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在9.5泸定地震中亮起的人与物
2022/9/7 17:21:47 星星诗刊
致敬:在9.5泸定地震中亮起的人与物
……

编者按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泸定发生里氏6.8级强震。灾情发生后,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积极响应省委指示要求和倡议,第一时间给灾区广大作家和诗人送去慰问。身在其中的四川诗人以切身的感受,一线的目击,用饱含热情的诗歌,呈现灾区实情,鼓舞人心。在此,星星诗刊杂志社选取部分诗人诗作,以此哀悼罹难者,提振民众精神。祝愿灾区平安无恙,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致敬,在9.5泸定地震中亮起的人与物(组诗)
何 文
“
致义无反顾奔赴震中的队伍
滚滚的车轮,匆匆的脚步
此刻,全中国都在向着震中赶赴
山为你们让出道路
水为你们献上桥梁
此刻,拥堵着的是牵挂与担忧
你们恨时间跑得太快
你们恨脚太短不能一步跨越所有距离
救援工具之外,你们还随身携带
全人民的沉甸甸的祝福与希望
我留守在原地,心早被你们带走
此刻,全人类都是你们的同行者
“
致医务工作者
在疼痛的黑暗中
仿佛听到有福音
有一道白色划破黑暗
天使带着云朵降临
医生,护士
这是天使在人间的俗称
此刻,白大褂的颜色
散发着太阳的光与热
今后,我多了一种止痛的方法
感到疼痛,便对着白色
念叨你们的名字
“
致飘扬在灾区的红旗
撕裂的大地那猩红的伤口
需要一种颜色来包扎
旗帜的红,是最好止痛药
残砖碎瓦的废墟
需要一种挺立
红旗是最抗震的建筑
大地的裂缝,如果需要填充
扛旗的人义无反顾地赶赴
在灾区,一杆飘扬不倒的红旗
比太阳还让人温暖
“
致避难的帐篷
地震,只能破坏砖瓦的家
只能让懦弱倒下
裂缝,只能埋葬绝望
一个站立的动作
人,就高于大地
从身体里抽出
几匹折不断的肋骨作支架
扯下一片天空的蓝作屋顶
在大地搭建起崭新的家
留一扇窗给夜晚
让星星能找到孩子们的梦
致临时安置点的灯
刚经历了灾难的人
恐惧比夜晚更黑
需要一缕光
驱散内心的暗
一盏亮在临时安置点的灯
默默安慰着受伤的大地
照亮每一双望向它的眼睛
作者简介:何文,四川省天全县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灯,亮着(组诗)
赖杨刚
“
快 点
大渡河忍住流淌的声音
贡嘎山忍住阳光敲打雪松的声音
风忍住了野花绽开的声音
好让
救援队的“快点、快点”
传得远点再远点
隔山隔河,穿过
预制板
呼应断墙下面的:
救救我!
“
加 班
紧急通知,紧急通知
二车间搬运工张二毛在上班不
你家老房子,被震垮了
大伯被压
速归
一一路都断了,归啥?!
留在厂里加班
疏散通道
被震垮的锌锭堵死
需要壮劳力
搬开
“
香
桥都震没了
河还涨了水
洋芋熟了
苞谷熟了
鸡蛋熟了
腊肉熟了
用溜索一筐一筐
溜过去(空)
石棉话使劲吼:香不?
对岸,救援队,各地口音:
一一香!!!
“
馒 头
你若喊他,如果,他不答应
也别责怪他没有礼数
为了清理落石
打通救援路
挖掘机连轴转20小时
馒头
一半在嘴里
一半在手里
忘了嚼,他睡着了
“
请 求
一个五岁的小女孩
哭着说:
孃孃,请找我五十元
孃孃,如果你
不找
下一个募捐点,我
怎么捐?
“
帮我写了
真的,不能再写诗了
因为在泸定县在石棉县
有众多的志愿者
救援者
用堵在路上的石块
用压在伤者身上的屋梁
用架在小河上,作桥,以护送生命的
青冈木
用夹鸡肉吃晚饭的松枝
帮我写了——
那些习见惯不惊的事物
都是祖辈留传的文字
表达着坚定不移的中国力量:
希望!活着!
作者简介:赖杨刚,70后,四川省雅安市石棉人,农民工诗人,四川省作协会员。在本地一家民营企业打工。

