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出来说话了
2022/11/16 21:26:52 燕梳楼
![](/asp/image.asp?m=0&w=gh_6e45327b3e42&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PHlNoyrg9XUadwU8sicqk8PA80QRFdLia29LGJk9CstXlIl4z5Dh9QNpZBcNOHBks4H67VDBjel5ReDLlIWV8ubA/640?wx_fmt=jpeg)
![](/asp/image.asp?m=0&w=gh_6e45327b3e42&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gif/icib7n6a7odJ1181bINc2VQB0BaEf0Y4FGcNgowRKMTdrmPWbcWfzU8ia4buJcHUjjDicGP040DfUia4vkp4oNsm39Q/640&wxfrom=5&wx_lazy=1)
作者 | 燕梳楼
昨日新增本土1568+18491。
从日增破万到破2万,真的让人不淡定。
当前防疫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蹭蹭蹭上涨的数据与20条新规松绑减负之间的矛盾。
显而易见的是,20条从刚出台时的欢呼雀跃到如今的趋于冷静,各地也从起初的对标对表到如今的谨慎执行,现实给出了让人哭笑不得的答案。
作为落实20条最严格的省会城市,石家庄在取消全员核酸后的第一天,虽然大街上人多了不少,但很多人还是不敢出门,据说有个幼儿园通知上学,班里只有1个孩子到校。
同样的反差还出现在郑州。一个郑州朋友说,全城静默的时候,大家天天闹着要解封。现在解封了,小区里竟然比静默时人还少。有时候啊,真不能怪政府,这届网友不好伺候啊。
特别是当同际庄喊出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时,庄里就慌了,这是要躺平了吗,这是不管我们了吗。以前是我要你管?现在是我要你管!
搞的当地政府也很意外,然后又是发公开信又是书记亲自下场“辟谣“,但还是挡不住哄抢莲花清瘟的热潮。昨天的时候,石家庄又不得不宣布,会陆续恢复免费检测网点。
有人揶揄国际庄朝令夕改一日游,这个我得给国际庄说句公道话,其实国际庄既没躺平也没放开,只是严格执行20条,对此前的防疫政策进行了优化而已。
而从全面取消免费网点到陆续恢复部分网点,也不是朝令夕改,只是开始步子迈的大了一些,现在把脚收一半回来而已。此前的政策并没有改变,这种试探与改进应该得到尊重。
从这一点来说,我们都误会石家庄了。
事实上,石家庄的最大贡献在于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一石”。正是这颗石头,在千人之诺诺的新规面前,勇于迈出了第一步,从而引发更多地方大胆跟进。
比如说洛阳,紧随其后宣布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证明。而大连则宣布即日起停止开展每周二、周五的常态化区域核酸检测工作。山东则直接取消了省外入鲁返鲁人员“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要求。
最提气的是合肥。什么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在咱大合肥婚宴应办尽办,这是新人的大事,也是全市的喜事,要把喜事办得更喜庆。这话听着真带劲,把城市上空的沉沉死气一扫而光。
值得一提的还有广州。在今天的2万新增中,广东就占了三分之一。但疫情重灾区的广州,竟然也敢宣布取消全员核酸,某些公共场所甚至尝试取消48小时核酸要求。
如此看来,取消常态化核酸已是大势所趋。我的理解是,此前贵阳等地财政已经不堪重负,开始尝试核酸收费,而新20条正好给了这样一个政策依据,所以各地便顺坡下驴,取消免费的全员核酸检测。
石家庄还好,至少还能混管检测,费用也只有3块钱,但兰州就不一样了,只做单管,收费16元,这就让人受不了。
因为新规要求原则上不搞区域性核酸检测,不代表不需要核酸检测。没有核酸证明,单位不给上班,学校不给上学,公共交通不给上车,还得满大街找核酸点。
结果是看似减轻核酸负担了,但花钱更多了,排队更长了,成本更大了。这就带来了一个新的矛盾,也就是大量减少的核酸点与并没有放开的核酸码之间的矛盾。
一句话,单纯的取消免费检测点并不值得高兴,同步取消核酸码才有实质意义。否则就是虚晃一枪,形如鸡肋。
这也是我为什么力挺石家庄的原因。因为当地政府发现取消免费核酸点之后,市民对核酸码的需求并未减少,反而因此增加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于是迅速作出了调整布局。
既敢试敢闯又能听进意见动态调整,这样的政府难道不值得我们称赞吗?
