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泸定抗震救灾诗选之三:撼动人心的细节
2022/9/9 15:45:41 星星诗刊
“9.5”泸定抗震救灾诗选之三:撼动人心的细节

飞夺泸定桥式的救援(外一首)
黄世海
你,瞒着父母,悬空爬绳搭桥
难道是儿戏?不,这可是泸定桥上
又一次壮举
绳索那头系着灾难,绳索这头系着希望
数百个生命,从绳索上走了过来
这就是人民卫士,甘孜特警土登汪秋
在你的面前,山体垮塌,无路可走
湍急的河水,挡住了去路
一个大胆的念头:飞夺泸定桥
身下汹涌咆哮的河水,急流中
石头相互撞击的声音,叩在你的心上
争取时间,打通生命通道
尽管你心里有些打颤,却没有半点犹豫
徒手爬绳前往对岸
用身体和绳索搭建起一座桥梁
伤员们过来了。你却悄悄离开现场
担心父母知道。此时
妻子赶来,没有责怪,只是向你会心一笑
对扑空一词的新解
扑空,这个词虽有些贬义
而在甘孜泸定县6.8级地震中
一支救援队徒步十余个小时,抵达
一次令人欣慰的扑空
他们在挺进的路上,计划周密
如此完美
历尽艰辛的跋涉,没有人叫苦叫累
更没有一人掉队
从清晨到傍晚
穿过漆黑的隧道,越过险峻的塌方
抵达草科乡
却与伤员擦肩而过
虽然,事与愿违
十二名伤员,已先于他们被直升机
紧急转送至县城。得到了
妥善的救治
意外,欣慰。重叠在一起
把悬在他们心里的石头与额头上的汗珠
消解、舒缓。扑空,这个词
就有了一定的褒义
(注:题材均来自封面新闻)
作者简介:黄世海,四川省作家协会省直分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出版诗词集多部。获第八届(1997年度)四川日报文学奖等。现居成都。

撼动人心的细节(组诗选二)
董洪良
绝壁救援
绝壁不会说话,但滚落的
石头会,下倾的山丘和泥土会
在甘孜州泸定县,我看见一台台挖掘机
推进到了绝壁半空,去咬土石
它悲鸣,它急切,它狂舞,它咆哮:
一块块绝壁间的石头,堵路的石头
被刨斗抓住、刨起,倾倒进深谷
一堆堆横挡的沙土,堵心的沙土
被铲起、填方,铺就一条险要的救援之路
——这是分秒必争的战斗!
这是打通生命通道中揪心而震撼的一幕!
多么高的大山,多么深的峡谷
曾经养育了多少村民、多少家畜
多少农作物和山间生灵啊
但是,它们现在却以近乎垂直的高度
残酷地阻断了村落、家园和房舍
去验证天地决绝和世间的大爱仁心
在新闻直播画面里,在镜头前
我震惊于那些开山辟路的机器轰鸣
和驾驶它的那些勇士们的果敢和无畏
而这,正是在抗震救灾现场一线
最普通、最真挚、最细腻和动人心魄的
“小镜头”和“大特写”:
绝不抛弃、绝不舍弃和绝不放弃!
此刻,绝壁上与时间赛跑的人
浑身闪耀着一种平凡的英雄之光
人绳“生命之桥”
一根绳索受令拦断汹涌的奔流
冲向对岸。它和勇士的青春、肉体、热血
和义无反顾的赴死般的决心
结成生死联盟,一同临空飞渡——
在天地的虚空之中,搭建起一座最窄
最有弹性、摇晃,和人世间最温情、最有
亮光、希冀和欢欣的“生命之桥”
他们共同去挑战天堑宽度和地心引力
看青山、落日、滚石、泥沙,浊浪和波涛
怎么比得过他们体内流淌血液中的鲜红?
而那些悬空之人,我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
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暗自立下生死状
并悄悄一个人写好不可知的遗嘱……
但我深知:他们是祖国顶天立地的好儿郎
是父母亲的好孩子!而有的
可能还是妻子的丈夫,以及孩子的父亲
他们体内,有着铮铮誓言和悲悯之心
有着由忠诚和一滴热血唤醒的千军万马
令其忘了自身安危,冲上高空,冲向岸边
冲向受灾震区和凶险之地的最深处
英雄眼中的急切之色和无畏之光
快速扫向了群山和峡谷——
那里,有着许多没有血缘,不是亲人
又胜似亲人的人
作者简介:董洪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等多家刊物。著有诗集《嵌骨的爱痕》。
中国救援(外一首)
其 然
一声凄厉的警报里
就是一排排挺身逆行的身影
与路途抢时间,与生命抢速度
奔跑的步伐,快过
预警读数的声音,从几十公里
到几百公里,中国救援
正以最快的速度,向灾区报到
没有路,就攀援而上
没有车,就舟船开路
橙黄色的身影,在高山峡谷间
如不败的山花,瞬间
开遍在人们期盼的泪光中
便 桥
几根树干,几条长绳
轻轻地挪过乱石和激流的
是消防队员的长靴和担架
担架的绳索套在颈脖上
容不得半点疏忽,每一步
都仿佛回到了当年
回到红军在十八根铁索上
腾挪的瞬间,一步一步
不管是背人,还是担架
沉下去的脚步
也压沉了两岸群众的心
作者简介:其然,诗人。出版诗集《原版成都》《心中有情就是诗》等著作,现居成都。

