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不动,随机而动--阳明心学最具当代现实价值的命题
2018/4/2 王阳明心学

    

     一、“生命心本体”与“良知”新说

     是人,都有一个天然赋予的、根本性的、源头性的生命本体力量,我们称它为人的生命心本体心源慧力(生命洪荒力)。这个“人的生命心本体心源慧力”是在娘胎里形成生命的那一刻就随生命产生了的,它随生命而来,随生命而去。

     它是人与人类生命力与智慧力的种子,是生命力与智慧力的内生长源,是生命力与智慧力的基础力、根本力。

     人的生命心本体心源慧力由认知慧力与人性慧力2大部分组成。

     认知慧力由认知动力、认知能力、认知选择力3小部分组成。认知动力,决定愿不愿、想不想、要不要? 认知能力,决定能不能、能多少? 快不快?认知选择力,决定要哪个、怎么要?

     人性慧力由人的生生不息本能与同理(情)心2小部分组成。生生不息本能,是“饿了吃困了睡”的个体人肉身的生生不息保障能力(利,个生利益)。这是“生生不息”的第一个“生”字。

     同理(情)心,是你、我、他都是“饿了吃困了睡”的人类群体生生不息保障能力(义,共生利益)。这是“生生不息”的第二个“生”字。

     可见“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恶”与“人之初本白纸”这三种假设都是错误的,“人之初”的真实状态,是人人都有一个唯一的属于自己的生命心本体心源慧力初心生态。

     这个生命心本体心源慧力初心生态中的“生存本能力”过度扩张就向恶发展,“依赖性同理心力”的扩张就是善与爱的发展。

     认知慧力帮助人解决“事实判断”问题,得到的是一个有关“真假”“是非”的程度的结果。人性慧力帮助人解决“价值判断”问题,得到的是一个有关“善恶”“利害”的结果。

     比如,中华文明的第一阶段,从三皇五帝大发展时期,到周文王演《易》周公制《礼》飞跃性集大成 ,《易》就是此阶段中华文明对“事实判断”的集大成,《礼》就是此阶段中华文明对“价值判断”的集大成。

     这里的“利”,是个体人的生生不息之利、之保证,而不是个体人对财富与享受的过度贪欲。这里的“义”,是人与人的“共生利益”“远利”“整个人类的生生不息之利”,而不是对个人拥有财富与享受的反对与压抑。人与人类的生生不息,就是这个“义利合一”

     人与人类与对象的一切互动、人与人类的终极之问,都来自于“人的生命心本体心源慧力”这5个方面,做出2个(事实、价值)或3个(真、善、美)判断。

     “心即理”的这颗心,就是人的生命心本体心源慧力,就是这颗认知慧力心与人性慧力心,就是这颗“义利合一”之心。这颗心,就是人与人类的“初心”。“心即理”的这个理,就是人与人类的生生不息之天理、至高无上之理。

     万教万法出(铸)一心,世界人类的哪一家宗教不是从这颗心出发?不是向这颗心归一?

     人的生命心本体心源慧力,就是人的生命体的根本能力。植物的种子有休眠期,但动物与人没有休眠期,动物与人一旦形成生命,它就不停生长,除非生命终结。

     所以,人有了生命力就必定会外发、外显出来。人的生命力的外发、外显,就是人的欲望与追求,生命力的发挥过程与欲望追求的满足过程,就是人的行为行动过程。生命力作用发挥的过程与实现,欲望追求满足的过程与实现,就是人的幸福过程与幸福结果。

     所以,人的生命心本体心源慧力,是人与人类的一切行为现象背后的内在根本起因、根本规律与根本道理。所以,我们又称“心源慧力”为“生命洪荒力”。

     这是一个从“心本体”由内向外表达的“良知”探寻描述。

     另一个把“良知”由外向内探寻描述的表达,叫“道德”。

     “良知”中的这个“道”的第一部分是“天道”,是人仅仅作为天地万物普通一份子存在的情况下存在的自然规律: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规律,“道法自然”之道。

     “良知”中的“道”的第二部分是“人道”,是人作为天地万物之灵长(主宰)的本体存在,即人的生命心本体,也就是这个“心源慧力”,也就是这个“义利合一”,也就是这个人与人类的“生生不息”。

     为什么“义利合一”就是人道、是人与人类的“生生不息”?

     上天给每一个人(不学而知、不学而能)的生命洪荒力是什么?

