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迎来了三个观念性的进步契机
2022/12/7 11:00:00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我们生产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专业有用的观点!
文丨燕志华
一、今天人们看到的两场“告别”在疫情防控开始转向、经济社会即将翻开新的一页的时候,12月6日举行的悼念仪式有助于凝聚共识,重新出发。对于国际社会来说,在世界依然乱得一团糟的时候,中国人民以这种共识性的场景,宣示了一种团结的力量,也向世界传播了中国固有的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的文化传统。我们用如下两位美国人的评价,来助于我们理解当下的中国。他们以来自西方世界的眼光,深邃地观察到了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领袖和群众等方面的一些特点:基辛格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句话出自基辛格《论中国》第三章。原文表达比较复杂,这句译文较好地传达出了精髓。他也曾说过欣赏中国人,以及中国人的耐性、敏锐、家庭感以及他们代表的文化。《江泽民传》的作者库恩说:中共的领导人有大智慧、受过良好教育、并且有丰富的执政经验。中共官员显然是世界上最有能力的人群中的一部分。库恩站在将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最前线,经常对西方商界领导人发表演讲,也经常接受西方主流媒体采访,一如既往地讲述他看到的中国和中国的故事。作家郁达夫1936年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中国一直有敬重英雄、拥戴伟人的文化传统。今天中国以这样的仪式纪念优秀儿女,也是为了证明这样一句话:一个优秀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在举办这样一场告别仪式的时候,也正是中国疫情防控开始慢慢转向、向大规模严格的防控做法告别的时候。这种防控模式的转变,和即将迎来的新的挑战,让我们看到了三个特点,必将有助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可以称为三个进步的契机。二、当下三个进步的观念契机1、人民至上,归根到底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对于疫情防控的转向,相信绝大多数人的感觉,是这个转向来得有点突然!就在一周前,很多地方还是坚持严格防控政策,但是广州和深圳等地突然就大规模的“解封”了。这种解封的通告和行动,加之又迎合了当下百姓渴望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态,在社交网络出现了爆炸式的传播。从流传的视频看,广州解封的做法堪称大刀阔斧,很多围栏一夜之间消失。作为改革率先破局的地方,东南城市的行动远远走在了人们观念的前列。但是这样的做法,不是盲目的行政决策,决策的依据根源于科学研判和社会规律。正如相关部门的领导说明的那样,中国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和病毒演变的规律,持续优化和调整疫情防控做法。沉默已久的大批专家,也纷纷指出,奥密克戎毒性在持续减弱。虽然我们在疫情防控的实践中喊出了“人民至上”的口号,但是如果不能尊重科学规律,也就是以病毒演化规律为参考,坚持严格防控无异于就是坚持封闭,走到变成了“防疫至上”,最后搞到经济社会不可收拾。今年以来,人们发现如果不能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结果必然是基层防控权力的任性和失控,不少地方以疫情封控之名行社会控制之实,最后搞到基层矛盾激化。从现实情况看,不少地方搞到天怨人怒,疫情防控本意是保护人民群众,最后却搞得脱离了群众。有时候,群众民意和社会规律神奇地同步进行,高度一致。比如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当群众对于“一刀切”的封控越来越不满的时候,这种情绪也暗合了病毒毒性降低的演变规律,相关部门也顺应民意和科学规律,慢慢放宽。这源于,网络时代的信息交流更通畅了,境内外的、正负面的信息畅通无阻,不同来源的丰富信息,本质上构成了高质量的信息,提高了群众判断的勇气、理性和科学性,慢慢拼凑出了真相的拼盘。当绝大多数的群众作出差不多判断的时候,这就构成了民意的基础。各种正负面信息的博弈聚合过程,实际上是民间智慧的淬炼萃取的过程。而这种民意往往以网络舆情的形式生产出来,和政府决策构成了良性互动。因此,疫情解封的过程,实际是科学规律、网络舆情和科学决策良性互动的案例。它再次证明,科学的决策需要参考网络舆情,需要听取百姓的心声和呼声,而这需要建立在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基础之上。2、“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成为倒逼公民素养的先声在石家庄喊出“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之后,到如今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是人们可能低估了这句话背后的涵义,和对接下来社会发展的启示价值。这句话的真正涵义,是人们需要为自己的决定而负最后的责任。比如在新冠病毒还在传染的时候,每个人的行动都是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一旦感染也需要自己承担后果,以及可能连带的社会后果。石家庄在“告市民书”提出这个观点时候,实际是警示大家,虽然政府落实“二十条”,但是每个市民都应该做好个体防护,避免大规模的聚集等不安全行为。提出这句观点的背景,是在此前集体防控的时候,不少人认为反正有政府和社区负责防控、负责“兜底”,不安全的行为有他们来管理、来负责,即便自己做得自由一点、甚至过火一点,总会有人来提醒和制止,就是说,自由的边界是由自己和基层政府的博弈激烈程度而决定的。