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两件“荒诞”事件背后:中国社会一条隐秘的因果链条
2022/11/13 9:00:00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我们生产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专业有用的观点!燕志华这几天,南京又被负面新闻包围了,有两件消极事件都是和教育相关的。一是南京大学的学生通过网络举报某院副书记的截图在网络流传,就在网民热烈围观的时候,事情出现了反转。最新的消息说,该大学生的母亲在微博发声,说明了自己孩子虚构信息、报复母校的内幕。很多人遭遇流量的反转,从云端重重摔下;二是南京某大型医院的一位员工,因为感觉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护犊心切,愤而赶到同学家里,推倒了老人,打伤了孩子,然后被刑拘了。关于南大的这则网络举报,现在已经基本证实为谣言,但它已经在网络传播很广。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各地高校和学术领域丑闻频发,南大近年来也是麻烦事不少,就知道这个谣言会被很多人相信,并激发起情绪。此事再次提醒我们,身处流量时代,精心炮制的谣言和假新闻更容易唤起激烈情绪。保持理性和质疑态度,至关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南大近两年面对舆情能快速响应,较其它老牌高校更显科学性。对于上文这位医生一气之下“为子复仇”的故事,读来令人深感荒诞不经。孩子的世界是个丛林的世界,学校应该发挥更多调节的作用,但是大人一旦闯入干涉,如同外星人入侵,会打破规则。不过,这只是一则社会新闻,是个个体行为,很难进行舆情分析。毕竟,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媒体除了对于个人道德进行肤浅的抨击,没有更深的东西可以挖掘。虽然随着更多信息的放出,不少人也对这位医生表达同情,但是不能掩盖他冲入私宅打人的事实。再进一步说开去,上面两件事情,在西方社会或者别的国家可能都会涉及性质严重的罪行,而在中国人情化的社会里,大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可能。一、两件事情暴露受教育者品质问题虽然两件事看起来风马牛,但是一旦将两件事情放在一起,我们就发现了意义。这位愤然出手报仇的父亲也是有过高等教育的人,在扰乱社会秩序、偏离社会道德方面,他和南大这位学生有何区别?一个名牌高校的大学生捏造出如此事端,一个著名大医院的医生不顾道德入侵私宅伤人,不能不说是道德品质方面出了问题。如果我们要反问一句,为何今天受过教育的群体,道德水平却如此不堪?可以进一步追问的是,这位打人的医生,又将如何影响他的孩子?这样的父亲、这样的环境,会不会荼毒孩子的心灵?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复制一个同样荒诞不经的个体?这样的问题,暂时没有答案。但是在今天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下,我们却可以确切地指出,一个道德品质出现问题的大学生和成年人,在其成长过程中,肯定缺失了某种至关重要的东西。人是环境的产物。一个好的环境,孩子更可能健康成长;反之,一个不好的环境,孩子更可能受到污染,成长出现偏差。我们这里所说的环境,硬件环境反倒是次要的。一个物质匮乏的环境,或许反倒能够砥砺心智。而软件环境包括道德、文化、爱心等更为重要的环境,一个灰色的软件环境,带来的身心负面影响,可能更难估量。今天的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就以长三角来说,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物质条件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经济体。整个中国都在奋力爬坡,在这个过程中,奋斗的人们首先追求优质的教育条件,尤其是那些受益于教育的中产阶层,几乎豪赌一般将身家赌在了下一代的教育方面。他们担心稍不注意就会坠入底层,奋斗成果毁于一旦。为此中产家庭将培养下一代作为首要的任务,在他们看来,只有孩子接受了优质教育,才能维持个人能力、社会地位和文化资本于不坠之地,从而可以顺利承接父母操劳半生获得的财富、声誉和各种有形无形的资产。为此他们竞争并推高了学区房价格、涌入各种培训班,以爱之名剥夺孩子的童年和少年的欢乐。父母自己也过得很不幸福。虽说国家在去年出台了整顿教培行业的措施,豁免了孩子的“学习债务”,但是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看到自己无所作为,焦虑有增无减。在中国人口多、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成功的含义被定义为“出人头地”,需要踏着别人的头顶才能触及所谓的成功。为此,无数的家长只能将自己的孩子向“小镇做题家”方向培养,成为另一种培训“斯巴达勇士”的做法——只以冲杀能力论英雄,不能冲杀就只能淘汰。这样社会竞争的结果,学生们在做题方面是伟人,是巨人,而在做人方面,却常常是矮子,是侏儒。二、“小镇做题家”不应成为斯巴达勇士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将学习作为第一要务。至于和做人相关的道德品质、劳动、助人为乐等品质的培养,在学校从来都是处于边缘的地位。近年来,很多学校爆发丑闻,老师的道德深受质疑,背后不过是一个恶果的循环:学校不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学生在毕业后又重回学校任教,以精神的空壳复制更多的精神空壳。只要竞争中胜出或者处于更好的社会地位,就可以有欺凌和凌辱的权力。因此,这种学校丑闻的爆发几乎是注定的、宿命般的。迄今少有学校将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作为教育的目标。一个完整的人,意味着除了智力方面的培养,更包括智力之外的非智力因素,如道德、坚毅的性格等,尤其是爱的能力和爱人之心的培育。在一个强调竞争的氛围里,爱被认为会影响竞争,从而有意无意忽视了爱和善的培养。这常常导致,很多人成年之后,其幸福感来自对于他人的超越、来自于竞争出头,甚至从“打倒别人”获得快感。这样的内心是残缺的,如同偌大的心房只跳动了一部分。培养“完整的人”的口号,近年来只存在于那些所谓的教育家的口中,但是他们不过将之作为幌子,通过吸引逃避现实压力、追求彼岸信仰的人群,来大售其教辅商品和知识焦虑,或者吸引孩子从一个火炕掉入另一个火坑。所以,我们每次看到所谓的教育家和明星校长如此鼓吹其教育理想的时候,而不在实践中真正付诸实施、推动社会进步的时候,令人禁不住在心里称之为“大伪之徒”!在这里,我们又不得不提到“小镇做题家”这个群体。提到这个群体,我们的内心情感和评价是异常复杂的。一方面,这个群体以勤奋之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国家社会的进步也因此受惠,值得人们的尊敬。那些以轻蔑的口吻评价这个群体的人们,是难以理解这个群体在努力的时候是如何发着光的,而国家社会的巨大车轮又是如何被转动的;但是另一方面,有多少小镇做题家在通过个体打拼、如愿进入大学、定居大城市的社会,可以宣称自己在道德方面是圆满的,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完整的人”?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学生,看起来多门学科成绩优秀,如同斯巴达勇士各种杀人器械无不精通,但是在道德领域,却是带着空空的躯壳。以空空的躯壳,手持各种冲杀的工具,在今天的社会里面,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正是我们看到的,大学生出于狭隘的心理而刻意地报复,家长会出于狭隘之爱而报复别人的孩子!三、心碎的母亲那位在微博说明事情真相,代表孩子向南大和社会道歉的母亲,肯定已经心碎。含辛茹苦地培养孩子,终于进入一所名牌大学,却因为忽略了某种重要的东西的培养,终于导致了这样的结局。多少父母,陪着孩子十年寒窗,终于进入心仪的大学,却发现孩子抑郁了、躺平了,甚至违法犯罪了,事件的真相,是孩子被掏空了,或者说,孩子内心里的重要的一部分,从来没有充盈过。这位打人的父亲,据说医疗水平很精湛,技术方面受人尊敬,但是经此一事,可以说会失去很多重要的东西,其根源依然空荡荡的心灵。他在教育体系里学到的永远是技术,但是技术之外的爱心和道德,以及更多的非智力因素,却未能习得。受到他保护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和环境中,也会有一定的风险。他的父亲以身作则地告诉他,要学会以牙还牙,要战胜对方,在竞争中决不能落于下风!孩子在这样的软件环境成长,可堪称忧。人们谴责这位造谣的大学生,和这位出手打人的父亲,惯于从个体的道德品质方面进行抨击,却很少从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的环境中寻找今天问题发生的根源。实际上,从仅仅鼓励智力竞争而忽视道德培养这样的教育软环境里,我们很容易找到今天的受教育者造谣和打人的因果链条。正是长期道德教育的匮乏,使得他们在面临压力的时候,失去了道德的约束,而他们各种竞争性的技能,还可能强化伤害性的后果。这条因果链条也如同不起眼的根系,埋于中国社会的土壤里,经常性地破土发芽,成为很多道德问题的根源。

