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最重要、却最被忽视的一句话
2018/3/4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活了57岁,龙场悟道那年他35岁,提出“致良知”是在50岁,至此不渝。两大事件,一个标志着心学的正式诞生,一个标志着心学的真正成熟。
就是在致良知诞生后,王阳明说了一句发自肺腑、大概也是最想被人记住的话,只可惜一语成谶。他说:
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
王阳明的一生,如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在《王阳明大传》结尾所说:“尽管王阳明建立了举世无双的大功,但命运却极度坎坷,一生苦于颠沛流离……。”所以他这短短一句话,不知浓缩了多少冷暖自知,又包含着多少语重心长和用心良苦。
王阳明有一得意弟子,名叫王艮。第一次见王艮,王阳明就对身边人说:“吾擒宸濠,一无所动,今为斯人动矣。”我连建立35天平定宁王朱宸濠大叛乱这样的不世之功,都未曾动心,今天却为这个人动心了。
王艮狂傲,初见阳明,阳明请其上座,开始辩论。王艮每被驳倒一次,便将座位向下移一点,最后居下位,于是拜师。回去后又觉不服,于是找阳明再辩。最后王阳明对他讲了自己的良知说,王艮彻底折服,叹道:
简易直截,艮不及也!
王阳明的这句话与王艮的这句叹,道出了致良知最核心的东西。世人学不成心学,大抵因此。

致良知——阳明心学的最高精髓
“致良知”何以代表着成熟阶段的阳明心学?王阳明那句重要而珍贵的话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致良知的“简易直截”又到底体现在哪里?
这一切的答案,都要从真正弄懂什么是“良知”开始。
王阳明曾写过多首良知诗,最具代表性的是以下两首: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尔身个个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但致良知成德业,谩从故纸费精神。
乾坤是易原非画,心性何形得有尘。
莫道先生学禅语,此言端的为君陈。
两首诗,完全可以对应禅宗《六祖坛经》里的两段偈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良知,似乎就是禅宗的自性;致良知,似乎就是禅宗的平心直行;简易直截,似乎就是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心学像极了禅,但王阳明生前就曾多次强调和解释心学不是禅,良知诗中也再次表明“莫道先生学禅语”,那么致良知和禅的差别,到底在哪里?
答案就在心学最高概括的“四句教”中: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这是禅。“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致良知。心学包含了禅,禅却不能包含心学。心学的底子是禅,但顶子却不是,而是入世做事、兼济天下。所以王阳明毕生以儒家为归依,而特别注意与禅宗划清关系。
“事上磨”和“知行合一”,便是致良知的自然延伸。阳明心学的真髓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修出世心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入世立业;入世做事,就是修出世心性的最优途径;出世之心与入世事业,一里一表,一体两面,互融互涉,圆融一体。
王阳明心学,乃唯一真正将出世与入世圆融一体的学说,只有从阳明心学,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入世越深,出世越远”、出入世不二的真谛。
王阳明找到了出世与入世、自性与世间最好的那个中介连接点——良知。良知的底下,是圆满自性;上面,是世间功业。所谓良知,一是良心,二是自知。遵循良知的指引而行,百折而不挠,千困而不弃,万诱而不动,只是认定了做下去,就是入世做事最为简易直截、有效无患的路子。
这就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良知——解决人生一切问题的大根本
自知自己的良心并依之而行,就能解决安身立命的人生大问题?这似乎与我们的实际认知不符——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简单是要被灭的,善良是要被坑的,直接是要挨揍的,依照内心真实的良知行事,似乎是行不通的,必定会处处碰壁,麻烦和困难不断。
那么王阳明为什么会主张,致良知是解决人生一切问题的根本呢?
