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2021年夏末的那段“耦合风险”现象
2022/3/22 21:01:23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我们持续推送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文章,欢迎关注!向东航MU5735航班空难遇难者致以哀悼!最近这段时期,网络无战事,也就是没有比较激烈的网络舆情。一方面,是新一轮疫情下,各地出台严厉弹压措施,大家忙于应付疫情事务;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经过冬奥会、丰县“八孩女”事件、俄乌战争等事件的激情洗礼,网民情绪透支,进入心理不应期。还有,社交网络上的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弹幕,麻木了大脑,疲惫了身心,无力感袭来,不如躺平。——01——美国“阳谋”笼罩下的金融博弈在眼下的舆情休战期和疫情居家期,人们更为关注股市和经济的问题了。关于美国利用俄乌战争的恐慌,收割“战争红利”的说法由来已久,手段就是美国在欧洲大肆拱火,危机爆发后,又隔岸观火,推波助澜,资本受到惊吓,将按照预想逃往美国寻求安全避难。从现实看,欧洲这边战事正酣,美联储在北京时间3月17日凌晨两点公布3月利率决议,正式拉开了全球加息的大幕,也让这种传言终于靴子落地。美国这种周期性的收割,堪称是摆在桌面的“阳谋”,但是由于美元压倒性的全球霸权,大家心知肚明,就是没办法破解。正如美国给俄乌危机煽风点火,你可以说它是阳谋,但是确实没有办法破解,俄罗斯选择的破釜沉舟做法,说是破围,也是无奈之举。美国利用这个手段到全球任何一个敏感区域进行拱火,危机往往如期而至,地缘政治被其玩弄于股掌之间。就在美国加息的前夕,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考虑到美国加息传言已久,这种稳预期稳市场的做法具有博弈色彩。不少人注意到,会后中国股市随即发生了巨大的反弹,其中几个大公司股票表现尤其显著。中国股市被称为“政策市”,由此可见一斑。对于长期从事风险领域管理的我们来说,此次会议有一点感觉印象深刻。会议强调了一点是: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在我们看来,这一句是近年来比较少见的强调防范政策“耦合风险”的提法。现代经济尤其是金融和股市领域,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常常是来自市场信心、乐观情绪和积极预期,也就是所谓的“信心黄金”,一旦信心和预期出了问题,常常导致大举抛售,股市大跌,甚至金融行业衰退。成立于2017年的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此次会议提出稳定政策预期,要求出台政策事先协调,具有总结和反思的意味,更具有风险管理的显著意义。——02——新媒体时代三种政策风险和传播风险从过往的历史看,重要政策出台前后,常常会伴随一定的政策风险,表现为三种风险形式:第一种是直接的政策风险,部门在出台社会治理政策的时候,未能及时或者全面考虑到股民的信心和心态,一些治理的措施被市场解读为一种打压,结果就是股价应声而落,甚至大跌;第二种是政策传言风险,堪说是“影子政策风险”。虽然我们已经是市场经济时代,但是部门权力举足轻重,天下重焉,攸关市场动向和股市涨落,股市成为“政策市”,结果就是,政策传言和流言就有了市场空间和实际杀伤力。一旦有传言管理部门将就某方面出台治理政策,市场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随时担心大棒落下,股市如同惊弓之鸟,传言一出,资金就会出逃规避;第三种是政策“耦合风险”,这种风险不为人们所注意,但在社交媒体时代会放大后果,是一种新型风险,更需加以关注。各个部门纷纷出台各种政策之后,在叠加和复合效果之下,往往会出现一些未曾预料到的风险,这就是“耦合风险”。具体说来,耦合风险是指,任何一个部门出台政策,仅从单个部门的管理领域和管理视角看可能是“帕累托最优”的管理办法,但是在某种情形下,在各个部门依据自己的“帕累托最优”出台各自政策的时候,各种政策一起形成的复合效应,却可能产生非常意外的负面效应,从而导致最优变成次优,甚至相互抵消,到效果最差。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各种规范性治理性政策集中出台,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公众的信心,从而导致经济产生波动。政策密集出台之效,可能在公众心理上产生危如累卵之感,直到产生心理雪崩效应。股市作为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一直被国家和相关部门寄予厚望,百姓也希望从股市中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杯羹,但是往往事与愿违,甚至走到愿望的反面,除了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比如特朗普当政期间,经常针对中国互联网企业进行精准制裁之外,不能不说,我们国内一些重磅政策的出台,也常常构成了较大的风险因素。受益于信息社会的长足发展,互联网公司的股票近年来成长为股市的龙头股,但是近一两年来,多家大平台的股票却经历了多轮过山车行情,大起大落,令股民情绪大受影响。反观大洋彼岸,美国市场的互联网股票已经成长为全球高峰,苹果公司的一只股票总值就富可敌国,创下人类社会新纪录。不能不说,国内互联网企业的股票受到政策和政策传言的影响更为直接。以腾讯一个月前的股价大跌的行情来说,就源于社交媒体的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传言相关部门将针对游戏产业发布一个利空的新规定,市场已经有所警觉,结果在社交传言爆发后,直接导致股票大跌。更为典型的政策影响股市的现象,是在去年7、8月间。2021年7月24日晚,“双减”政策落地,规定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准上市融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机构等。这本来是顺应民意、计在长远的一项民生政策,结果整个教育行业震动,敲响了中概教育股的丧钟,当晚就是哀鸿遍野,好未来大跌70%、高途集团大跌63%、新东方跌去一大半等。虽然这些都是在美上市的企业,但是对于国内的产业来说,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更何况还有很多的资本项目准备IPO上市的,此次在政策重锤之下,直接失败了。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就是部门出台政策,本来是着眼于现实社会的治理,主要针对的是“线下”,但是却大大影响了“线上”包括股市等市场,结果导致信心不足,行情低落。