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粒布洛芬,抗疫就安心!建议布洛芬供应“普惠制”
2022/12/19 12:01:25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两粒布洛芬,抗疫就安心!
眼下,越来越多感染后的“过来人”指出,两粒布洛芬就能扛住最危险的高烧,然后再坚持一下就能安然度过感染期。也有不少人是喝了中药降温的,但是更多人指出,可能布洛芬等针对这个极端高温更有效果一点。
因此,这几天,布洛芬成了神药,但也因此“一药难求”。几乎所有的药店都是高挂“免战牌”,几种退烧药都已经售空了。不少群众已经从“病毒焦虑”变成了“退烧药焦虑”,其中就包括布洛芬。有的地方一盒布洛芬达到了天价。
布洛芬的市场,也不是一个四季常青的市场,必将经历一个巨大的过山车轨迹。平时每年的市场总额不太多,但是今天医疗资源紧张的时候,又是一药难求,但是一旦这个病毒感染期过了,市场恢复正常,大量生产的布洛芬还可能积压,导致企业效益受损。
这意味着,在群众纷纷伸出饥渴之手的时候,企业也有顾虑。企业家不是慈善家,今天他做慈善家,明天困难了,不会有慈善家来救他。对于市场来说,不赚钱本身反倒是违背市场伦理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市场达成一个创新的平衡的机制,既能解市场之渴,又能保障企业的一定程度的利益,同时政府也能急群众所急,让群众感到暖心、心安。
比如,既然一个人基本上两三粒就能扛过最难的时候,布洛芬论盒卖,就导致了巨大的浪费和供应不公。比如,一个家庭买一两盒,实际肯定用不完,而另外一个家庭可能只需要其中的两三粒就能渡劫却遍求不得,这就导致了事实上的囤积和不公。两盒就相当于市场垄断行为、囤积行为了。
有鉴于此,很多地方和社区在面对布洛芬分布严重不均的局面,创新进行了共享的做法,就是在群里发布药物情况,请热心市民必要时候捐献几片给亟需的家庭。这种场景令人感动,它确实是个好方法。但这过程需要做好防护。
我们不是公共卫生专家,但是提出一些建议,看能否缓解眼下的供应短缺困境:
1、药企的新包装,能否推出小包装,比如个人装、家庭装?2、或者药企不需要包装,只需要密封的塑料膜即可,这样就可以以低廉的成本快速供应市场、分发到社区,而且有利于单独分开。毕竟每人两三粒就够;3、政府能否设法集中采购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等降烧药,在确保企业利益的基础上,以低价和大规模采购为特点,尽快将退烧药发到社区医院,或者其它可以中转的地方。当然,过去三年抗疫,大规模核酸和各种物质供应,很多地方已经没钱了,集采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供应时候可以以较低成本价卖给社区市民。毕竟,眼下主要的矛盾不是价格,而是没货;4、医院、药店在收到退烧药之后,建议将药盒拆开散卖。毕竟一个家庭一两盒,可能导致浪费。或者规定一人只能买一盒。当然这个过程要禁止涨价,现在涨价就是发国难财;5、社区开展自治活动,由社区书记、社区主任协调一下大家的用药,毕竟现在大家都在群里。鼓励那些有药的居民在别人有难的时候,贡献一点帮助别人。网络上已经有这样的感人案例,有人在接受别人的救命药后,不禁感激涕零,这样时候往往有灵魂救赎、爱心传递的社会效应,是一种典型的正能量;6、农村地区眼下是个困难区。尤其是那些农村老人、孩子,他们有了困难,也不知道怎么上网求救、怎么发出声音,只能默默承受苦难。此时要给他们足够的关心,尽快药物和物资下乡。当然一定要做好防护,防止感染;7、慈善组织以及其它社会组织也可以行动起来,以各种方式救助普通百姓。比如为陷入困难的百姓雪中送炭,提供一定的帮助?尤其在境内药品生产不足和市场挤兑的时候,通过境外渠道获得重要的物质资源。上述几点,不光是作为建议之用,更可以激发大家灵感,找出更多的有效办法。相信药企机器已经开通,物资短缺也就这几天,但是几天内却可以用实际行动,收获民心。作者简介:燕志华 博士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舆情管理顾问
往期精选:
布洛芬短缺背后:是不是专家群体的又一次误判?
面对群体的乐观预期,今天需要什么样的底线思维?
为何说29号的新闻发布会具有重要价值?
眼下激烈的疫情心理精准对应着一个社会学原理
海珠街头事件的背后:“私刑”是如何出现的?
刘红英被炮轰背后:一场“策划”失败的发布会
引发网络争议的领导干部,思维模式有个“共性”
谣言和离奇:社会学视野中的富士康“逃离事件”
看待郑州富士康事件的几个视角
从李宁品牌舆情,再谈“共情式”危机管理
海天事件启示:舆情时代企业危机管理应有新思路
与公众为敌:从海天的两次声明看危机管理之失
谨慎为这位县委书记点赞
统计显示7月重大舆情的引爆者都是90后!
从安倍遇刺事件看中国公共外交的困境
上海“保卫战”如何影响了社会心态和网络舆情?
一些地方终于搞到人们从防控疫情到“防控权力”了
唐山打人案中的“深喉”击中了法律和伦理难题
唐山打人案:防范经济下行压力下极端反社会行为
这种社会现象成为新型舆情!谨防成为一个烫手山芋
教材插图、丰县“八孩女”、新疆毒教材……事件已经存在多年,为何今天才引爆舆情?
关于教材插图的问题:要害在于把关人
从近日几则丑闻看新媒体时代如何风险把关?
上海需要着手为“伤城”进行国内国际公关
从两个舆情事件看当下社会心态的冲突性
看待上海疫情的3个新视角
我们用五个舆情事件,来说明一个社会心理禁忌
从俄乌冲突看今天传播领域的最大风险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