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志在心上立;心学的精华、人生的要旨!
2018/3/15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在顿悟时刻认识到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人人皆可成为圣人,有了这一基础,就人人可以参悟心学智慧,向人生的更高处迈进。
就在龙场期间,王阳明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用以告诫和教导追随他的弟子门生。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这四件事,看似普通寻常,但由于是在龙场悟道这个重要时刻提出,就尤其值得我们重视。因为,那很可能就是心学的精华、人生的要旨。
其中最重要的是立志!阳明先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为什么立志如此重要?王阳明举例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那么就好像船没有舵木、马没有衔环,于是只能随波逐流,人生就会一盘散沙。用现在的话说,志向就如同定盘星、指南针,关系着人生之路的平衡和方向。否则,人就会是无头苍蝇,人生就会是一团浆糊。

苏轼年轻时候,周围人都夸他聪明,苏轼便有点飘飘然了。有一天,苏轼读完一本书,心生豪迈之情,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这副对联的内容确实够狂傲的,别说苏轼小小年龄,如何识得尽天下字、读得完天下书,就是一个老翁,穷其一生,也不能读完天下所有的书籍。于是,对联刚贴出去不久,就有一位老人找上门来。他拿着一本书,对苏轼说:“你说你读遍了天下的书籍,想必什么书都能看懂,现在请你看看这本书。”
苏轼心想一本书有什么难的,就接过了老人手里的书。可是,苏轼看了几页之后,就面露难色了。原来,这是一本古书,里面的许多文章都是苏轼没看过的,也有一些生僻字是他不认识的。
苏轼面红耳赤,抬起头来非常诚恳地对老人说:“老人家,谢谢你,我明白您的用意了。”然后他揭下了门上的对联,添了几个字,就改成了:“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立志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人生要树立正确的志向,有了志向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同时,有了志向,人的意志就会坚定,做事情能够持之以恒,经得住磨砺。

那么,什么是立志呢?在没有学习阳明学之前,我也把立志和目标给混淆在一起。从年小的时候就说,我要立志做一个科学家等等;工作了,就立志做个好员工,要达成多少的业绩等等。原以为这就是我的志向。现在我知道了,这不是志而是自己阶段性的目标,是向外面求的。
王阳明的弟子陆澄非常好学,但是他在努力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现自己的学问并没有太大的长进。于是,满腹疑惑的他找到先生,向其请教这一问题:“为什么我努力了这么长时间,自我感觉却没有取得进步呢?”
听了陆澄的问题,王阳明便根据自己日常讲学中看到的陆澄学习的情形,帮陆澄分析其中的原因,他说:“无论谁做学问,都必须要先建立一个根基,之后再以此为基础循序而进。我们现在在这里讨论学问,只不过是无中生有的功夫,如果想要求得真学问,就必须立志。立志用功犹如种树,开始生根发芽,然后逐步长出枝节和树叶,再结出花果。但是,刚种植时,只管栽培灌溉,不要想枝,不要想叶,不要想花,不要想果。空想有什么用?只要不忘记栽培浇灌的功夫,何愁没有枝叶和花果?刚开始做学问的时候也应当如此,立下志向,一定要朝此方向努力。”
凡是向外求的,向外面来制定的,那都是自己的目标。而真正的立志是向内,向心上求。是说我们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关乎我们有一颗怎样的心。所以说立志,就是我们要朝向圣人的心,做圣人的志,这就是我们一生为之努力的方向。志在心上这才是志,我们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发现和成就自己这一颗本自具足的光明的心。这个志有的时候比喻作像树的根一样,根活了,树才能活;根深了,才有枝叶花果的繁茂。同样的,这个根也就是我们做人的根本,这就是人要立志。

有志者,事竟成。但立志并不容易。可是立志又是那么的重要,如同气之帅,人之命,木之根,水之源;志不立则气昏,命不续则人死,根不植则木枯,源不濬则流息。因此我们更要无时无刻以立志为要事,这样自己的精神心思可以高度凝聚融结。专心致志,如猫捕鼠,无时不刻提醒自己。
推荐阅读:王阳明:我一生就讲了这三个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王阳明心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