穿越泸定地震灾区
郭 毅
来吧,贡嘎山的画像和二郎山的画像
中间流淌的大渡河水,一双翅膀上捣碎的阳光
在道着祝福的口音里,依然是川西高速急急地奔驰
抵达的每个生命。那闪亮金属的耀眼光辉
很难让我与9月5日这一天的声音分离
磨西古镇的房子,一边的石棉县,一边的泸定县
当你细细凝视,古老檐口上栽种的新翘角
会同一个父亲在楼梯上的脚步声,或者抽烟的叹息声
会同一个母亲刚刚煮熟还未来得及吃一口的热饭
会同一个孩子手拿刚刚领到的新教科书
……一起下坠,一起苏醒,一起在地震瓦砾里呼喊
而所有这些揪紧了每个人的心
那些士兵、救援队员、医护人员……构成阳光中跃动的音符
身披秋天的金黄,从沟底带来的冰凉从没降到低于山顶
时间计算的滔滔不绝在计点时辰,恰到好处的挖掘
已不容许欣赏周边瑰丽的风景,而亲爱的父亲、母亲、孩子
余震后掏出的手,像是被大渡河淘洗的菜根那样
在一个个救援点上,在红的白的两个世界不停地向空中摇摆
他们必须翻过山崖,从这岸到那岸,才能将所有伤痛的身体抱起
来吧,贡嘎山的画像和二郎山的画像
中间流淌的大渡河水,一双翅膀上捣碎的阳光
在道着祝福的口音里,现在没有低语
而躺在担架上那些血肉相亲的生命也没有消失
不用多话,大渡河已替我们说够了
手手相连的灾区,不担心地震会阻止我们滚滚抵进
父亲,你把头再枕高一点,这样就便于倾述了
母亲,你把手放低一点,这样就便于攀折了
孩子,你把眼睛再正一点,这样就便于看清所有的字了
而所有已变得迅速的面孔,使我们振作起来
热的血,凝对着阳光闪耀的苍穹,所有土地上的房子
所有跳动的人心,又把生活发生的变化
渐渐招展成一面徐徐升起的旗帜
一字一句地吐出:祖国,母亲;母亲,祖国
作者简介:郭毅,男,四川仪陇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诗歌》副主编。

远望泸定的方向
邢海珍
知道泸定,知道你的名字
是源自一座桥
和炮火声中不停摇晃的
铁索,而此刻
我再次想起你时
竟与一次强地震有关
6.8级,紧揪着我们的心
极目远望,大渡河
从革命史的悲壮语境中流来
又一回举起疼痛的波浪
为那夺命的暴虐而呜咽
远望泸定的方向,但我
无法望断焦急的呼唤和寻找
我咬紧嘴唇,忽然
一缕当年的号角从我心中流出
是英雄的泸定挺起了脊梁
作者简介:邢海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 《星星》诗刊等报刊发表诗作,曾获黑龙江省文艺奖、《中国诗人》年度奖等多种奖项。
向灾区挺进(外一首)
倪宏伟
不断攀升的遇难人数,如滚落的石头
压在震中泸定悲恸的心脏
海螺沟的冰川开始反季结冰
如凝固的泪水,掩埋在倒塌的废墟
石棉的阳光夹杂乌云,落满草科裂开的伤口
生命至上,灾情就是冲锋的命令
解放军、消防、武警和公安等各类救援力量
穿越峡谷、沟壑和余震制造的威胁
冒着乱石滚落、河流湍急的危险
向磨西挺进,向呻吟的人们伸出援手
鲜艳的旗帜,在灾区猎猎飘扬
如抗震救灾的主心骨
打通生命救援的通道,搜救被困群众
我们无法安抚所有滞留的悲伤
在共和国众志成城的强大方阵
一切苦难都会在生命倒塌的地方重新焕发生机
从悬空的绳索爬过人生
湍急的河流,阻挡挺进“水中孤村”
十万火急的灾区
在震后的阴霾里,翘首以盼
无路可走的救援人员,徒手爬绳渡河
用身体和绳索搭建“生命通道”
演绎一场“飞夺泸定桥般的救援”
河水汹涌,在身下卷起咆哮的舌头
石头撞击的声音,仿佛崩裂的雷电
没有人犹豫,没有人退缩
在生与死的通道上,他们选择了无畏
从悬空的绳索艰难爬过
让孤村的伤痛不再孤独
把生命急切的渴望,传递转移
作者简介:倪宏伟,本名倪洪伟,诗人,现居雅安。