——03——复盘2021年夏末的“耦合风险”现象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政策的“耦合风险”。在今天社会有机体愈来愈发达、社会治理也愈来愈复杂的时代,社会大系统之下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其紧密相连程度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诸如牵一发动全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按下葫芦浮起瓢等复杂社会效应,屡屡发生。各级各部门如果同时或者接连出台政策,常常会导致预料不到的风险后果。这方面的较为典型的现象,依然是发生在2021年夏末各种重大政策密集出台之后。由于各种政策出台导致不少观察者未来经济预期悲观,一些资本离开了中国,如日本软银董事长孙正义提出“对中国的投资正在面临严峻挑战”,软银大幅放缓在华新投资,决定先观望一两年;有的国际机构和外媒宣称“中国正在重置其经济底层逻辑”,按照他们的说法,“我们正站在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经济底层逻辑的重置以对互联网巨头监管为标志,中国正在转换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等,类似舆论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2021年7月、8月和9月那个时间段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做法和提法,由于重要政策、重磅政策、重拳打击做法再加密集出台,带来的综合影响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如“双减”政策出台、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和失德违法艺人治理、税务部门严惩郑爽等明星偷逃税案件、网络平台巨头监管政策、“共同富裕”的提出及其热烈反响和不同理解、腾讯等平台纷纷进行慈善捐款等,再加疫情笼罩、恒大集团1.97万亿的债务“暴雷”事件,社会各个阶层的心理都被搅动起来了,有惶惶不安者、有底层兴奋者、有撤资观望者、有携资出走者等等,不一而足。作为政策后果或者是连锁反应,此后又出现大批房产中介、教育培训中介的倒闭和转型,大批人员涌入社会,又迎头赶上史上最大高校毕业生潮,构成就业市场显著压力。此外,司马南借助时机发起话题,挑战联想等事件,成为近年来少见的大型舆情事件。现在回看那个时间段的各种政策的出台,具有当时社会语境和社会治理的需要。很显然,中国社会走到今天,受益于伟大的改革开放政策,我们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难免江河急流,泥沙俱下。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些矛盾需要化解,一些诉求需要回应,一些乱象必须治理,共同富裕也是走到了水到渠成的阶段。尤其不容忽视的一个时代因素是,各大互联网平台富可敌国,平台权力和行政权力共享治理,却依然蝇营狗苟于蝇头小利,与小民争利,在社区和菜市场赚取最后一粒铜子儿,埋首掘金,忘记了抬头看路,忽视了星辰大海,忽视了在国家更为需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和芯片、航天、减碳等高科技领域的投入,国家出手为他们指明“更高更远”的方向也是早晚的事情。但是从客观效果看,由于各部门纷纷出台政策,进行了密集发布,产生了一系列的未曾预料到的后果,资本对于投资信心有所动摇,股市大起大落,撩动民粹主义等。各种政策叠加的副作用,就产生了“耦合风险”。——04——国内重要政策亟需评估国际传播风险如果对照多日前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的会议,我们会发现,一些部门密集出台的政策,就类似于这样“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而这样的政策因为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是具有潜在风险的,是需要预先评估的。重要政策的出台,因为具有显著的社会影响,因此是需要进行舆情风险评估、政策后果评估、周边风险评估的。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国内重要政策的出台,还需要评估国际影响、国际舆论影响、国家形象影响、国际传播影响,等等。在这一点上,我们倒是可以学习借鉴西方社会的一些做法,他们在政策出台之前,可以在小范围辩论,充分评估可能的民意走向、媒体反应和股市反应,并视其为政策成败得失的关键所在。当然,西方选举制度决定了政府出台的政策囿于选举周期,常常缺乏长远性和持续性,但是他们的上述做法,不乏可借鉴性。我们在防范“耦合风险”、防范各部门竞相出台政策可能导致踩踏性后果的时候,也不能不看到,一些部门在出台政策的时候,还有出于社会治理之外的考虑,而这也构成了一种社会风险,比如,有些部门的负责人在看到兄弟部门围绕大政方针或者近日工作重心出台政策的时候,就会感到紧迫感,感到“也有必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否则可能跑输时局、跑输时代,或被认为工作不积极、不主动,还可能在考核中落于下风,因此,就赶紧闻风而动,制定政策。至于这个政策是不是当下最急需的,社会治理效果如何,会不会产生一些风险后果,倒不在首要考虑之列。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不过值得关注。为了防范这种风险,尤其在当下中美激烈博弈、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的时候,政策风险可能会被放大,在社交软件和新媒体传播条件下极易产生不确定性的后果,因此,需要进行风险管理。问题是,单个部门出台政策或者政策放风,常常是看不到潜在的风险的,在单一视角下还可能是“帕累托最优”的做法,正如亚马逊一只蝴蝶煽动翅膀的时候,想不到群体性后果和千里之外的情形。一旦多个部门纷纷出动,各种政策叠加,就可能产生“耦合风险”,这个时候就需要更高一级的管理部门适当“调度”协调,进行当下社会心理、社会土壤和国际形势的风险评估,梳理轻重缓急,分节奏进行政策缓释,在整体上做到风险可控,这实际上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种体现。在我们看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调“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这种做法就体现了政策风险管理的特征,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具有较为积极的启示。