     作者简介:燕志华 博士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舆情管理顾问

     往期精选:

     刘红英被炮轰背后:一场“策划”失败的发布会

     引发网络争议的领导干部,思维模式有个“共性”

     谣言和离奇:社会学视野中的富士康“逃离事件”

     看待郑州富士康事件的几个视角

     从李宁品牌舆情,再谈“共情式”危机管理

     海天事件启示:舆情时代企业危机管理应有新思路

     与公众为敌:从海天的两次声明看危机管理之失

     谨慎为这位县委书记点赞

     统计显示7月重大舆情的引爆者都是90后!

     从安倍遇刺事件看中国公共外交的困境

     上海“保卫战”如何影响了社会心态和网络舆情?

     一些地方终于搞到人们从防控疫情到“防控权力”了

     唐山打人案中的“深喉”击中了法律和伦理难题

     唐山打人案:防范经济下行压力下极端反社会行为

     这种社会现象成为新型舆情!谨防成为一个烫手山芋

     教材插图、丰县“八孩女”、新疆毒教材……事件已经存在多年,为何今天才引爆舆情?

     关于教材插图的问题:要害在于把关人

     从近日几则丑闻看新媒体时代如何风险把关?

     上海需要着手为“伤城”进行国内国际公关

     从两个舆情事件看当下社会心态的冲突性

     看待上海疫情的3个新视角

     我们用五个舆情事件,来说明一个社会心理禁忌

     从俄乌冲突看今天传播领域的最大风险

     从名教授“被打”传言看社交网络的一个困境

     舆情视角下的摇滚崔健:天才般的归来

     面对“受困女”榆林和丰县首次回应的高下差别

     从俄乌冲突看出中国当下的决策风险和社会风险

     看丰县舆情是如何一步步走到难以收拾的?

     重大舆情的官方回应需要“善后”和打补丁

     从4个官方通报,总结重大舆情回应的关键策略

     县城都是如何应对社会性丑闻舆情的?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