闪闪的红星
黎正明
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等救援力量迅速反应,投入抢险救灾。
——题记
你们应该是我最熟悉的人,那么可爱
但我无法逐个记住你们的面容
你们是一个群体,一种青春才能染出的颜色
你们是老百姓的靠山和港湾
是危急时刻用血肉筑起的一道城墙
生死攸关的地方都能看到你们
你们是一群倒下做泥土,站立固江山的身影
你们是安全的符号,在灾难面前
浓缩成一枚闪耀的红星
从泸定桥边,飞奔而来的你们
在磨西镇、得妥镇和燕子沟镇
及时出现,使闪亮的五角星
给压埋的花朵找到一条回家的路
大渡河边的泸定和石棉
失血的太阳,躺倒在地面
是你们闪亮的五角星击退死神的进攻
架起一座生命的桥梁
在残垣断壁上
绝望的眼睛,摇晃着泪丧
你们闪亮的五角星刺破黑暗的阴影
让一颗颗心灵见到了阳光
在倾斜的废墟中
在岌岌可危的房屋里
是闪亮的五角星点燃爆破的导火线
为一户户群众解除险情……
军装可以挡风遮雨
你们用自己的骨架当千斤顶
在犬牙交错的横梁下解救村民
在机械施展不开的山道上
你们一双渗血的手就是挖掘机
是的,你们这些日夜兼程的身影
是一切灾祸的克星
像被围困中的火光
再厚的黑暗,都会被你们的光芒刺透
请转过身来,让我看看你
看看你威武的身材,黝黑的脸庞
看看钢铁般的你们
我看见你成功地堵住泄漏的液氨罐
避免了一场更大的灾难
我看见你爬险山越峡谷营救被困群众
我看见你在暴雨中的废墟上
用手挖用肩扛
拯救出一个个被埋压的生命
就是这样一群特殊的身影
你们,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在困难和牺牲扎堆的地方奉献热血
就是那永远璀璨闪亮的五角星
让无助的眼睛
穿过黑夜看到了希望
让危难中的我们盼望
闪闪的红星
2022年9月6日
作者简介:黎正明,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作家》主编。出版诗集、散文集、纪实文学、长篇小说十余部。作品荣获国家、省、市文学奖项多次。荣获市级“十大杰出青年”等若干荣誉称号。

我们的疼痛与爱
许 岚
清晨。我在一丛狗尾巴草前
蹲下身子,与空气一起祈祷着
狗尾巴草。这叶摇曳我快乐童年的精灵啊
此时此刻,它正摇曳着我的牵挂与疼痛
泸定。冲锋在抢险与安置的战场,你是不是一夜未眠?
磨西古镇。帐篷里过夜的孩子,惊吓紧张都平静了吗?
贡嘎山的雪峰。是不是停止了咆哮?
泸定桥上。十三根肋骨一样的铁索有没有脱臼?
石棉王岗坪、草科、新民。被中断的道路,焊接上了吗?
大渡河的悲伤、川人的悲伤
是不是都朝着一个方向凝望……
疫情、干旱、极端高温。没有压垮我们的脊梁
鲜水河断裂带突发的一场天崩地裂
虽然让我们原本颤动的心,更加颤动
却让我们的爱,更加挺拔坚定、壁立千仞
生命的救援。正争分夺秒搏击在生与死之间
文字的救援。虽然有些苍白与疼痛
但我依然要以一粒粒文字的微弱之光
给遇难的灵魂、失踪的同胞、倒塌的家园
还有那从巴蜀的血管里赶来的救援队伍
心灯一盏
因为。我们的疼痛与爱
从来都不曾缺席
作者简介:许岚,当代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眉山市作协副主席、三苏祠博物馆驻馆诗人。

绷紧的心弦
——遥寄200公里外的泸定
王国平
24小时前,连接我与泸定的
是一条看不见的波浪
在16公里的地下奔涌起伏
仿佛它跑得越远
就会让泸定的疼痛
一点一点地衰减
24小时后,连接我和泸定的
是300年前的13根铁链
我的心,一直绷紧着
就像桥上那13根笔直的弦
每一次呼唤,就会引发一次痉挛
每一声哭泣,都会在伤口上
撒下一把白露般干净的盐
杯子里,那些荡出去的水
又荡了回来,平静如初
呵,那些灾难前就出门的亲人
现在,你们该回来了……
此时,霜很浅,雪很远
对一片土地的牵挂近在眼前
只要一想起泸定
只要一想起200公里外的江山
大渡河的水
便一点一点地漫出了我的眼
王国平(1976— ):四川江油人。著有作品十余部,曾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学奖、四川省社科奖、金芙蓉文学奖等表彰。现居四川都江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都江堰市知联会会长。