就因为,当下所遵循的那一点良知并不是关键,背后广大无边、至深至彻的心体才是。王阳明龙场悟道就如禅宗明心见性的顿悟,正是彻底除掉了封闭内心的壁障,完全打开了这个心体。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我们的每一点良知,其实都是那个圆满光明的心体所透出的一线光,循着这线光就是我们回归心体光明的路。依良知而行,则就是不断去除障蔽,不断把这个出光口撕得更大的过程。撕到最后,就是本心真我再现,光明洞彻,如日当空。
有人问王阳明的用兵之术,王阳明答了八个字:“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周易》中也说:“神无方而易无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有学者说让王阳明龙场悟道的书是《周易》,心学境界通达易道境界,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为我们指出了做事上最珍贵和有用的素质——随机应变。这需要的是什么能力?反应力、变通力和灵活性。这些能力来自哪里?心的清明。心无杂念,才能更好地“应”;心无固执,才能更好地“通”;心如活水,才能“灵”。心越清明,心与思维的感应力、洞察力就越强、越敏锐;心越不动,面对外境、处理事情才能越随机而动。
这就是致良知是最好的安身立命之法的终极秘密所在。更何况,良知是最大的正心,致良知是最大的正道,正大所以光明,光明所以坦荡,坦荡所以安稳,不因险路而翻车,不以阴沟而翻船,所以还是一生之道路的最好保障和屏障。如王阳明自己所说:“只此良知无不具足。譬之操舟得舵,平澜潜濑,无不如意,虽遇颠风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沉溺之患矣。”
知善知恶、是非明断是良知,凭良心修心修身、为人行事是致良知。知道自己的不足是良知,努力改变是致良知;见他人苦难而怜悯是良知,伸手拉一把是致良知。恶之心,封闭而僵死;善之心,开放而更新。僵死而日朽,更新则日活;封闭则黑暗,开放即光明。
心学诞生于理学当道的时期,在与理学的妥协与对抗之中长大。理学讲“天理”,心学言“良知”,百姓心中有杆秤,是他们将两家糅合一体,道出了中国人心中那个最高的信仰和最深的敬畏——天理良心。
致良知三字,简单明了,简易直截,却又博大精深。

一个人人不自知的重大思维盲区
是时候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了。
王阳明那句最重要却最被忽视的话,和王艮“简易直截”的评语,融合起来,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一个极端重要却人人不自知的思维盲区!
那就是:大道至简,是真的至简。复杂的不是道,而是行;难的,不是明道,而是行道。大道往往是人人皆知的常识,真正考验人的是把这常识时时处处进行落实,只是一颗坚韧之心,只是一份忍耐之性,去应对和解决复杂多变的境和事。可以一时迷失,但要知道回来。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老子如是说。“愚人口说,智者心行”,六祖慧能如是说。“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王阳明如是说。“真正聪明的人,都下笨功夫”,这是曾国藩一生的写照,他巨大的成功正是来自他这抱定信念、笃定而行的大智若愚,“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他如是说。
人需要靠做事,磨圆自己的性子。人需要靠做事,去会通万事,熟能生巧。由此行去,便是自我修为与人间功业的两赢兼得。
大道至简,做到却难。人们却往往以为自己做不到,是因为自己不明道,于是想得太多,把道理弄得越来越复杂,做的却太少。这就是那个思维盲区。天地道简而行繁,人却道繁而行简,这就是《心经》所说的颠倒梦想。
