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只是一场幻觉--科学证明爱因斯坦是正确的!
2018/4/2 王阳明心学

    

    


     作者介绍:

     罗伯特·兰萨:医学博士,被认为是世界科学家中的一位领军人物。他是世界上首次克隆人类胚胎团队中的一员,现任先进细胞科技公司的首席科学官及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被称为“科学界的比尔·盖茨”。

     在老朋友去世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现在贝索比我先行一步,离开了这个奇怪的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笃信物理学的人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尽管这种幻觉有时还很顽固。”

     新的证据不断表明,爱因斯坦是正确的:死亡只是一场幻觉。

     我们的传统思维方式是基于这样的信念:世界具有一种独立于观察者的“客观存在”性。但一系列的实验表明,真相恰恰相反。

     我们原本认为生命只是碳元素的活动和一种分子混合物:生如夏花,惊鸿一现后,便化归尘土。

     人类之所以会相信死亡,是因为我们生来就被教导说“人终有一死”。但是“生物中心论”告诉我们,死亡也许并非是我们所认为的谢幕曲。

     令人惊讶的是,如果你将生命和心识,作为起作用的因素纳入其中,你就可以解释科学中某些最大的难题。

     例如,为什么空间和时间,甚至物质本身的性质,都取决于观察者?为什么宇宙中的法则、相互作用力以及一系列的参数,看起来调整得如此精确,从而使得生命得以存在?——这一切都会得到清晰的解答。

     除非我们认识到,宇宙其实存在于我们的头脑“内部”,否则,任何理解现实的企图只会是前路茫茫。

    

     宇宙内在于心

     原来认为天亮了,但是大脑电路改变后,就会觉得天又黑了。你认为天气炎热而潮湿,但是热带青蛙可会觉得又冷又干。这种逻辑几乎适用于所有事物。最根本的一点是:没有心识的参与,你看到的一切都不能呈现。

     此刻你看到和感觉到的一切,甚至你的身体,只是产生于你意识中的一连串信息。

     试着在空中挥一挥手,如果你已把一切都移走,还会有什么留在那里?不会有任何东西。时间和空间仅仅是把一切整合为一体的工具。

    

     当一个粒子穿越一道屏障上的两条缝隙时,如果科学家们做了观察,以确定粒子是从哪一条缝隙穿过,粒子的行为就会像一颗子弹,从这一条或者另一条缝隙穿过。但是如果不观察,粒子则会像波一样同时穿过两条缝隙。这就是著名的双缝实验。

     粒子怎么会因为你看或不看而改变它的行为呢?答案很简单:现实是一个有心识参与的过程。

     一对处于银河系两端的纠缠粒子,为何会即刻连接在一起呢,就好像时间和空间并不存在?答案仍然很简单:因为他们并非只是“在那里”——时间和空间仅仅是我们意识的工具。

     死亡在一个“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涅槃世界里是不存在的。不朽并不意味着恒久存在于时间之中,而是完全属于时间之外。

    

     人死后还是存在的吗?

     2002年,科学家们证明,“光子”能够提前知道与其相距遥远的“孪生”光子在未来会经历什么。

     他们测试了光子对之间的“通讯”方式。让其中一个光子完成整个旅程,在这一旅程中它必须决定是以波还是粒子的形式出现。研究者延长了另一个光子到达观测器所走的距离。为了防止另一个光子坍缩为粒子,他们加了一个干扰器。

     然而,第一个光子在研究者实施操作之前,就已经知道他们要做什么,好像在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时空。在其孪生光子遇到干扰器之前,第一个光子就做出了决定:不以粒子的形式出现。

     如何设置实验并不重要,我们的意识和认知,才是决定粒子行为的唯一因素。一系列的实验一再证实这种“观测者依赖”效应。

     几年前,约斯特等人在《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表明:量子行为延伸到了日常领域的尺度。振动的离子对被诱导到纠缠态,以致于当它们被远距离分开时,其物理特性仍会被“绑定”在一起。爱因斯坦将此称为“鬼魅似的远距作用”。

     另一个被称为“巴克球”的巨型分子实验也表明,量子现实超出了微观世界的范围。

     2005年,碳酸氢钾(KHC03)晶体展现了半英寸高的纠缠的脊线,显示了量子行为也可以触及到人类尺度的宏观世界。

     一种主流的解释,即“多世界”诠释为:每一种可能的观测都对应着一个不同的宇宙,“多元宇宙”或“平行宇宙”。无限数量的宇宙同时存在,任何事都可能在“多元宇宙”中的一些宇宙发生。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存在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所有可能的宇宙都同时存在,

     无论其中的任何宇宙发生了什么。

     生命是一场探险,

     超越了我们日常的线性思维模式。

     当死亡来临时,

     我们的这一行为并非发生于一个随机性的

     “弹子球阵列”之中,

     而是根植于一个无法逃脱的

     “生命基质”之内。

     生命,有一个非线性的维度,

     它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折返身姿,

     再次绽放在“多元宇宙”之中。

     人类所有的生命都是短暂的,短短几十年,死去的那一刻,百年光景仿佛一场梦。

     对于现在来说,时间是一个单程车票, 每个人在时间面前都是被动的。但在五维空间里,时间可能只是一个物体的两个面而已。

     物理学家这样解释:一个纸上爬行的蚂蚁,人类将纸折叠形成三维空间。但蚂蚁只知道在二维的循环里面,无边无际地爬着。这就是我们人类现在面临的问题。

     我们都希望借助哈勃望远镜在浩瀚的宇宙中探索外星生命,对外星生命来说,这是很可笑的事情。人类在三维时空里进行所谓的探索,而宇宙中稍微有智慧的生命体早已超越三维。

     「人往高处走」,何处谓高?从形而下到形而上,从生灭到永恒。

     一念心清净,心中莲自开。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如来。

     不可不学,一学开觉,一觉即醒,醒后灵活。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笑笑生 注:为更好的为心友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本平台将会以“智为天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变更为企业认证,欢迎广大心友继续关注、批评与指导!

     目前2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主编推荐更多开问精彩心学文章,点击阅读原文

     1、坚信良知,把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做到极致

     2、阳明心学:心中知道不对 却还要这样做?

     3、一个人彻底的改变,一定始于内心的改变

     4、让人舒服,是一种顶级的智慧与软实力

     5、王阳明:志在心上立;心学的精华、人生的要旨!

     6、王阳明:我一生就讲了这三个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王阳明心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