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碎片化阅读的恶习怎么改?
2015/1/12 王阳明心学

     引言:

     靠色情图片吸引眼球的,或者起一些稀奇古怪的题目来哗众取宠的,这类文章根本没有必要点开,因为,真正高水平的作者从来不是靠这些来取悦读者的。实际上,微信朋友圈或者微信群里分享的文章,除了一部分的原创作品,大部分文章你根本没有必要马上打开,如果感兴趣,可以先收藏起来,用下面的主题式读书法阅读。

     全文:

     我先从德国式读书说起。2008年,我数次深入德国,考察了10几个城市,从西南部的巴登巴登到中部的新天鹅堡,沿途车站、咖啡馆、草坪和校园,随处可以发现正在阅读的人,这,让我非常惊讶。在波恩大学偌大的草坪上,看似慵懒的人们一边晒着太阳,一篇俯身勤奋地阅读着。

     德国出了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诗人,我觉得,这一切与德国式读书息息相关。到底什么是德国式读书,我可以概括为读书习惯、读书氛围和读书设施:

     其一,读书习惯良好。

     23%的德国人年阅读量在9到18本之间;25%的人年阅读量超过18本,大致相当于每三周读完一本书。实际上,这几乎可以称作是一种全民读书的好习惯。

     其二,读书设施完善。

     德国家庭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很多地方还有些像电话亭一样的小亭子,里面放满了二手图书,这就是公益免费借书亭,读书、借书、还书,全凭自觉,无人监督。

     其三,读书氛围浓郁。

     德国人认为读书可以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他们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想法,促使他们不断地阅读。五年级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张赠券,免费在图书馆领取一本书。中学时代老师会布置主题性作业,需要学生大量阅读材料书籍以便完成作业。

     说完德国,回头说说我们自己。中国人发明了造书的纸,但,喜欢阅读的人却越来越少。说得严重一些,今日之中国,整个社会都表现出难以置信的急功近利和浮躁不安。

     大家忙着玩微信,刷微博,聊天扯淡,看八卦,浏览论坛。表面上看起来忙忙碌碌,仿佛在阅读,殊不知,因为无法理性地筛选,接受了太多的垃圾新闻和虚假消息。这种快餐式阅读方式,虽然阅读量可能没有减少,但阅读质量却不一定能得到保证。

     回头想想,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呢?不是实时消息,不是八卦,不是花边消息。而是那些有思想深度、值得思考、震撼精神世界的书籍,它们可能年代久远,却在熠熠发光,等待着你智慧的眼睛去发掘和发现。

     光抱怨无济于事,所以,在这里我试着给出三个建议:

     其一,知,采用主题式读书法。

     这是与碎片化阅读习惯相对应的称呼,是我的小发明,又叫“模块式、问题式”阅读法,即一次围绕一个主题或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读书。围绕一个主题,请懂行的人给你推荐书,从中精选出3-10本书,再加上阅读微信收藏的相关主题的文章,采用综合、统领式、潜心阅读法。

     也即是说,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只看这个主题有关的书籍,从拆书到合书,从分析到综合,进行相关领域的思考并融会贯通。实际上,这是一种带着问题找答案,自动自发的阅读行为,而不是被大部分的垃圾微信文章牵着鼻子走。

     其二,审,即本着质疑的态度读书。

     也就是说,本着批判性思维、淘金思维的态度审视书中的观点,作者说话有理有据我们才能采信。如果仅仅是拍脑袋、靠猜谜得出的结论,一笑置之即可。合理质疑,举证证实,是读书不可或缺的正确态度。

     其三,行,即为输出而读书。

     读书只是输入的过程,最终目标是为了输出,也就是说你研究这个主题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或者更好地指导实践。一个简单的尺度,就是你争取自己认知或是修炼的水平超越你读过的每一本书,乃至自己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成一家之言。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原创知识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淡。我不同意。我觉得恰恰相反,原创知识越来越重要。当人人转发、抄袭的时候,你的原创和坚持就离成事不远了。

     中国不乏“知道分子”,而是缺乏说真话、办实事的知识分子和“做到分子”。难道不是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王阳明心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