星诗刊原副主编,著名诗人李自国

     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杂志社社长、主编龚学敏在总结讲话中说,诗歌是年轻人的事业,也是不断探索实验和求新求变的一门艺术,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开办十五年来,每一届都非常优秀,基本上囊括了每一代大学生诗人当中最优秀的年轻人。这一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当中,诸多年轻人诗歌艺术追求,特别是诗歌语言的锤炼和意境的营造、表现主题方式方法上的率性和新鲜、思维意识上的活跃和书写新时代、新事物的能力等各个方面,已经呈现出可喜的新变化,这令人鼓舞,又感到欣慰。他表示,通过这一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活动,必定能够走出更多的优秀青年诗人,在未来的中国诗坛,也必定有这一些大学生诗人活跃的身影。

    

     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杂志社社长、主编龚学敏

     活动现场

    

    

    

    

    

    

    

    

    

    

    

    

    

     ?星星诗刊电子书

    

    

     视频号|星星诗刊

     小红书|星星

     《星星》诗刊

     主 编:龚学敏

     《星星》诗刊公众号

     执行主编:萧融

     统 筹:任 皓

     编 辑:黄慧孜

     投稿邮箱

     《星星·诗歌原创》:xxsk_yuanchuang@126.com

     《星星·诗歌理论》:xxsk_lilun@126.com

     《星星·散文诗》:xxsk_sanwenshi@126.com

     《星星·诗词》:xxsk_sc1957nian@126.com

     邮局订阅

     《星星·诗歌原创》邮发代号:62-97

     《星星·诗歌理论》邮发代号:62-157

     《星星·散文诗》邮发代号:62-202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星星诗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