     作者:燕志华 博士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舆情和声誉管理顾问

     往期精选:

     从俄乌冲突看今天传播领域的最大风险

     面对“受困女”榆林和丰县首次回应的高下差别

     从俄乌冲突看出中国当下的决策风险和社会风险

     看丰县舆情是如何一步步走到难以收拾的?

     重大舆情的官方回应需要“善后”和打补丁

     从4个官方通报,总结重大舆情回应的关键策略

     县城都是如何应对社会性丑闻舆情的?

     国足“习惯性失败”的社会学权力考察

     关于网暴和新京报:五个真相和一个建议

     这两篇爆文,测量出了中国网民一个隐秘心理

     流量明星接连出事的背后:资本退潮和偶像坍塌

     司马南的风险区间和联想的“舆情病根”

     如何研判“司马南单挑联想”的舆情风险和未来走向?

     联通微博事件:一场大规模的“吹灰”社会实验

     网络大V罗昌平刑拘背后:被抛弃的人生

     杭州电视台播出事故最大的教训是什么?

     “孟晚舟旋风”背后的宣传、新闻和真相

     政法委书记粗暴回应背后:一些拆迁干部已走上领导岗位

     不可低估这一轮疫情的国际意义和治理价值漩涡中的张文宏:谁在左右网络舆论?重大事件关头的新闻发布策略:如何现场回答棘手提问?

     这一轮疫情中三股小型社会思潮的激烈交锋

     杭州频遭谣言之祸的背后:一座为“情”所伤的城市

     让南大“躺枪”的这个舆情,一天之内就有了真相

     林生斌案的另一面:警惕舆情中的道德愤怒

     如何看复旦大学关于案件的最新通报?

     复旦案件需要充分吸取成都49中的舆情教训

     高考的“旋转门”:城市青年躺平,衡水青年奋起

     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之后,第一要务是做什么?人口舆情:一个重大风险议题的低效率管理杭州“瞒豹”事件并非舆情事件,只是一个社会新闻从特斯拉危机看舆情时代的“公关素养”特斯拉:意外引爆了一场中美博弈的敏感舆情“女辅警敲诈官员”舆情案,我们总结了三个教训茅台危机的最深启示:政企亟需完善舆情决策机制什么样的舆情回应安全又合格?我们划分了三个等级

     这场关键之战,传统媒体让出阵地自媒体高歌猛进学者之死和舆情“西迁”

     星巴克:一个经典的公关行动案例!从员工猝死看资本如何将法律问题转化成公关问题复盘京东道歉:一个短视频如何踏进了三个舆情雷区

     都市媒体下沉,构成对基层的“文化入侵”马保国、武则天她M在Q州……中国“低俗文化”小史

     大选中的传播:社交时代的美国传统媒体依然强大

     “于鑫慧事件”背后:反转舆情的主角常常是女性

     鲍某明案拆解:“后真相”时代舆情应对的新策略贵州公交坠湖事件的四个问题需要严格辨析这则假新闻的爆发,是各方“共谋”的结果

     教育舆情高发,校长该有何为?

     粮食舆情:一场社会心理的“意外波动”

     陈有西的豪赌导致社会舆情的巨大风险许可馨事件,如何演变成了一起“次生舆情”

     山东舆情频频爆发背后的“结构困境”

     这个境外输入性信息如何重建了舆情研究的新框架

     “方方现象”背后:社交软件操纵舆论的真相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