丰碑,种一颗种子在心中
皓 月
她叫唐紫寒,2008年她初三
天崩地裂时,她的老师用生命救了她
12年后,她继承老师未完的事业
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
她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他叫程强,2008年他才12岁
那天他们扛着鲜红的旗帜,上面写着“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
犹如天兵降临满目疮痍的什邡
在欢送部队的人群里,小小的他高高地举起一块简陋的布条
上面写着“长大我当空降兵”,那是小男孩掷地有声的宣誓与梦想
快门定格成为新闻摄影经典,
11年后他成为“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
他说,“这是作为一个男人的承诺!”
他叫张自立,阿坝茂县人
14年前,一位解放军叔叔对他说“不要怕,我们来了”
14年后,他成为一名消防员
小心翼翼抱着震区受伤的婴儿,一路护送去往医院
左手臂这头的臂章写着汶川,右手方的路牌指着泸定
他说,“如今换我来守护!”
他是被派往救援的消防员,背着重重的救灾物资行进在泸定山区
他们是当地的孩童,成为小小的引路人
消防员哥哥从兜里拿出棒棒糖给了小孩
小孩望着哥哥笑容里有真挚的光
他们说,一颗种子或许已经种下
此刻,你为我引路去往灾区救援
彼时,我为你指路照亮你人生的方向
一个生命在另一个生命那里得到延续
一把精神火种点燃,下一个继续传递
一颗种子在灾难后的土地上深深扎根
然后,小树发芽,成为大树撑天
一棵树成为一片森林
一个人影响人一生
那曾在幼时心里播下的种子,终会成为一座森林般的丰碑
作者简介:皓月,四川人,现居成都。四川省作协会员。作品刊于《中国青年报》《星星》《四川文学》等多家刊物,现为某刊物编辑。

一 面(外一首)
杨一父
新华网报道:一名叫做邱建华的辅警,在母亲罹难之后,回家见了母亲最后一面,就投入到转移村民的战斗中。
----题记
母亲,请您原谅
在得知你罹难的第一时间
儿子无法飞奔到您的身边
山体垮塌道路阻断
噩耗传来,我只有以泪洗面
我不能哭得太大声
我怕我的哭声惊动天地
让救援工作更难更难
抹了把眼泪
我继续工作,工作似乎能让我悲痛减轻
母亲,请您原谅
我背着您的寿衣,一路为救援队伍当向导
一路向您奔来
翻山涉水,终于来到了您的身旁
母亲,你今年才68岁
就在罹难前一秒
你还在地里割草
转眼之间,母亲啊我们就天人永隔
请您原谅!我只能看上您一面
就得和战友们一起战斗
因为,我是您的儿子
也是王岗坪的儿子,是幸福村的儿子
被困的30多名乡亲还急需转移
我们得争分夺秒实施救援
赶紧把乡亲们带下山去
母亲,请原谅您的儿子!
帐篷里传来琅琅书声
草科安置点帐篷里
传来琅琅读书声
稚嫩的书声有起有伏
仿佛是流淌的乐音
不要去打扰孩子的宁静
大地震才过去一天
他们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地震震垮的是房屋
震不垮的是心中的家园
老师的温情能驱散阴霾
书本的芳香能安抚心灵
帐篷学校里的师生
读书写字照样进行
你听,孩子的读书声多么动听
这是天使的声音
这是希望的声音
这是对灾难的蔑视
有一种力量在升腾
那是重建家园的决心
那是重新开启美好的信心
作者简介:杨一父,文化部门干部,四川省作协会员。出版有散文集《杨家坪记事》。

视频号/ 星星诗刊
小红书 / 星星

《星星》诗刊
主 编:龚学敏
《星星》诗刊公众号
执行主编:萧融
统 筹:任 皓
编 辑:黄慧孜
投稿邮箱
《星星·诗歌原创》:xxsk_yuanchuang@126.com
《星星·诗歌理论》:xxsk_lilun@126.com
《星星·散文诗》:xxsk_sanwenshi@126.com
《星星·诗词》:xxsk_sc1957nian@126.com
邮局订阅
《星星·诗歌原创》邮发代号:62-97
《星星·诗歌理论》邮发代号:62-157
《星星·散文诗》邮发代号:62-202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星星诗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