雄起,逆行而战的电力人
王 平
“5.12”汶川8.0级大地震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4.20”芦山7.0级地震
感同身受,同心抗震
“6.1”芦山6.1级地震
我们镇定自若,坚强应对
“9.5”泸定6.8级地震
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地震灾难一次又一次突袭
蜀地多磨难,多难兴邦
意志一次比一次更坚定
笃定前行,无惧无悔
重要枢纽变电站被迫停运
三台500kV主变严重受损
多条输配电线路塔倒断线
灾区故障停电的几万居民
万家灯火只为翘首以盼……
大灾当前,科学决策
四川电力啟动地震一级应急响应
泸定前指紧急迂回磨子沟村
石棉前指水路挺进王岗坪
激动,一支支党员突队奋战在地震重灾区
振奋,橘红色的突击队徒步奔袭孤岛乡镇
安心,来自全省蓝衣盔甲的变电检修尖兵
放飞巡线无人机
高空侦查震中孤岛线路灾情
啟动智能机器人
枢纽变电站巡察设备状态隐患
装备卫星通讯电话
重灾现场灾情信息实时无盲区
架设远程单宾系统
千里眼顺风耳的故事成真
大型应急发电车快速就位
那是国家力量如定海神针
充电方舱安装调试通电投运
方便了心急如焚的受灾百姓
灾情,就是命令
危难时刻,彰显忠诚
雄起,逆行而战的电力人
点亮震中磨西安置点第一盏明灯
雅安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奋勇当先
一座座电站变电站相继恢复投运
一处处倒杆断线被攻坚克难
四川电力各路铁军不畏艰险
客户至上,你用电,我用心
这是国网员工的庄严承诺
守护万家灯火是电力人的责任担当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地震无情,大爱无疆
作者简介:王平,四川省雅安市人,笔名,雨峰、针尖。现在某企业安监部门工作。雅安市作协会员。

摇晃的大地
耀 旭
自2008年之后
感觉四川的大地一直在反复的摇晃
上帝
用他的大手
在拍打地球这个婴儿
四川
它的皮肤,它的骨骼
被多次划过、折断
一道道裂痕、伤疤未曾愈合
四川
充满裂痕的大地
在你的峭壁上的巨石
在你的峡谷里的河床上
在你的学校的教室
在你的田畴与庄稼地
在你的城市与乡村
每一个百姓
他们都坚强、硬抗着命运的一切
大地的每一次摇晃
缝隙会被慢慢填满
松动的巨石垮掉之后成为地基
经历过这一切的人
终将被苦难所淬炼
无论大地怎么摇晃、裂动
他们都将更沉稳地走出来
在一片巨大的开阔地
播下新的种子
种出新的庄稼
作者简介:耀旭,生于上世纪60年代,写作诗歌及诗歌理论批评,出版诗集、诗论集若干。

写在“9.5”泸定强震之后
杨太行
感同身受,成都始终与周边
与中国相连。世界亦然。当年我曾走上泸定桥
铁索已然升温
滔滔之水,逝者并不都如斯夫
比如1935年“飞夺泸定桥”的人
2022年生于此的人。他们都是有心的
罹难者灵魂不灭,山河动荡之时,万物松动
惟愿伤亡的少一些,最好是,那一带的父老乡亲
只是虚惊一场
只是日常的一次趔趄
那一些驰援的人,救人救己,每一个身影背后
殷切的眼神,祝福一如奔腾的大渡河水
世上最好的事情是好好活着
最好的利己,其实是利人。如今他们正在实践
在泸定,在城市和乡野,在我们的血脉和精神之间
作者简介:杨太行,中国作协会员。现居成都。

点灯向明
黄慧孜
打了一个盹,闭眼之间,
云朵旋转着天空之城,
敲击了粉红色的梦。
天空高悬七彩祥云,
散落的课本扬起纷飞的尘土。
崩裂的雪山,遥望嗷嗷待哺的孩童,
生命的花朵正反哺生命的脉动。
风的速度有多快——
开山凿壁,遇河架桥
让时间追赶死神的宣判。
请再等一等,
让我们手拉手筑起回家的路。
请再等一等,
让我们寻找一切生命存在的电波。
请再等一等,
让我们缝补大地撕裂的伤痕,
救赎走失的灵魂,浴火重生。
点灯的人点燃百家灯火,
只要有期待,云朵就能守护好好的爱。
作者简介:黄慧孜,95后,某杂志社编辑


视频号/ 星星诗刊
小红书 / 星 星
《星星》诗刊
主 编:龚学敏
《星星》诗刊公众号
执行主编:萧融
统 筹:任 皓
编 辑:黄慧孜
投稿邮箱
《星星·诗歌原创》:xxsk_yuanchuang@126.com
《星星·诗歌理论》:xxsk_lilun@126.com
《星星·散文诗》:xxsk_sanwenshi@126.com
《星星·诗词》:xxsk_sc1957nian@126.com
邮局订阅
《星星·诗歌原创》邮发代号:62-97
《星星·诗歌理论》邮发代号:62-157
《星星·散文诗》邮发代号:62-202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星星诗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