与石家庄同步宣布取消全民核酸网点的北京朝阳区,也经历了这样的过山车。同样也是在1天之后陆续恢复免费网点,并向疫区进行倾斜。
这些其实都说明一点,如果不先取消查验核酸码,那么只取消免费网点就是本未倒置,而且防疫政策的调整和优化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步子迈大太大容易摔跟头。
所以国家卫健委在20条出台后,才反复的强调,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不是放开躺平,是基于科学的认识,也是基于循证研究的新成果,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为了让大家相信科学提高认知,最后把南北两张都请出山了。
先发声的是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张伯礼素有长者之风,说话比较慎重。面对新20条,张伯礼认为新冠病毒趋于温和,毒性已大大降低,从临床看,造成的重症和死亡比例很低。
而广州的数据从侧面也印证了张老的观点。广州近期3万多病例,无1例重症,更没有死亡,无症状比例占了97%,奥密克戎都变的无症状了,我们还在原地不变吗?
以变应变,才是科学的态度。
而今天登上热搜的是“南张”张文宏。
面对新20条,张文宏认为最终走出疫情还是靠科技,但是现在生物医药所做的这些贡献是不是已经提供了充足的支撑,我们相信中国是有能力来支撑整个抗疫。
说实话,自上海疫情之后,张文宏就消失了。网种各种声音都有,但骂他的人似乎更多一些。如今张文宏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显然需要勇气。但今早的热搜第一告诉我们,他的影响力一直都在。
南张北张,中医西医,现在都出来说话了。
而且都围绕新20条发表了看法,看法也趋于一致,那就是尊重科学尊重常识。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最近几天,一度静默的专家出来发声逐渐多起来,这说明我们的防疫工作正由行政式管控向科学管控转变,最终打败病毒的只能也只有科学。
与之相呼应的,是勇于破冰的学者型官员也多了起来。无论是此前的鄂尔多斯,还是如今的国际庄,主政领导都是高知学者出身,懂政治也懂科学,是一方百姓之福。
这是一个好的趋势,我们要保护好这种探索精神和破局勇气。即使是默许,也是一种支持。防疫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那就给个框架让各地自行探索。
此前网络出于对刘红英的偏见,混剪编辑了一段她阳性放赖不走的视频,其实是她带着大白在给小区阳性病例做工作,并这样安慰邻居:
它其实就是一个轻微的感冒……可以给我录音,没关系。
连一个社区书记都有这样的认知,抗疫胜利有望矣。
她的挨骂不是因为她不接地气,而是拿错了剧本。
恍惚之间,我竟然开始同情她来。
![](/asp/image.asp?m=0&w=gh_6e45327b3e42&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y6o0ADXQpwGkPNCuLA9aaSSgfnGyL5lJ6rz5gQo8h5DFG28efQYQjxZiaI4lJmAj3F5LicKUnLFcz901icM7lxw0A/640&wxfrom=5&wx_lazy=1)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给我留言讨论。如果认同,请转发点赞支持,谢谢![](/asp/image.asp?m=0&w=gh_6e45327b3e42&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png/PHlNoyrg9XVYc5ibOuEOoUibBMziaSlBUG39Rr4Estozm6Yl5gwKd7dsIScSPibc9VgicMMBicMtdQicmDmia68YFlIfOw/640&wxfrom=5&wx_lazy=1&wx_co=1)
-End -位卑未敢忘忧国!
![](/asp/image.asp?m=0&w=gh_6e45327b3e42&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wyice8kFQhf5geQK3gu2FUugjB8iaSGpjO5lX1WA0Ksicj4FIqueaicEibJu3NqQSoKRNQfeVnBAfJZK2XebyZmKf9w/640&wxfrom=5&wx_lazy=1)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为防失联,请添加作者微信:15261438737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燕梳楼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