     是心源慧力,它由认知慧力+人性慧力组成。其中,认知慧力由认知动力、认知能力、认知选择力组成,它是人与人类做事实判断的能力基础,它得出的判断叫“是非”或“真假”;人性慧力由生命本能力、依赖性同理(情)心力组成,它是人与人类做价值判断的能力基础,它得出的判断叫“善恶”或“利害”。

     所以,良知,首先必须是“真知”,同时必须是“知善识恶、为善去恶”之知、“义利合一、兴利去害”之知。

     本能力,是“饿了吃困了睡”的个体人肉身的生生不息保障能力(利,个生利益)。它是人与人类一切利的基础与源头。“生生不息”的第一个“生”字即此。

     依赖性同理(情)心力,是你、我、他都是“饿了吃困了睡”的人类群体生生不息保障能力(义,共生利益)。它是人与人类一切爱、仁、义的基础与源头。“生生不息”的第二个“生”字即此。

     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初心,一个具体人或团体的直接、浅层次的初心,就是他或他们最初的那个发愿,而人与人类深层次的、根本的、共同的初心就是“义利合一”“义利天下”。

     始终,是每时每刻、是永远。每一个人每时每刻内心深处的初心、从古人类到后共产主义人类的初心,始终是“义利合一”。

     中国共产党的不忘初心,是这两个初心合二为一了,这个“初心”是从王阳明的“良知”“义利合一”到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 “三民主义”,再与“共产主义”结合落地中国成为“为人民服务”。

     在中华民族推翻三座大山求解放的土地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的不忘初心,就具体化为“打土豪分田地”,中国共产党就靠这个战胜中国国民党得到天下。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不忘初心,就具体化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这个“不忘初心”,将带领中华民族赢得伟大复兴、赢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世界从来就没有脱离“义利合一”的纯粹道德。义利合一,相关的当事人,就是通过沟通达到相互读懂、达到形成共识、达到合力共赢。

     但是,不管是两相情愿还是多相情愿,当事人之外,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利益、社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类的利益、地球环境的利益都客观在那里,都必须得到保障,这就是“义利天下”。

     义利合一(宜)、义利天下、义利平衡和谐,就是最真实、最有价值、最高尚的道德;义利合一(宜)、义利天下、义利平衡和谐,就是最基础的价值。人与人类的一切价值、一切善恶、一切利害都由此而生、由此评判,一切高尚的家国情怀,都由此而来。

     这个是人与人类的先天良知、人道,也是人与人类一切力量的源头。无论是个人或群体、或民族或国家,谁偏离了这个人道,谁就必然遭受挫折损失,如长期巨大地偏离,就必然彻底失败完蛋。

     “良知”中的这个“德”,就是千万年来人类对这个“天道”“人道”在事事物物中的具体表现达成的共识。古今中外圣贤们的著作名言,就是这些共识的精彩表达。这是人与人类的后天良知。

     总结一下,“心即理”的这个“理”在哪?在天(自然规律、道)、在共识(社会规律、德)、在我心(每一个人的认知选择)。在外(天、共识)是客观唯物主义,在内(我心)是主观唯心主义。这个“理”在“心物合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

     对实现社会中的具体人而言,无论我们“心即理”的“我心”如何选择,那个“道”与那个“德”在一个事物过程中都是不会缺位的,只不过它们有些情况下会出位彰显,有些情况下暂时没有出位彰显。

     人类与天下万物面对的“天道”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人类与天下万物的区别,其一,是在“人道”,在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天生的生命洪荒力:心源慧力初生态,且人的这个初生态心源慧力(先天良知)已经进化到高级阶段足以学习任何事物与经验(后天良知),而除人类之外,天下万物(任何一物)的生命洪荒力都没有进化到这个高级阶段。其二,是整个人类集体的智慧又创造了这么一个千万年积攒下来的“明德”“良知”共识体系(后天良知)。

     动物也各有一个与自己物种对应的初生态心源慧力,但动物没有进化到高级阶段足以学习任何事物与经验,动物更没有人类的这个“明德”“良知”共识体系。

     每一个人,就凭有这么一个进化到高级阶段足以学习任何事物与经验的初生态心源慧力(不学而知的良知、不学而能的良能),就可以“悟道”“修德”, 而不是人的这个(不学而知的良知、不学而能的良能)初生态心源慧力体系天生就已经包罗了全部的“道”与“德”。

     天道酬勤,同时“勤”又是人道,所以,“勤”是天道与人道的结合部,从这个结合部,即可通向天道,又可通向人道。

     “勤”是人与人类的万能钥匙,几乎可以打开人与人类的所有的锁,人与人类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用“勤”解决。

     这个“道”要去体悟,悟到了“道”后,要去坚守。这个“德”要去学懂,学懂了“德”后,要去做,做成习惯与性格(入性);要去修、去内化,内化为信念(入心)与信仰。

     这个对“道”的“悟与守”,对“德” 的“学、修、做”,就是“致良知”的“致”,就是“知行合一”的“行”。通过这个“致”“行”(悟、守,学、修、做)把外与内、心与理联系起来、统一起来。阳明先生对这些悟、守,学、修、做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概括,叫“事上磨”。这个“事上磨”是最有效的悟、守,学、修、做“致良知”。

