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打人案:防范经济下行压力下极端反社会行为出现端倪
2022/6/12 22:03:02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我们生产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专业观点,欢迎关注!

     燕志华近两天,发生在唐山街头暴打女性事件引爆了国内民众的愤怒。这也是丰县“八孩女”事件以来,国内舆论场再次爆发同等烈度的舆情事件。事件走向和持续时间如何,尚待观察。事件之所以引发民众普遍的愤怒,在于大庭广众之下如此肆无忌惮的暴虐令人发指,人们不能不设身处地设想情境中的自身安危,并合理质疑当地的治安和扫黑除恶的效果。加上该案改由廊坊异地侦办,又引发人们对于事发地公安系统的联想,人们寄望于“青天大老爷”能够发现地方是否有黑恶势力的保护伞。眼下,事件在舆情里沿着如下几个方向发展,每个方向都有可能被网友挖出内幕,并成为次生舆情:一是人们开始深扒地方过往的黑恶势力和不公平案件,包括新的涉黑举报、此次打人者的黑恶历史和生意版图;二是地方可能的黑恶势力保护伞,人们从几位已经落马的领导干部经历寻找蛛丝马迹;地方公安部门负责人的经历也引起了网民的关注;三是各路名人对于事件的关注和批评,大媒体和央媒的评论引发关注;四是人们关注打人者可能的审判结果和下场等。我们看了打人视频以及各方的评论,人们从治安、法治、打黑除恶、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了严厉的抨击,但我们感觉有个角度尚未有人提出,而这或许应该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视角,那就是,在今天经济下行压力下,一些经济上破产、社会上被甩出正常轨道的边缘人群,有可能会作出反社会的极端行为。唐山打人者已经表现出较为典型的反社会人格和行为特征。从唐山此次打人视频能够看出,打人者是不是黑恶势力已经不是问题的关键了,人们之所以被彻底激怒,并深感震惊,在于发现打人者不光无视不打女人的文明社会底线,而且是以一种超乎人伦底线的暴虐行为,罔顾被打者生死来发泄内心的人性之恶。即便是黑恶势力,在街头打杀的时候,也要考虑在地方的发展问题,因为黑恶势力常常以暴力垄断生意为特征,最大目标依然是在地方谋求做生意赚钱,如果彻底丧失人心,不光生意难以持久,在地方也呆不下去。但是唐山这个打人者的表现,让人们对打人者是否还有人性失去了信心。他们不光以狂暴的暴力行为进行纯粹的发泄,更能看出他们已经不再顾忌社会的眼光和约束,他们就是歇斯底里地彻底作恶,彻底地抛弃人伦底线的约束,呈现出行为和人格的病态,是一种显著的反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主要指实施暴力者只是追求简单的恶意发泄,罔视公序良俗和社会规范,行为本身并无利益可言,呈现出滥杀无辜、不计后果的特点。唐山打人者的表现符合这样的特征。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具有内外因素,内因如个人心理的阴暗变态,外因如环境条件的恶化,反过来又强化了内因,促其作出社会越轨行为。从国外发生的一些反社会行为看,常常在整体经济状态和社会治安状态恶化的形势下,少数个体走上了报复社会的个人恐怖主义等反社会行为。但是也不排除一些特殊的邪教影响,如西方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独狼”事件。美国社会近年来发生的报复社会的枪击事件,人们追溯罪犯经历,常常和经济破产、人生失败等负面影响联系起来。试想,如果唐山打人者持有枪支,会不会和美国报复社会者那样产生更为严重后果?想来那些看过现场视频的人们都不敢想象。再从打人者的经历看,是和失败、破产、社会失范等关键词深深联系在一起的。主要嫌疑人之一的陈某志,是当地一水产养殖公司老板,曾为刑拘在逃人员,资料显示他牵涉7起司法案件,多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被限制高消费,成为“老赖”。另有一位同伙曾有过故意伤害行为等。这种经历不可能不对他们的人生和心志产生负面影响,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激发他们作出反社会的危险举动。随着全球经济下滑、俄乌战争冲击、美国升级竞争局势,世界步入一个新的动荡期,中国不能幸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少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重重,同时疫情防控措施严格,不少人心志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在此形势下,人们都将选择和国家社会一起克服困难,共同度过,但是不能不说,极少数已经被社会严重边缘化的极端者可能会作出反社会的举动。唐山街头打人事件,或许是这种反社会行为的一个端倪。一方面,要严厉打击这样的反社会行为,通过杀一儆百来警告那些黑恶势力和潜在的作恶团伙不可造次;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研判在当下经济下行压力之下,这种反社会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和后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作者简介:

     燕志华 博士

     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舆情和声誉管理顾问

     往期精选:

     这种社会现象成为新型舆情!谨防成为一个烫手山芋

     教材插图、丰县“八孩女”、新疆毒教材……事件已经存在多年,为何今天才引爆舆情?

