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6000万就业机会在哪里?
2022/8/30 21:33:57 燕梳楼
“他学的这个专业,以后好找工作吗?”
这几天大学开学,家里有个晚辈考得不错,他爹妈却比较“扫兴”,早早操心起了孩子的就业。
孩子学的是工程类,我一看课表,将近一半课程跟数字技术有关,回答:
“但凡跟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有关的专业,都不会差。”
另外有个晚辈还在念初中,不爱学习,他爹妈问了我差不多的问题:
“我家这个高中就别想了(考不上)。现在这个社会机器换人,他以后除了做护工、服务员,还能干点啥有前景的?”
我心想,做服务性工作怎么就没前景了呢?但我明白他的意思,思索后回答:
“但凡跟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有关的专业,都不会差。”
两个截然不同的孩子,我给出了相同的答案,不是敷衍了事,这确实是我的真实想法。
01.
每个时代都有主题,新增就业机会必然围绕这个主题衍生,这个时代的主题就是数字化。
研发芯片的、开发APP的、外卖哥、快递哥……这些职业有的偏脑力,有的偏体力,有的十几二十年前压根儿不存在,没有数字化就没有这些吸纳百万人、千万人就业的新机会。
昨天,《2022阿里巴巴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简称“ESG报告”)发布,报告披露了一个数据:
阿里带动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超过6000万个。
6000万差不多是英国或法国的总人口了。阿里是我国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的代表性企业,开创了云计算和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整个生态系统吸纳了大量就业,剖析阿里生态的就业情况,对我们理清数字化时代就业的真实逻辑很有帮助。
我看了看,这6000多万个就业机会大致分三类:
第一类是阿里直接雇佣,第二类是阿里间接雇佣及生态企业雇佣,第三类是伙伴、商家基于阿里平台上的需求雇佣。
阿里直接雇佣了25万员工,间接雇佣也不少,仅稳定在岗的云客服就有2万人,这2万人中80%是女性,在欠发达县域实现本地化就业。
生态企业的雇佣量更大,菜鸟生态创造了30万个工作机会,饿了么的月活骑手超过100万。
大头是第三类,阿里的伙伴、商家超过1000万,电商生态大家比较熟悉了,它是贡献就业机会的超级大户,仅新兴的淘宝直播,就直接或间接创造了超过173万个就业机会。这里重点说说大家相对陌生的技术服务生态。
先说阿里云,生态伙伴为阿里云带来的收入贡献,2019财年是25.8亿元,2022财年猛增到了185亿元。按人均产出50万元推算,对应的人员岗位数大约是3.7万个。
再说钉钉,钉钉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办公平台,企业组织数超过2100万;同时也是最大的应用开发平台,平台上的应用数超过350万。
企业组织的在线化催生了“数字化管理师”,这个新职业的认证人员目前已经有200万。
钉钉的生态伙伴超过4000家,它们为企业组织提供服务,定制应用或者开发SaaS,这部分又对应几万个岗位。
上面这两部分还只是“数字产业化”的冰山一角,在可预见的未来,“产业数字化”将成为创造高质量就业机会的沃土。
阿里云有300万企业客户,这些客户来自各行各业,实现生产数字化、进而降本增效提质的需求巨大,需要一大批既懂数字化、又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
传统产业的就业创业是点状的,老一辈把就业称为“找工作单位”,一个萝卜一个坑,静态稳定,说难听点“一眼望到头”。
我们上大学时根本不焦虑,专业和职业基本一一对应,刚进校门就知道以后干什么了。
最怕留不在大城市,因为大企业全在大城市,回到家乡小地方,几十万的人口,就那几家小企业,再有想法有能耐也没辙。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就业创业的逻辑,跟传统产业很不一样。
02.
BAT虽然也在大城市,但他们提供了服务全国乃至全球的平台,小地方、穷地方的人也能在平台上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2021年,全国有7023个淘宝村,每个村每年在淘宝上的电商销售额都超过1000万,有的村子位置很偏,刚脱贫不久,村里有点山药、水果之类的土特产,以前只能挑着担子到镇上或县城摆地摊卖,现在淘宝、菜鸟通到了村里,发货到全国,不仅卖起了好价钱,还省了不少劳累。
有的淘宝村卖得好赚到钱后,还建起了工厂,把土特产加工成饮料、零食等工业品,一部分农民洗脚上田就地就业。
以前大家都说年轻一代不种地了,最近几年出现了“数字化新农人”,活不多钱不少离家还近,一些年轻人在大城市卷不动了,宁愿回老家。
像山东曹县这样的n线小县城,把汉服、骨灰盒卖到了全网第一,博士都辞去大学编制,回村开淘宝店了,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但博士一年能卖千把万,就算五险一金要自己交了,不比以前过扣扣索索的紧日子强?
