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禽之别:心为形役与形为心役
2018/1/7 王阳明心学

    

     编者注:前几日选编了最后的大儒梁漱溟先生的几条修行体悟,有读者留言,感慨不够全面。嘱咐我继续努力,力求深刻全面的反应表达梁漱溟先生的修行体悟;某也不才,决意一试,期望可以满足大家的企求。

     我一向认为。学贵内心有所得;有些东西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与自己体悟所得的,差距非常大。而迷者往往不知!

     梁漱溟先生说过:我可能比其他的普通人不同一点的,就是我好象望见,远远地看到了,看到了王阳明,看到了孔子。我是望到,作用于不是很清楚地看见,好象天有雾,在雾中远远地看见了孔子是怎么回事;王阳明心学是怎么一回事。我还是愿意跟着王阳明走”。

     以下几条,是先生的心得体悟;值得我们反复琢磨思索!

     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再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最后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只是,最后一条最难。

     人类不是渺小,是悲惨;悲惨在受制于自己。渺小是最错误的见解。几时你超脱了自私,几时你就超脱了渺小。

     一切利害得失计较皆从自身来,假以人类有超越其身之心也,遂不为此自发感情要求之所限,而能自觉地照顾到他人以至大众,不落于狭隘偏私。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学问是解决问题的,真的学问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经济生活分散了人心,而组联了人身。政治形成集团对抗,划分此疆彼界。

     着急贪求,表见了人类的卑微;歆羨涎流,显露了人类的丑陋;忍耐不下,烦恼苦愁,见出了人类的无用。

     深深地进入了解自己,而对自己有办法,才得避免和超出了不智与下等。这是最深渊的学问,最高明最伟大的能力或本领。然而却不是一味向外逐物的西洋科学家之所知矣。

     心之为心,在其能宰制,能统驭,能操纵,能发能收……

     生命即“相似相续,非断非常”。相似就是相通,差不多,相似而相续,连续下平,非断非常,不是断,断不了,因为续嘛,所以不断的,生命没有断,有人以为死了就完了,在佛教上没有这个事。非断,不能断,但也非常,常即常恒;那个变是一息也不停止的,总在那儿变,这个就叫“非断非常”。

     天地万物浑然一体,生生不息,生命是“相似相续,非断非常”,俗以为今天的我犹是昨天的我,变是常见,俗以为人死如灯灭去,不复存在,便是断见,常见断见皆非也。

     向外取足,在佛家看来都是错误,都是丧失了本性,本性是什么,它就是自性圆满,无所不足。

     小乘是罗汉道,大乘是菩萨道,小乘好象是躲避开生死的麻烦,大乘呢它超出生死了,它不舍众生,不住涅槃,菩萨他不舍众生,要回到世间来。

     个体占有不大的有限的空间,而生命则未尝限制在一定的空间。我个体生存见为有限之时间,而生命是没有其时限的。

     人禽之别:心为形役与形为心役。

     心与生命同义,其特征在能动性。

     人与人之间情同一体是为仁。

     世俗人外重内轻,身随物走而失乎心。心不应离身,身不应离心,心身合一,是谓中。

     语言的开悟,它还在意识之中,而真的开悟,是让你生命起变化,你的生命根本起变化,这才算。佛家要紧的是在自己的生命起变化,或者叫生命的提高,不是空理论。

     有觉悟者有自由。

     学问是解决问题的,而且真的学问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你还是要放下,你不要说是。昨天的那过得很美,我今天还愿意再来一回。不行,你还得放下,放下,不要有一个期待心,那么才会出现。

     几时你超脱了自私,几时你超脱了渺小。

     我这一辈子没有什么失望或遗憾,因为我想做的事都做了。

     对自己应当责志,看人则应客观些,即从“身”来把握“人”。

     人类的最大的可耻笑可怜悯就是对自己的不明白(无知)与对自己的无办法(无能)——这是真的心理学所由生起,真的心理学要在自觉和自主。

     一切皆内而无外,始于对自己负责。无之学者为已;君子求诸已。

     收拢精神而集中于当下意念之萌动,是谓慎,由慎而入于内无已外无人之境是谓独。

     不需要希望长生,任其自然,因任其自然才是“廓然大公,物来顺应”。

     他提得起,放得下,他是真正能够在他的生命上自主自如。这就是孔子的生活之学。

     吃饭好好吃,睡觉好好睡,走路好好走,说话好好说,如此谓之“敬”。敬则不苟偷,不放肆。敬则不逐物,亦不遗物,由敬而慎,以入于独。

     孔子所谓十有五而志于学,那个学是什么呢,他都是在说他的生命、生活,没有说到外头去。

     王阳明先生是进入圣人的地位了,不再是一个普通人,他随世用功,随世致良知,明心见性,“极高明而道中庸”

     宇宙就是一个变化流行,一点也不能停住。我自己的也是在变化流行之中,不要看得太短,不要看得太近,要放眼来看,放眼来看心胸就可开大,什么事情不用着急,不要常颠倒在喜恕哀乐之中。廓然大公,物来顺应,超过这些,不要执著。

     生活是心物之合,亦是心物之争。

     心是超过身的,从身来说,你的身体跟我的身体不相通,可是从心来说,心高于身,心超过身;如谓:好恶相喻,痛痒相关。

     动亦定,静亦定,永不落被动而恒时是主动.换言之,始终有心在.气动即失心,心在则气为心用。

     着急贪求,表见了人类的卑微;歆羡涎流,显露了人类的丑陋;忍耐苦愁,看出了人类的无用。

     心中无事即至乐。至乐者无所待于外之乐也。

     所谓定力,不是别的,就是他的过去,他的背景,他总是要受过去背景的决定。

     人的伟大处在人有无限的可能性而且是多方面的可能。

     不要“行仁义”,要“由仁义行”,就是回到自己身上来,返回到自己本心,越向外找越迷乱,越眼花缭乱,不要向外看,要自己问自己。

     中国人不晓得什么叫“国家”,他只晓得“天下太平”。过一种消极相安的日子,过一种散漫的和平的生活,希望朝廷官府不要多干涉我,不要多管我们的事。

     人的生活都是离不开人群的,每一个群都有两面,一面是血缘血统关系,还有一面是地域关系。国人总是把家庭的亲爱之情推广到社会上去。所以好朋友也等于兄弟,它特别重情谊,这超过了利害关系。

     须知世界上没有什么可贪的东西,要把他放得空洞开豁一些就好了。佛教徒他把什么事都看得很轻,没有什么重大的问题,什么都没有什么,我总是把我的心情放得平平淡淡,越平淡越好。生活无论哪一个方面,都是平淡最好。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王阳明心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