     关于教材插图的问题:要害在于把关人

     从近日几则丑闻看新媒体时代如何风险把关?

     上海需要着手为“伤城”进行国内国际公关

     从两个舆情事件看当下社会心态的冲突性

     看待上海疫情的3个新视角

     我们用五个舆情事件,来说明一个社会心理禁忌

     从俄乌冲突看今天传播领域的最大风险

     从名教授“被打”传言看社交网络的一个困境

     舆情视角下的摇滚崔健:天才般的归来

     面对“受困女”榆林和丰县首次回应的高下差别

     从俄乌冲突看出中国当下的决策风险和社会风险

     看丰县舆情是如何一步步走到难以收拾的?

     重大舆情的官方回应需要“善后”和打补丁

     从4个官方通报,总结重大舆情回应的关键策略

     县城都是如何应对社会性丑闻舆情的?

     国足“习惯性失败”的社会学权力考察

     关于网暴和新京报:五个真相和一个建议

     这两篇爆文,测量出了中国网民一个隐秘心理

     流量明星接连出事的背后:资本退潮和偶像坍塌

     司马南的风险区间和联想的“舆情病根”

     如何研判“司马南单挑联想”的舆情风险和未来走向?

     联通微博事件:一场大规模的“吹灰”社会实验

     网络大V罗昌平刑拘背后:被抛弃的人生

     杭州电视台播出事故最大的教训是什么?

     “孟晚舟旋风”背后的宣传、新闻和真相

     政法委书记粗暴回应背后:一些拆迁干部已走上领导岗位

     不可低估这一轮疫情的国际意义和治理价值漩涡中的张文宏:谁在左右网络舆论?重大事件关头的新闻发布策略:如何现场回答棘手提问?

     这一轮疫情中三股小型社会思潮的激烈交锋

     杭州频遭谣言之祸的背后:一座为“情”所伤的城市

     让南大“躺枪”的这个舆情,一天之内就有了真相

     林生斌案的另一面:警惕舆情中的道德愤怒

     如何看复旦大学关于案件的最新通报?

     复旦案件需要充分吸取成都49中的舆情教训

     高考的“旋转门”:城市青年躺平,衡水青年奋起

     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之后,第一要务是做什么?人口舆情:一个重大风险议题的低效率管理杭州“瞒豹”事件并非舆情事件,只是一个社会新闻从特斯拉危机看舆情时代的“公关素养”特斯拉:意外引爆了一场中美博弈的敏感舆情“女辅警敲诈官员”舆情案,我们总结了三个教训茅台危机的最深启示:政企亟需完善舆情决策机制什么样的舆情回应安全又合格?我们划分了三个等级

     这场关键之战,传统媒体让出阵地自媒体高歌猛进学者之死和舆情“西迁”

     星巴克:一个经典的公关行动案例!从员工猝死看资本如何将法律问题转化成公关问题复盘京东道歉:一个短视频如何踏进了三个舆情雷区

     都市媒体下沉,构成对基层的“文化入侵”马保国、武则天她M在Q州……中国“低俗文化”小史

     大选中的传播:社交时代的美国传统媒体依然强大

     “于鑫慧事件”背后:反转舆情的主角常常是女性

     鲍某明案拆解:“后真相”时代舆情应对的新策略贵州公交坠湖事件的四个问题需要严格辨析这则假新闻的爆发,是各方“共谋”的结果

     教育舆情高发,校长该有何为?

     粮食舆情:一场社会心理的“意外波动”

     陈有西的豪赌导致社会舆情的巨大风险许可馨事件,如何演变成了一起“次生舆情”

     山东舆情频频爆发背后的“结构困境”

     这个境外输入性信息如何重建了舆情研究的新框架

     “方方现象”背后:社交软件操纵舆论的真相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