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极之至阴始生”,肝病患者夏至养生要点
2022/6/21 11:00:00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

     夏至日。这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中医说“夏至一阴生”,这是一年中阴阳转化的重要节点。

     中医十分讲究顺时养生,所以《黄帝内经》中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时候养护阳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阳气最旺的时节,要继续养阳、养脾胃。同时,扶助初生的阴气生长,让阴阳二气顺利交接

    

    ?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肝病患者夏至养生要注意:

     1、静养

     嵇康《养生论》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古诗云:“郁蒸仲暑月”。所谓“郁蒸”用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气压低,湿度大,气温高。闷热的环境是皮肤病和一些流行疾病的高发期,要注意:

     不可剧烈运动而大汗淋漓;

     汗后不宜任湿衣黏身,须擦干身体,换上干衣;

     汗后绝对不能冲冷水澡;

     不可贪凉,当风露宿;

     在这样闷热的环境下,最宜静养。

    

    ?

     2、饮食少寒凉,多温补

     夏天酷暑难耐,喜欢吃冷饮和水果的人很多,但从中医角度看,大部分的水果都有四个特点:生、凉、湿、甜,而这些都需要身体调动更多阳气才能去消化,吃多了就会伤阳气。

     现代医学认为,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多吃水果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对身体好处很多。

     中医认为每种水果都有自己的“偏性”,如果没吃对、或是吃多了,就容易影响脾胃运化,甚至会助长体内湿气。

     如果出现没胃口、手脚冰凉、腹痛、拉肚子等情况,就表示已经吃出“寒湿”了。

    

    ?3、睡眠充足入夏后,气温升高,人体阳气外浮到体表,容易心烦失眠,而夜晚是阳气内收的时候,若晚上老是失眠或熬夜,长期睡眠不足就会伤阳气,伤肝肾阴血,导致内分泌紊乱,造成提前衰老,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猝死。

     很多人睡觉时喜欢窗户开一条小缝,实际上睡觉最忌头向有窗隙漏风。

     《老老恒言》也说:“窗隙门隙之风,其来甚微,然逼于隙而出,另有一种冷气,分外尖利,譬之暗箭焉,中人于不及备,则所伤更甚。”

     睡时不可直接枕冷石、铁物取凉,也不要用冷水洗脸,主要是对眼睛不好,而且也是伤阳气的。

     可适当午睡,夏天“夜卧早起”,睡得晚,起得又早,不少人在中午的时候会犯困,这时候不要硬撑,小憩一会儿,对心脏有好处,因为午时对应的是心经,让夏天最为疲惫的心好好休息,是一种免费高效的养生。

    

    ?

     4、适当运动夏季天气炎热,“暑易伤气”,更容易出汗,阳气外泻,过汗过劳就容易耗气伤津液。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动起来才能更好地生发阳气,但若原本体内阳气就不足或伤阳后没有及时休息补充阳气的人群,并不适合一味地追求运动的强度。在运动方式上,宜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方式,避免强度过大。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不利于养阳。

    

    ?

     5、三伏灸(贴),温阳祛湿

     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早在清朝初期张璐的《张氏医通》中即有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防止哮喘复发的记载。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

     具体做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穴位贴上中药,以达到灸治的效果。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