王阳明的后学弟子都忘了这点,渐渐流入狂禅一路。他们只记住了王阳明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所以像梁启超说的“满街皆是圣人,酒色财气不碍菩萨路,猖幻至此”,拳打师父、当着人脱光衣服、满地打滚、大白天带着娼妓男女同浴……以为这就是心学的“直心而行”,而彻底忘记了王阳明“有善有恶”和“为善去恶”的教诲。就算他们真有境界,也已经是禅而不是儒。他们也丢掉了心学最珍贵的东西——入世之行。
如今更是惨淡,世人谈心学,连“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的狂狷气也失去了,只剩下了空谈理论。
所有这些,正像王阳明另一首良知诗中的一句所说:
尽道圣贤须有秘,翻嫌易简却求难。
心学至为高明,直通大彻大悟。心学也至为平实,不过就是八个字:老老实实,踏踏实实。那些自以为聪明高明的人,全都掉进了前者的坑里,一生爬不出来。
最简单的,往往最复杂,这是阴阳。越深的东西,往往也越浅,这也是阴阳。知之与行之,一内一外、一里一表,还是阴阳。了然与贯彻的程度,直接体现智慧的深度。
秉持至简,应于至繁;立于至深,行于至浅;以简驭繁,由浅入深。这就是心学的知行合一之路,也是那条阴阳圆融之途。

|为往圣继绝学——铸造心学传播第一平台 |

| 长按二维码 扫描关注 |
笑笑生:我的师友 单非(谭无稽)先生,是我所尊敬的人。当今中国,研究王阳明心学者多矣,但都道听途说、鹦鹉学舌;即使一些著作等身的大家,也无非是移动的图书馆。就真实见解和体悟而言,单非所达到的程度都是不多见的。
单非之所得,乃步王阳明先生之脚印,精研儒释道,于禅宗境界多有体证。是从自得而来,绝不是只知道钻研书本者所能比拟。
如果您对心学对禅宗有一定实修体悟,不妨耐心看完此文;
以下为大阴阳论 单非 先生原文: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
——唐·张拙秀才悟道偈

课程缘起
按我本人的愿望,能够只靠写文章就可以实现利益于人,同时兼顾自己的稻粱谋,是最好不过了。只是自己做的是小众事业,再加刚起步,难度还有点大。不得已,才打算自明年起每年开设一门课程。一年之中,除了写好日常文章,就是打磨好这门课程。
在第一期课程的选择和准备上,也已经有段时间了。因为对禅宗的喜爱,以及自己目前最关注的课题是证悟,本打算做中国禅宗史。后来发现这个工程实在太大,泛泛说已是不可能,更别说精讲。后来与一位博学友人商量,受启发而决定做《40位禅宗大德证道因缘》这个课题。这样便有了很好的针对性,能够深入下去精讲,内容也就坚实了。
通过对这些禅宗大德在悟道这件事情上真实发生的事情的整理,加上我个人尽可能深入地解读,让大家增长见识的同时获取一些深刻的启示,以明白悟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悟到的道又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悟,最低限度也能较大程度上提高见地、增长智慧,这就是这个课程的初衷,以及我的目标所在。
中国禅宗分祖师禅和子孙禅,一脉相承而表现不同。那些棒喝交加有如行为艺术的就是子孙禅,从菩提达摩到六祖慧能六位祖师言语朴实明白的平实接引,则是祖师禅。子孙禅让人觉得超妙绝伦、深微玄通,无从捉摸和看不懂;祖师禅则晓畅直接、微言大义,让人回味无穷。将那些暗藏玄机的子孙禅形式的内容,还原为明示般若智慧的祖师禅形式,让大家能够看得懂、悟得着,则是这个课程的基本思路。
在这些方面,我的水平虽然还不够,但我愿意把我明白的倾囊相告。
遨游禅海,可觅灵光。人皆倾心禅意,但需要明白真正的禅意是什么。
课程说明
40禅德的选择,是我从近300位禅宗大德中精选出来的,也进行过数版修改才最终确定。这些禅德多数是唐代,少数宋代,宋以后只选了憨山大师。这样安排是有原因的。
唐宋是禅宗的鼎盛时期,群星璀璨,证果的大德极多,宋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能够证果的越来越少。所以要见禅宗的真精神,须从唐宋看去。这其中又尤以唐代的禅最为活泼精纯,宋代开始味道就多少有些变了。这种差别,就好像唐代的禅是大自然本身,宋代的禅开始趋向研究大自然,是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的差别。宋代很多禅德,就都是参前辈公案而悟入,参话头也是自宋代开始兴盛。而一手的,自然最是纯正生动,最具禅的自在精神。这种精神在宋代也依旧得到了很大保留。至于明末的憨山大师,就当做末法时代参禅证果的代表吧。