     上面的描述,都是给“良知”与“致良知”做了一个使人便于把握的系统性(大道)表述或画像,以帮助我们在寻找与追求的过程有一个方便法门。

     但现实中每一个人当下每一件事情上的致良知,都是具体的、复杂的、变化的、活泼泼的。

     每一个人,在完成自己心目中的这个“良知”与“致良知”体系(大道不惑)的建设过程中,少不了事上磨,在将这个体系落实到每一件当下事情上时(小道不迷),更少不了事上磨。

     只有“事上磨”磨出了这个良知体系后(大道不惑),才便于举一反三;如果,再把这个良知体系(大道不惑)的举一反三的功夫磨出来了(小道不迷) ,就进入了阳明先生在任何情况下面对任何事情时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神通境界、进入了孔子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圣贤(神仙)境界。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里的“行万里路”只是一个比喻,其真实含义,是磨万桩事、经历万件事。大道、小道的融会贯通、出神入化,读万卷书、磨万桩事情,一样都不能少。

     三、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实际上,“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是阳明心学中最难最高深的一道题,既难在现实中随时随地、随人随事上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更难在千军万马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生死攸关、命悬一线瞬息万变时的稳操胜券!能知行合一解这道题的人,一定是工夫(功夫)极深极高者。

     其实,“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可以有三个层次的解:

     佛老的解:心空无物,无欲无求,在此基础上不主导事物的发展变化,随波逐流、随遇而安,从无为心出发,只能收无为结果。

     个人的解:以一个人生的最初发愿初心,所有的人生努力都以此初心而动。

     人类的共解:以人与人类共同的良知初心“义利合一(宜)”“义利天下”为不动的根本原则,一切努力都以此人与人类共同的良知初心而动。

     第二个初心因人、因团体而异,成败得失结果也必然因人、因团体而异。第三个初心是恒古不变的,它既应该是出发点,又必须是过程中坚持不变的原则,并必须是终极成果。

     在千变万化的现实中,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只要找到了这个初心,并把自己的初心与人类的初心(义利合一、义利天下)合二为一,并始终坚持不忘这个二合一的初心,成功的结果是必然的。

     义利合一,人类之道,顺其者昌,逆其者亡。

     只有这第三个“不动心”是有“心”且立在了大心大志上,立在了人道根本上,只有立住了这样的“大心”才能始终主导大局全局、始终有办法、始终能整合大能量、大力量成大事、成大业。

     王阳明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本质上是“义利合一(宜)”“义利天下”的良知初心不动、大道不动,而临事处变之心飞动、具体的解决方案(小道)飞动快速迭代选优。

     世界,从来就没有只要懂得“大道”就能成功的,也没有只要懂得“小道”就能取得大成功的。内心正真强大的人,是大道、小道都已经成竹在胸、多种套路在心的。

     大道深隐而不变,小道忽隐忽变。

     大道隐在各种现象特点性质道理背后,人们往往感到它的存在与潜藏的力量,但总说不清抓不住,但人们一旦有所开悟有所突破,把它抓住了说清楚了,人们(类)就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湼磐就会随之出现行为与生存状态的重生,而这时抓住了的这个“道”是不变的,但这个“道”的落地变现(现实表现)与应用又是变化无穷的,这个变化无穷的表象与“道”的应用,就是小道。

     就如牛顿定律(力学规律大道),在牛顿代表人类抓住它并把它说清楚前,它就隐在年复一年的苹果堕地中,牛顿把它抓住了说清楚之后,牛顿定律就显了且不变了,但牛顿定律在现实世界中的力学现象(小道)却层出不穷变化无穷,需要应用牛顿定律(小道)解决的现实问题也层出不穷变化无穷,这就是小道忽隐忽变。

     在人与人类与自然界打交道时是如此,在人与人类与他人社会打交道时也是如此。

     所以人与人类的学习研究探寻(修行)要寻得大道很难很难,但非常非常重要;当人与人类有幸修通过大考、得到大道之后,在应用大道以认识理解具体问题与现象、解决具体问题与现象时(再修小道),也永远在路上、永远面临着小道难题的考验。

     这个“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对一个短暂有限时空中的重大命运攸关事件如此,对一个大而长远的全局时空中的根本命运更如此。

     这就是下工夫(勤:时间、精力),修功夫(良知、道德)。

     “人的生命心本体心源慧力理论”,破解了人的一切行为与治理的根本密码,破解了人类文明的起源与终极目标的根本密码,破解了人的有效学习成长的根本密码,并对应着三大应用(另文详述):治理、人类文明的起源与终极目标诠释、教育。

    

     来源:良知万里行

    

     笑笑生 注:为更好的为心友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本平台将会以“智为天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变更为企业认证,欢迎广大心友继续关注、批评与指导!

     目前2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主编推荐更多开问精彩心学文章,点击阅读原文

     1、坚信良知,把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做到极致

     2、阳明心学:心中知道不对 却还要这样做?

     3、一个人彻底的改变,一定始于内心的改变

     4、让人舒服,是一种顶级的智慧与软实力

     5、王阳明:志在心上立;心学的精华、人生的要旨!

     6、王阳明:我一生就讲了这三个字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王阳明心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