只要你能冲撞,在工作人员制止之前,获得的领地就是自由的边际。为此不少个体一直在试图冲破这种防控火线,试图重新定义自己的自由边际。这包括公共场合不戴口罩、参加群体性聚会、破坏一些防控性设施等,本质上是在试探防控的底线,拓展自由的边界。从心理的角度看,这种以闹获得许可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家长制保护下的反抗行为,不能简单归之为“巨婴”行为。但是问题在于,当石家庄的这个提法公布之后,不少人反倒不闹了,街道变得安静,人们选择了为自己负责,尽快回归了家庭。这说明,人们认识到,一直以来的生命财产安全,源于相关部门的庇护,而不是个体的自我负责的成功。这种“自己为自己负责”的观念,在个人主义文化浓厚的西方社会不是问题,但在我们这里,可能人们已经熟知了这个观念,但是真正贯彻起来、落实到个体的思想和行动上,或许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肯定是需要国家、社会、个人三方,在责、权、利的领域既要统一,又要相对分离,各自做到边界分明,泾渭分明。尤其由当下的市民社会走向公民社会的过程中,这种“自己为自己”负责的观念,可能需要成为个体的素养之一。我们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心态:在要自由的时候大力呼吁,在有风险时候又希望回到羽翼庇护之下,但是在今天,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在倒逼我们接受并实践这样的理念。3、无数纪念文章让全民“重温”了走过的艰辛历程,有助于强化理性和可持续的国民共识在长者离世后,网络上出现了无数的回忆性的文章,人们在了解到他的工作和生活过往细节的同时,也通过文章对于时代风云的描述,重温了中国过去数十年走过的颠簸的历程,理解了大国发展的不易、国际关系的复杂,以及今天发展成果的来之不易。通过梳理过往的历史,才发现我们走到今天着实不易。那个年代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等方面的风险挑战接连不断:20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海湾战争、华东水灾,“台独”分裂势力挑衅、亚洲金融危机、长江和嫩江、松花江严重洪涝灾害、美国导弹袭击我驻南大使馆、中美南海撞机事件、“911”恐怖袭击事件、阿富汗战争爆发……来自国内外的桩桩件件,都在考验着中央决策的勇气、定力和理性,可以说一招不慎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在过去的那些年,还是传统媒体的天下,中央到地方,一纸文件政令贯通,中央精神能够一竿子插到底,但是到了今天,却是新媒体和社交软件一统天下,分众化、圈层化传播成为现实,甚至情绪化、非理性和“后真相”正成为网络的日常文化,这意味着,今天的决策和实践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对照当年,深思当下,我们也更深地理解了中央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时,提出的“所做的工作很多是开创性的,所解决的问题很多是深层次的,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得到解决,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办成了”的说法,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大实话。今天面临的形势,对比当年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在通过纪念性、回忆性的文章重温过往那段不凡历程的时候,会更加珍惜当下的建设成果,对于理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会在社会认识层面有所强化。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社会心理冲撞激烈的防疫形势的时候,会更加理性平和地面对现实,并以足够的底气和一以贯之的勇气,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的挑战。
作者简介:燕志华 博士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舆情管理顾问
往期精选:
面对群体的乐观预期,今天需要什么样的底线思维?
为何说29号的新闻发布会具有重要价值?
眼下激烈的疫情心理精准对应着一个社会学原理
海珠街头事件的背后:“私刑”是如何出现的?
刘红英被炮轰背后:一场“策划”失败的发布会
引发网络争议的领导干部,思维模式有个“共性”
谣言和离奇:社会学视野中的富士康“逃离事件”
看待郑州富士康事件的几个视角
从李宁品牌舆情,再谈“共情式”危机管理
海天事件启示:舆情时代企业危机管理应有新思路
与公众为敌:从海天的两次声明看危机管理之失
谨慎为这位县委书记点赞
统计显示7月重大舆情的引爆者都是90后!
从安倍遇刺事件看中国公共外交的困境
上海“保卫战”如何影响了社会心态和网络舆情?
一些地方终于搞到人们从防控疫情到“防控权力”了
唐山打人案中的“深喉”击中了法律和伦理难题
唐山打人案:防范经济下行压力下极端反社会行为
这种社会现象成为新型舆情!谨防成为一个烫手山芋
教材插图、丰县“八孩女”、新疆毒教材……事件已经存在多年,为何今天才引爆舆情?
关于教材插图的问题:要害在于把关人
从近日几则丑闻看新媒体时代如何风险把关?
上海需要着手为“伤城”进行国内国际公关
从两个舆情事件看当下社会心态的冲突性
看待上海疫情的3个新视角
我们用五个舆情事件,来说明一个社会心理禁忌
从俄乌冲突看今天传播领域的最大风险
从名教授“被打”传言看社交网络的一个困境
舆情视角下的摇滚崔健:天才般的归来
面对“受困女”榆林和丰县首次回应的高下差别
从俄乌冲突看出中国当下的决策风险和社会风险
看丰县舆情是如何一步步走到难以收拾的?
重大舆情的官方回应需要“善后”和打补丁
从4个官方通报,总结重大舆情回应的关键策略
县城都是如何应对社会性丑闻舆情的?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