我知道有家陕西榆林的软件公司,十几号人扎根这个四线城市,不仅服务当地,还接美国客户的单子。
现在这种“微型跨国公司”很多,有的卖服务,更多的卖产品,阿里巴巴国际站上就有22万商家,有大有小,最小的只有一两个人,但人少并不影响他们做全球生意,因为平台把流程、仓储、物流都做成了现成的标准件,小白上手就能用。
一旦基础设施建好了,就能把行业门槛降到最低,就可以隔空执行交付交易,这是数字经济的特点。
数字经济的网状裂变,让就业创业变得轻易可复制,让小地方从中受益。比如饿了么创始团队最先在上海跑通在线外卖服务,然后全国遍地开花,并不单单是已有的餐厅新开通外卖,而是诞生了一大批专为外卖而生的新店,我知道这批新店老板很多都赚到了钱。
北上广有网约车了,四五线城市紧跟着很快也有了,用的都是同一个APP和同一组云服务器,多你一个城市不多,规模效应很大,边际成本很低。
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年小地方和大城市的物质消费基本已经拉平,内陆小乡镇也能吃到空运海鲜,大城市有的服务、商品,小地方也轻易就能获得,除了周杰伦不会去那里开演唱会,其他真没太大区别。
这背后的逻辑就是网状裂变,裂变的不仅是创业机会,也是就业机会。
赵辉是“豆叔咖啡”的创始人,他原先是个外贸经理,35岁那年突发视网膜病变,视力基本丧失殆尽。眼睛看不见,外贸经理肯定是干不成了,豆叔就跟另一位腿脚不便的残障人合作创业,开淘宝店卖咖啡豆。
经过12年的持续努力,今年6·18他们已经做到了天猫的品类TOP20。豆叔说:
“淘宝天猫平台入口对所有人,不论是正常人还是残疾人都是公平的,给了我们自立自强、坚韧努力的机会。它不测视力,不检查身体,对残疾人朋友与正常人没有态度差别,用产品品质和性价比说话。”
豆叔的这番话很令我感动。数字经济确实消除了包括身体、学历等在内的诸多歧视。
在这张无远弗届的价值之网上,一个人的价值在于服务他人的能力,每个人对每个人的价值都能得到即时反馈,跟他身高多少、是否毕业于985无关。
我有次打网约车,打电话沟通上车地点,对面却没声音,后来通过文字沟通才知道,司机是位聋哑人。上车后车厢里很安静,司机聚精会神地看着正前方,车开得很稳,后视镜里,他表情宁静、眼神从容。
毫不矫情地说,那一刻,我真的非常感谢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弥补了这位小哥沟通能力上的缺陷,让他跟其他人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03.
世界银行有份报告,指出在过去20年间,技术创造了一半的新增就业机会。
“就业难”始终是个结构性问题,这个行业难,那个行业可能还很缺人。
“就业难”始终是个动态问题,由于技术迭代、产业升级、行业周期等因素,这个行业人才过剩了,就得想方设法让其他行业把人承接走,而在这个承接的过程中,技术是第一推动力。
建筑行业是我国传统的就业大户,从业人员超过5000万,如果把上下游各行各业加在一起,直接和间接的从业人员能有1个亿。
众所周知,现在城市化基本见顶了,不需要盖太多新房子了,必然涉及一大批人的转行。
对于低技能劳动者而言,以前在工地搬砖,以后送快递、送外卖,也不失为一条出路。但不可能都去送快递、送外卖,也没这个必要。
建议大家关注人社部每年发布的新职业,能让我们对未来的就业市场产生最直观的判断。
2021年人社部公布的新职业包括:
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合规师、公司金融顾问、易货师、二手车经纪人、汽车救援员、调饮师、食品安全管理师、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职业培训师、密码技术应用员、建筑幕墙设计师、碳排放管理员、管廊运维员、酒体设计师、智能硬件装调员、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
像“碳排放管理员”这样的新职业,以前谁能想到?
但随着双碳被提上日程,相关资源往这里集中,这个职业的前景不会差。
就业市场就是这样,一批旧的职业逐渐暗淡、加速退出,一批新的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在数字经济之外,下一个6000万就业机会在哪里?没有人能准确预言。
但这个时代已经清晰呈现了它的特点:
不再存在可以一成不变躺赢一生的职业——就连考古专业都在引入数字技术。
想过得更好一点,就必须随时代而变,审时度势地迭代自己。
好的机会现在有、未来也不会缺,你的职业焦虑可能只在于你“以不变应万变”的妄念。
全文完。感谢大家阅读。请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见。谢谢支持
-End -
位卑未敢忘忧国!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对话作者请添加微信:
xd3276039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燕梳楼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