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大事有静气
2018/2/11 王阳明心学

    

     湖南大儒、同为湘军之父的罗泽南曾经在临终时写给曾国藩的信中说道:“乱极时站的住,才是有用之学。” 能够镇定坦然的处理极为混乱复杂局面的能力,才是真正有用的学问。

     所谓站的住,就是要有非同一般的战略定力。李瀚章在评价曾国藩时曾说:“其过人之识力,在能坚持定见,不为浮议所动。”曾国藩这个人的过人之处,在于一旦看准了,就能够坚持定见,不为种种浮议所动摇。

    

     湘军历史上著名的安庆会战,便充分体现了曾国藩的战略定力。安庆会战的计划制订不久,曾国藩就遇到了来自内外各方面的压力,每一项压力都足以动摇其会战安庆的决策。朝廷命令曾国藩放弃围攻安庆的计划,东下救援苏、常。曾国藩专门给朝廷上奏,力陈安庆不能分兵的理由。为解安庆之围,太平军又决定再用围魏救赵之计,南北两岸,夹击武汉,以解安庆之围。胡林翼要求曾国藩赶紧撤安庆之围,回师救援武汉。

     曾国藩分析出太平军即使有破湖北之势,也并无守湖北之力,太平军进攻武汉,目标其实依然是在安庆。在曾国藩的坚持下,曾国荃的湘军不惜一切,拼死不解安庆之围。正如曾国藩所料,陈玉成进攻武汉受阻,不得不直接回师救援安庆,最后太平军不但未能解安庆之围,陈玉成也在转战途中牺牲,部队全军覆没,安庆和整个安徽由此落入湘军之手。安庆一丢,沿着长江一直到天京的各个城池也相继陷落,天京也就再无法守住了。可以说,安庆一战,是太平天国走向败亡的转折点。

     与接到朝廷十二道金牌班师回朝的岳飞相比,曾国藩无疑就胜在一个“乱极时站的住”上。

    

     所谓乱时,并不仅仅是指危险的时候,也可以是一切可以扰乱人的心智,使人不能平心静气的时候。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察人之法:“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大事考验人的胆识、难事考验人的勇气、身处顺境时人容易过于喜悦、面临逆境时又容易沮丧,一般人在面对这些情境时都会容易陷入混乱,理智被情感所控制。而在这样的情境下能够控制住自己情绪的人,一定有着超乎常人的涵养。

     在面对混乱的局面时,一般人都会慌乱、会手足无措,即便平时有十分的智谋,最终也只能发挥出五六分的水平,而“站的住”的人,也许平时只有七八分的聪明,却能把这七八分给完全发挥出来。只有内心有足够的定力,在真正面临危难的时候,才能临乱境而心不乱,站得住脚。

    

     翁同龢有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每逢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所谓“有静气”,其实就是“站得住”。这种静气不可强求而得,需要平日里多加修养练习,《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明确自己身处的位置,应当做好的职责,平日里培养自己的淡泊宁静之气,不要让自己的心志受到太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才能在遇到问题时减少外物对自己本心的干扰,用平常的心态面对危乱的处境。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能够“受命于危乱之际”,与他平日里淡泊宁静的心态修养出的气度不无关系。他的“空城计”智谋本身并没有多大的神奇之处,但是妙就妙在诸葛亮临危不惧、在在面对大事时能够“站的住”的气度。逢大事时能够有非同常人的气度,古代圣贤也不过如此了。

    

     王阳明心学

     |为往圣继绝学——铸造心学传播第一平台 |

    

     | 长按二维码 扫描关注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王阳明心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