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开始修行,即是与天同道
2018/2/26 王阳明心学

     笑笑生:我的师友单非兄的文章,还是值得阅读的。近期他有一个课程《40位禅宗大德证道因缘》要开讲,有兴趣的心友不妨关注。

    

     上一篇文章《有可能悟道的人,一定具备的三个素质》中说到,入道的唯一正门是专注。于是大阴阳社有位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这种制心一处的高度专注,是不是一种执着?如果说道是通流不滞,这种高度关注又是不是一种滞塞呢?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具备独立知见的人早晚都要遭遇的,搞清楚这个问题也能让我们的修行方向更加明确、修行之心更加踏实笃定。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在《圆觉经》中,普贤菩萨也问了佛陀同样的问题:

     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

     普贤菩萨的问题,根本的疑问也是说,既然一切皆幻,那么修行不也是幻吗?如果是这样,世间不能明白一切皆幻实相的众生,又该如何解脱呢?

     佛陀的回答是这样的: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佛陀的根本意思是说,虽然一切皆幻,但仍然需要以幻修幻。佛陀的比喻很妙,就像以一根木头钻另一根木头取火,火生出来了,两块木头也会烧成灰烬;木头就是修行,火就是觉性。也就是要先假借修行去离幻,但这只是一种方便,待到诸幻皆离,还要再离这修行本身的幻。

     其实如果你有静坐的体验,就会知道凭借在观呼吸等法门上的专注而入静后,这所凭借的法门自己就会虚化消融,根本用不着再去对治,情形正像佛陀的比喻所说的那样。修行的实际进程是,每一层的境界都需要凭借一个离幻的修行法门,等到境界更深一层,上一层所凭借的修行法门自己就会消解。这不是道理,而是实修中直观的经验。所以关键在做,在做中很多道理才能明晰起来,答案自己就会呈现。其中的道理也不是不能说,便是所凭借的法门与相应的境界属于同一层次,这层境界不在了,相依的法门当然也会自动消失。比如最开始入静可以观息,这时与心绪散乱相对应的是呼吸粗重,所以才能凭借,静境深了后呼吸就感觉不到了。

     对于以幻修幻,佛陀还告诉了我们一个最为简易直截的法门,便是觉察,只要觉察到幻自然就能离幻,离幻本身则就是觉性,佛所谓“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完整的运作过程,便是佛所说的,先觉察远离一切幻境,再觉察远离这执持觉察远离的心,再觉察远离这觉察远离的法门本身,觉察远离这法门的意识也要觉察远离。总之一切都要觉察远离,一直到没有什么可以觉察远离的,再也无一法可得,才是离一切幻的大觉境界。

     《圆觉经》是公认的顿悟法门,自古也一向被禅宗所重视,顿悟法门的真相就在这里,是说一念出离就是一念顿悟,就是直契空性实相,当下要不存一丝妄念。而业力习气的化解,则是要逐步实现的。合之便是《楞严经》所说的“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如此念念顿悟地心行就是六祖所说百川归海的顿修,觉性开化到能够靠机缘点化打通一片、圆彻通透,才是明心见性境界,根器只能决定这个过程的快慢,却不能省掉工夫。所以千万不要以为顿悟法门不需要修行,这是误人至深的误解。对此,沩山灵佑禅师有句最为透彻通达的话:“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我们一定要牢记再牢记。

     要特别注意佛陀最后所说的“诸相虽尽,不入断灭”一句,《金刚经》中也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离一切幻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恰恰是全体呈现、无碍自在,只有离一切幻才能全体呈现、无碍自在,六祖所谓“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就像虚空之中才能存在和运行天地万物。佛家境界的真谛就在这里,内为无余空性,外为全体法界和缘起变通,二者一体两面、相辅相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一切皆可而“如水常通流”。

     然后回到最初的问题,专注是不是一种执着和滞塞呢?是的。但是执着和滞塞是有两种的,一种是永远陷于造作和苦的轮回,一种则是通往不执着和通流不滞的。修行,就是后一种。为什么都是执着和滞塞,修行却能通往反面呢?答案就在背后最深层的那个原理。

     这个原理便是:修行,是在模拟和同频天道。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多次说过,佛家八万四千法门,归结起来就是止、观两大门。止是修定的,是通过制心一处而使万念自然俱息,因而得以不断潜入更深层的静定之境,《大乘义章》所谓“守心住缘,离诸散动,故为止;止心不乱,故复名定”,禅定就是止法,观呼吸、念佛等都属于这一类的具体修法。观是修慧的,有观照和观想两种,可以是如如观照心中觉受,可以是如实观察世间因缘,可以是对无常、无我、空等究竟法的有意识观察,可以是针对性对治贪欲、我执等的不净观、白骨观等观想,还可以是对契合实相境界的佛菩萨及日月等形象的观想。如如观照就能见到真相,殊胜观想就能进入实相,所以才开智慧。

     可以看到,止法的核心,是制心一处,专注在一点,将心定在某个方便的因缘上,以这一点摄住万念,这就是万法归一;观照的根本,是反照内观,反是关键,照是根本,通过反照离妄实现通流不滞,这就是天道圆通。万法归一,归处是本性,修止的极致就是得空定;天道圆通,呈现的是万象如如运化,修观的极致就是通万法。所以这两大修法,其实是暗合天道的,实际是一种模拟天道的方式。模拟天道有什么作用呢?便是在模拟中逐步贴合天道,逐渐与天道同频,完全同频了便是得道。这就是修行最深的密码和原理。至于实相观想,则更是直接走在这条路上。

     天道圆通之中而有万法归一,万法归一之上才有天道圆通,这又告诉我们定慧是一体、止观须双修,否则是不可能同频天道的。从修行之方便的角度,一般人需要先定后慧,上根人可以先慧后定,总之都要定慧等持,那么也可以说,两者归一之日,即是完成同频之时。

     一切修行的正法都是在模拟和同频天道。佛家如此,道家也是如此。老子的心法尽在“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一句,前半句也是万法归一,后半句也是天道圆通。庄子的心法尽在“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入于不死不生”的修道次第,前四步也是天道圆通,后三步也是万法归一。其他种种法门,诸君可自行参悟,看是不是这样。

     所以,不是为了见道而修行,而是当你开始修行,便已经与道站在了一起。

    

    |为往圣继绝学——铸造心学传播第一平台 |

    

     | 长按二维码 扫描关注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王阳明心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