这40位禅德,从禅宗史的地位和影响来说,有些是重量级人物,有些则轻一些;有些重量级大德没选,有些量级轻些的却选了。这是因为选择的标准——一是有确实的悟道因缘的记载,所以石头希迁、南泉普愿、丹霞天然、岩头全奯等第一流的大禅德才没选。二是悟道因缘要足够有冲击力和代表性,所以有些第一流的大禅德也没选。选定的40大德,都确实是打动和震撼到了我的。
40禅德里并没有包含六位东土祖师,这是因为祖师禅有着一贯的特色,其中的代表和集大成者当然是六祖慧能大师。六祖有《坛经》,这已经足够开个新课程了,所以只好暂时搁置。其实祖师的精神就贯通在后世大德的血脉里,倒也不是遗憾。
另外说是40禅德,说到的禅德会远远不止40位。因为很多禅德的悟道因缘都有相似处,或者有些方面可以拿来互相参证。所以围绕每位禅德的悟道因缘,我会尽量搜集一些其他禅德的故事和公案一起说明。
这个课程的两个重点,一是相关资料尽可能全面准确的搜集整理,二是我个人对其中道理、玄机尽可能充分的解说,所以知识性和智慧性都是有的。这些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录制也是如此,为保证最后呈现效果每期课程我都会提前录好。在撰写日常文章之外,这些工作我会尽量做得充分。
这是我第一次开课,不足和缺漏都会有,到时还要请大家多多体谅。
课程目录
注:具体安排届时视实际情况可能会有一些微调。
1、百丈怀海:野鸭之妙,一哭一笑
2、大梅法常:即心即佛,梅子有核
3、盘山宝积:红轮西沉,魂向何方
4、石鞏慧藏:牛若向草,拽鼻而回
5、汾州无业:迷心即佛,手展拳握
6、庞蕴居士:西江之水,一口吸尽
7、五台隐峰:已进不退,车碾诸佛
8、沩山灵佑:炉中死灰,灵光一点
9、赵州从谂:拟向即乖,太虚无强
10、陆亘大夫:瓶中大鹅,唤之即出
11、芙蓉灵训:天寒地冻,独自珍重
12、临济义玄:三问三打,老婆心切
13、灵云志勤:从缘而入,永不退失
14、金华俱胝:天龙一指,用之不尽
15、药山惟俨:蚊叮铁牛,蝇上活马
16、招提慧郎:石有佛性,人无佛性
17、石霜庆诸:米里有虫,皆百千生
18、渐源仲兴:生也不道,死也不道
19、洞山良价:临水照影,何幻何真
20、夹山善会:钓尽江波,金鳞始遇
21、清平令尊:这竿恁长,那竿恁短
22、洛浦元安:鲤鱼摆尾,一杖打杀
23、天皇道悟:鬼怪易弑,神佛难杀
24、龙潭崇信:寻常日用,拟思即差
25、德山宣鉴:潭龙未潜,烛灭光生
26、雪峰义存:胸襟流出,盖天盖地
27、永明道潜:法皆六相,空是何相
28、石霜楚圆:指鼻大骂,无上大法
29、翠岩可真:无轻慢心,有丈夫气
30、慧林怀深:倩女离魂,哪个是真
31、慧圆上座:能鸣者蝉,不语者禅
32、兜率从悦:只能入佛,未能入魔
33、清凉慧洪:博学多闻,阻塞悟门
34、张商英居士:五更尿壶,末后一句
35、白云守端:好个道人,不如戏子
36、五祖法演:街头穷汉,问宫中事
37、圆悟克勤:风流艳事,佳人独知
38、金陵俞道婆:卖饼婆子,乞丐莲华
39、大慧宗杲:树倒藤枯,相随来也
40、憨山德清:寂照虚空,世间如梦
课程参加
1、课程安排
① 每周一期,共40课时。每月四周共四期,周期为10个月。
② 每课时长1小时。
③ 形式以音频为主,必要时辅以简单的文字、图片。
④ 年后开始发布,每周六晚8时发布于腾讯直播平台千聊。考虑到年后第一周涉及春节假期结束,故首次发布放在第二周。
2、课程收听
① 课程会建立专门的微信群,只作为课程开设期间的信息发布、答疑和交流平台。
② 每次课程发布后,会在微信群内发送收听链接和进入直播间密码,点击进入后即可收听。也可下载千聊APP收听,电脑端登录后也可收听。
③ 课程可无限次回听,暂时没有时间听也没关系,可在有时间后再听。
3、课程收费
① 1000元/人(25元/课)
②请务必考虑好后购买,费用缴纳后不退。
4、课程购买
有意者请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加官方微信,经审核通过后由我拉入课程咨询群。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王阳明心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